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交易的投资者,都想专职交易,以交易为生。不仅能做自己喜爱的工作,而且,做一个投资者十分自由,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可以对日常充耳不闻,可以不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可是,在充满机会、诱惑、危险的金融市场上,想以交易为生谈何容易。 我们都知道,金融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非常残酷,这个市场中,97%的投资者在亏损,2%的投资者在保本,只有1%的投资者能赚钱。若想以交易为生,就必须要成为那1%的投资者,这就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有实力的才能抵达终点。当然,这里还要明确一点,做到以交易为生,并不代表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甚至赚到的钱可能和上班收入差不多,距离财富自由至少还有十万八千里。 当然不管是赚大钱还是赚小钱,总归要赚钱,才能以交易为生。所以在笔者看来,要做到以交易为生,首先,必须有赚钱的能力,拥有一套能赚钱的交易方法,至于如何拥有一套赚钱的交易方法,就要靠投资者自己在市场里摸索研究总结。其次,要拥有控制风险的能力、资金管理的能力。要知道,在金融市场中,亏损也是常有的事,即使拥有了赚钱的能力,如果不懂得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赚来的钱最后还会还给市场,所以,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也很重要。最后,是调节心态能力,也就是克服交易中的人性弱点,金融市场里充满了机会,但同样也充满诱惑,这些诱惑的背后,满是陷井和风险,最致命的则是心魔难平,明知道这样不该做,然而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还是忍不住犯,甚至一个错误来来回回犯。以上几点都是交易者必须要拥有的能力,除了这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可见成为金融市场中的1%,不是那么容易。 以上只是笔者粗浅的看法,美国著名投资者亚历山大·埃尔德曾写过一本名为《我如何以交易为生》的书籍,在他看来,要实现以交易为生,至少要完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了解自己,从交易心理入手,去理解市场波动的原因,去了解自身与市场整体的关系;第二个部分是从技术分析入手,全面了解各类形态、指标、成交量、资金流向的分析;第三个部分是形成交易系统,为自己制定交易纪律,做好风险管理,这里包括了情绪的管理和资金的管理。 想要以交易为生的投资者,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此外,七禾网采访的一部分盘手也表达了对于以交易为生的一些看法和理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蒲绰生:交易不是生活的全部、以交易为生是个很浪漫的想法但是不适合绝大多数人,交易者最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者生意,把交易看成是一门爱好,力所能及地做就好,不要把所有的资金投入到交易帐户中,把期货交易看成是自己投资组合中配置的一部分就好了。 相关链接:对话蒲绰生:我的交易方法特点是“普适性”和“简单” 侯婷婷:在这个市场里面赚钱的一定是少数,大部分人可能不太适合将交易作为主业。我也和很多与我有缘的人讲过,我建议他们大多数人将交易当做业余爱好,尤其是在有自己职业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辞掉工作,专职交易。尽管有很多人认可这个市场中只有少数人赚钱,但他们又同时认为自己就属于那部分少数人。这时候你就需要去看一下你的账户,用交易结果来说话。如果你很清醒,也能够自己摸索出很多能够让自己盈利的规律,那说明你是有天赋的。但如果你自身一直都处于混沌状态,认为交易这条路不太清晰,而且也不赚钱,那就要谨慎再谨慎了。我个人并不太建议大家都以交易为生,风险太大,不稳定性太高。这个市场最好的一点在于这是一个修行的地方。每一笔单子进去,做错了之后都是从自身找原因,从来不会去推卸责任。我觉得去修行,修自己,挺好的。最后还是祝愿大家都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得顺利一点。 王雷:对于我来说,如果专职做期货,就很难享受到期货交易带来的乐趣了,期货只是生活的润滑剂,如果专职期货,生活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受期货绑架! 至于以期货交易为生的人,我想他们两类人居多,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当然不管是天才还是疯子,本人对他们都十分的佩服! 姚加红: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以交易为生,在我看来,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有超额收益的机会肯定要抓住,但是不能指望永远有机会,没机会时我们也可以去做其它。因为我的背景是偏向于数理技术加计算机技术的,在我看来,这样的技术是通用的,能做交易也可以做其它。建个程序,做个分析,这种技术在哪个行业都有用,比如人工智能,很多行业都是需要这种技术的。 郭彦峰:期货市场是我经历过得最为公平、最为自由的市场。所谓公平,是事前公平,是交易前的公平,交易结果一定是有赚有陪的(不公平);“不自由,勿宁死”,国内其他资本市场,有着较多的管制,包括交易机制方面,期货交易则完全操持在我,在提供自由福祉的同时,还可能有一个副产品:以交易为生。 