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是党中央从全球视野和全局高度出发,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市场,是促进资本形成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不断拓展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式和途径,毫不动摇地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一、资本市场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证监会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积极拓展资本市场发展空间,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加大支持经济发展力度。稳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平稳重启新股发行,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落实钢铁、汽车等行业振兴规划,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完善并购重组制度体系,创新并购重组手段和方式,支持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2009年,99家企业发行上市,150家上市公司再融资,境内融资额达4562亿元;56家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规模达3694亿元,12家上市公司进行海外收购,涉及金额531亿元。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动上市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联取得积极进展。去年45家企业发行公司债,筹资734.9亿元。 平稳推出创业板,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去年,发布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稳步推出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构建了包括发行审核、上市交易、信息披露、市场监管相关规则在内,适合我国创业板市场特点的制度体系。2009年10月23日,创业板正式启动。推出创业板是我国去年迎难而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大亮点,也是去年全球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 强化期货市场基础建设,增强服务国民经济能力。从期货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出发,我们建立并实施了期货市场统一开户制度,明确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的监管政策;加强持证企业境外期货套保业务和期货公司境外子公司监管,强化市场风险监测预警;完善已上市品种期货合约与业务规则,新推出螺纹钢、线材、早籼稻和聚氯乙烯等新品种,期货上市品种达23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体系基本形成,期货市场对产业链相关企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去年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一。 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09年,我们深入推进“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着力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强化股价异动的信息披露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完善证券营业网点设立政策,积极支持证券公司发展集合理财业务,稳步扩大直接投资业务试点,推动证券公司市场化整合。支持基金管理公司创新发展和诚信运作,平稳推出“一对多”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出台基金评价和销售费用管理制度。截至2009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达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933亿元,比上年增长94%。基金公司管理各类资产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坚持依法治市,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去年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完善证券期货法律体系,制定修订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39件,清理、废止41件。严厉打击“老鼠仓”、非公平交易和利益输送行为,集中查处融通基金“老鼠仓”案、高淳陶瓷内幕交易案等一批市场关注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全年调查案件419起,对33家机构、218名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对52名当事人采取市场禁入措施,配合公安机关立案侦破非法证券活动近百起,抓捕犯罪嫌疑人300余名。 二、资本市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大有可为 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这不仅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 资本市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是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的投资价值主导资本流向,借助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既可以迅速聚集大量资金,为结构调整开辟增量资金来源渠道,又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经济转型拓展空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日趋活跃,2008和2009这两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金额接近7000亿元,对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行业整合与产业升级。 资本市场有利于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后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资本市场在市场准入、信息公开、并购重组、退市等方面有严格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同时,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他们对产业和企业的选择反映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助于企业自觉调整发展方向,改善公司经营业绩,切实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科技和资本相结合,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全球产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正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资本市场提供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能够筹集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需的发展资金,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中小企业板设立5年多来,已上市企业365家,中小板公司上市后研发费用平均增长47.4%。目前挂牌的58家创业板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全面深化科技金融合作,构建科技资源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有效模式,有助于推动我国自主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资本市场有利于改善融资结构,是维护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的重要平台。早在200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就强调要“扩大直接融资,减少银行贷款风险”。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表明,在一个经济体中,企业和居民过度依赖债务融资,风险巨大。在我国当前的融资结构中,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融资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银行体系集中承担了过多的企业经营风险。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运用好资本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促进全社会金融资产合理配置,防范系统性风险隐患,增强我国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将全力落实中央“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部署,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定不移地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加快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稳步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上市和再融资。准确把握创业板功能定位,完善创业板发行监管规则,在严格把关基础上,积极扩大创业板市场规模,增强资本市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能力。加快场外市场建设,制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具体方案,研究拟订场外市场建设总体方案。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创新公司债券品种和发行方式,提高债券审核效率,增加公司债券融资规模。适应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需要,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安排。 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及时完善业务规则,审慎稳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股指期货顺利推出、平稳运行。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继续深化发行体制改革,优化发行条件和程序,加强对询价、定价过程的监督,完善一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健全上市公司并购和退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渠道和方式。以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整改活动为契机,鼓励部分改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完善并购重组市场化制度安排,提高并购重组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改革,防范和打击通过操纵利润规避退市的行为。 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切实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及时、准确公开监管信息。加强新闻发布工作,制定公开征求意见制度,强化行政行为的全程约束,着力推进市场监管公开化、透明化。进一步督促上市公司健全信息披露内控制度,依法公平披露信息。加强对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重要环节的信息披露监管,防止发生恶性造假和内幕交易行为。完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规范体系,提高市场整体透明度。 维护市场“三公”秩序,引导和规范市场健康发展。大力加强市场法制化、制度化建设,配合做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修订工作,推动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强化对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的常规监管,完善违法违规线索的发现处理机制,严厉打击内幕交易、“老鼠仓”和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深化投资者教育和服务,保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