人生幸福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并以此为生,对我而言,期货市场提供了这种可能。 期货市场是浓缩的人生,几天甚至一日之内可以让你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折返跑几次。整体而言,如果做到自我控制,期货市场不失为一个“风险可控,收益可观”的场所。 鲁轶:人生如果跟二级市场发生关联,光明在两端,中间都是黑暗期。如果说不想碰,那也挺好的,社保现在也还能支付,就是过着这种上班、退休的日子也挺好,完全不必以交易为生。如果真要进来,那要么就是交给专业的人做,要么就是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但我认为通过努力提升自己,最终能够挣扎出来,真的不容易。 相关链接:对话鲁轶:以最悲观的态度看待风险 才有可能活下来! 彭俊英:我是2011年底决定以交易为生的,做好了交学费两年的准备,即便如此还是有在深夜独自舔伤口、无法入眠的时刻。但是,当时,仔细想想自己是否有进步,如果纵向对比的确是有进步,那说明我还是有继续走下去的可能,就这样坚持一步步走过来了。简单来说,就是不断反省缺陷进行修正与自我激励做得好的方面,多想如何解决现在面对的问题。 冯春:我知道很多交易者想以交易为生,专职做交易,股票也好,期货也好,外汇也好。但是,我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想告诉各位,以交易为生太难了,绝大多数交易者是做不到的。就算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在你的交易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之前,还是兼职或业余做交易为好,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那个层次,可能很短,两三年,可能很长,六七年七八年。你必须能保障自己在达到那个层次之前,不至于经济破产。 那是个什么层次呢?高大上的说,是去术就道的层次。通俗点说,工具只是工具,技巧只是技巧,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想以交易为生,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稳,这个月赚1万,下个月我还能赚1万,这是稳;另一条是赚大钱,这个月我没赚钱,下个月我还亏了1万,在下个月我一下子赚了10万。只有这两条路是可以以交易为生的。然而这两条路那一条都不好走。绝大多数人的交易都是不稳定的赚小钱,今天赚一点明天亏一点,反反复复,这还算是好的,差的是反反复复之中,稳定的亏钱。 要么稳,要么能赚大钱,达不到以上两者,以交易为生都不现实。我自己呢,偏向于赚大钱这条路,当然现在没有走通。所以,也就只能业余搞一搞交易了。 以上均是七禾网采访过的盘手,他们大部分人以交易为生,这些都是他们关于以交易为生的看法。此外,笔者还在网络上整理了一部分网友对交易为生的看法和理解。 网友:交易只是一份工作 就像工地搬砖一样 我觉得以交易为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为交易只是一份工作。就像工地搬砖一样,也只是一份工作,我觉得我有力气,能搬,搬一只砖头赚2毛,划得来,我就去了,没想那么多。交易为生,也就是传说中的职业化,到底需要点什么条件呢? 1. 执行能力 站在交易职业化这个起点来看,执行力只是基本功。只有达到了差不多机械化的执行能力,才有资格谈职业化的问题。 2. 收割能力 我说的收割能力不是说你某次赚了多少,翻了多少倍,而是你有固定的赚钱手法,而且你很清楚哪些行情是你的手法能hold得住的,哪些行情是你的手法hold不住的。赚不赚钱完全跟运气没有关系,跟概率有关系。 3. 反收割能力 反收割的意思不是说被收割的时候反手收割别人一刀,而是被收割的时候尽可能少的被割。 说白了就是怎么有效地控制资金回撤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通常,控制资金回撤的核心手段是止损,止损靠的是什么?执行能力。 4. 一个可靠的正收益系统 对于职业化来说,只是拥有一个正收益的系统还不行,你还得知道你的系统是风险厌恶型的还是风险偏好型的。如果你的系统是风险偏好型的,你有可能在一个大行情里大赚,同样,你也有可能在一个坏行情里大亏。如果你的系统是风险厌恶型,你的收益可能没那么高,但是换来的好处是,坏行情有可能回撤相对较小。 5. 一年的实习期 为什么要有一年的实习期?因为,不是说你想专职就能长期专职的,你要给自己一个时限,如果过了这个期限还不成,那OK,给你的人生止个损。 网友:以交易为生需要做到这8点 1、你愿意将自己的一生,时间、精力和智慧全部用在交易上,必须得到家人的支持; 2、你能忍受在经历了五年或以上的勤奋钻研、刻苦努力之后,仍无法摆脱亏损的境地而不罢手; 3、虽然你有那么多的别人无从知晓的苦难而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能保持淡定而且坚定的心态; 4、找一个好老师,并能把老师所教的东西发扬光大,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你最少五年以上不盈利而不影响日常生活; 6、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严格执行,并能稳定的盈利; 7、在没有能稳定的盈利前要做到:不代客理财,不融资理财,不重仓交易; 8、必须有个好身体来支撑你的交易生涯。 七禾研究中心 唐正璐根据网络综合整理 七禾网研究中心合作、咨询电话:0571-88212938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七禾网公众号!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