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一眼看穿股票投资的把戏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11-29 16:56:43 来源:淘股吧

1、研究


很多新股民交易表面上是没有交易系统的,实际上也是有的:比如他听股评的,根据股评操作就是交易系统;比如他买软件,根据软件操作就是交易系统;大多数人,会一直这样下去,赚了是运气好、赔了是运气不好;不去深究为什么会赚、为什么会赔。


这也不难理解,如果每个人都勤于思考,社会怎么能稳定呢?少数人,就会不断的问为什么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这部分人,慢慢就带着自己疑问扩展自己的视野:宏观经济、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油泼面、胡椒面。。。不断的研究;这个研究的过程虽然很耗精力,但是并不痛苦的,就好比找金子的人,会嫌累吗?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炒股水平却不见得长进,有可能越来越差了,这也很正常,你想呀,如果这样的话,经济学家不都成为股神了?这个过程很漫长: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根据研究结果修改交易系统,这个过程有时会耗时几年,甚至十几年。。。如果放在其他领域,估计早就成专家了,但是放在股市里,会成功吗?我也不知道。


2、变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就会发现影响股价波动的变量太多了:国际形势、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行业政策、企业基本面、上市公司领导脑袋咋想的、机构咋想的、散户咋想的、游资咋想的。每一个分支都够你终身研究,而不见得能研究透。更别说这些变量搅成一锅粥,来影响股价了。


太多的变量,会让人感觉研究遇到了天花板,无法继续深入,这个时候在研究的道路上就出现了分支:一部分人会选择某个分支深入研究下去,不断地收窄领域,价值投资、技术分析等都属于这个领域;另一部分人把这些变量看成一个整体,研究纯粹的波动,对冲交易、网格交易、(准)套利交易等则属于该领域。人们不同的交易模型实际上是对各类变量的不同理解而导致的。


3、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无疑是高尚的,它主要赚三份钱:


(1)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增长的钱;

(2)价值被低估时的差价;

(3)价值被高估时的差价。


这三份钱赚的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价值投资的难点在于估值,具体也包括三个方面:


(1)社会发展、行业政策、企业自身等变量变化引起的估值变动的准确评估;

(2)对真假黑天鹅的识别;

(3)对黑天鹅的应对;


除了上述非系统性风险以外,价值投资者还面临着系统性风险,价值投资者对投资者个人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你要能够分析出行业未来的发展,这需要几年的时间;其次你要能够分析出企业未来的发展,这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价值投资者的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看错,将会损失惨重


从这个角度来看,价值投资何尝不是赌呢?所以有个说法:价值投资不是科学,是信仰。


4、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者往往会被价值投资者耻笑,不过他们却是券商的最爱。平心而论,技术分析的风险要小于价值投资,价值投资面临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交易系统错误三重风险。而技术分析只面临非系统风险、交易系统错误两重风险。如果技术分析者投资的是ETF,而不是个股,则也会屏蔽掉非系统风险,只保留了交易系统错误一个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分析的风险控制要优于价值投资。那么,技术分析的问题在哪里呢?就出在“交易系统错误”这里:


对于价值投资而言,其交易系统是基于确定性的,如果企业业绩不断增长、在企业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赚钱是确定性的。


对于技术分析而言,其交易系统是基于经验统计的,如果出现了A信号买入,并不代表一定能赚钱,只不过从经验统计上赚钱的概率大罢了。


另外,由于技术分析交易比较频繁,看盘时间多,所以容易受盘面的引诱产生心理的波动,心态的不稳同样会导致交易的变形。技术分析者会不断的怀疑自己的交易系统有问题,不断的会增加一些附加条件,最后搞得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


如果说价值投资是信仰,那么技术分析可以说是运气了。


5、对冲和套利


价值投资和技术分析各有利弊,对冲和套利多好,赚钱稳当,但是从事者寥寥无几,为何?不赚钱。


散户来到股市 都是有雄心壮志的,怎么可以忍受一年不到20%的收益呢?对冲和套利是大资金的最爱,也是未来机构投资者的生存之道。君不见,封闭式基金、中行转债都是谁在买?如果哪个散户人品好,资金做大了,就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对冲和套利了,资金量的变化一定要伴随着交易模式的转变。不然煮熟的鸭子很可能就会飞走了


6、赌,还是不赌?


赌不赌关键要看资金量,凡是能够赔了以后能翻身的,就可以赌一赌;凡是赔了以后,就要永远趴着起不来的,千万不能赌。


如果你赌2W,赌错了,赔了1.5W,没关系,年终奖一发,再投1.5W,下次还能赌,这次失败的经验下次还能用上。


如果你赌200W,赌错了,赔了150W,有关系,年终奖一发,再投1.5W,只剩51.5W,要赌到200W,难!


7、大赚小赔 和 稳定小赚


举个例子: 同样是三次合计获利30%的交易:


“大赚小赔”模式:亏损10%、亏损10%,盈利50%

“稳定小赚”模式:盈利10%、盈利10%、盈利10%


如果是三次独立的交易,实际上收益率是没有区别的,但是,现实投资中,我们的后一次交易都是基于前一次交易的结果而进行的,这就产生了复利的效果:


“大赚小赔”模式:0.9*0.9*1.5=1.215

“稳定小赚”模式:1.1*1.1*1.1=1.331

收益率差别:0.331/0.215=54%


后者的收益要比前者高出54%,这不是一笔小数字,投资者往往在股市投资会伴其终身,所这种差别从长期来看对最终收益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就解释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很多高手都有个股翻几倍的业绩,但是总资金量却上不去?

(2)为什么巴菲特说“投资的秘诀是保住本金”?


8、长寿


股市中是有圣杯的,那就是长寿,很多人不以为然,我下面就论证一下:


炒股的直接目标是赚钱,终极目标是享受生活(如果赚来的钱没有来得及享受,算是白赚了)


第一,看直接目标,活得越长,炒股赚钱越多。假设A和B两个同学,都是25岁炒股,30岁交完学费开始盈利,A同学资质聪慧,财商过人,年复合收益能达到30%,可惜天妒英才,55岁就英年早逝了。其收益率是1.30的25次方,其收益率为705倍;B同学资质一般,财商平庸,年复合收益能达到15%,天随人愿,85岁寿终正寝。其收益率是1.15的55次方,其收益率为2179倍;B的收益率是A的三倍,所以越长寿赚的越多。


第二,看终极目标,活得越长,享受生活的时间越长、档次越高。96年上网,1K的网速,每小时上网费20元(电话费按市话另计),现在多便宜,还能网上直接看电影,QQ与国外的朋友视频通话,这在当时想都不敢想,如果那时要做到这些,不知道要花多少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即便你未来不富裕,也会过上比过去好得多的生活。有人会说,我很笨,5年时间无法交完学费,可能要交50年学费。这也没关系,你可以在75岁高龄的时候出本书,《我是如何亏损50年的》,绝对是畅销书,版税就够你赚的了。因为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投机的经验越长越值钱,不管你的经验是盈利的还是亏损的


9、拿不住


如果说散户炒股拿不住,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君不见,很多散户被套多年照样拿的死死地。赚钱拿不住,赔钱能拿住,为什么会这样?想想超市购物就明白了,拿一个购物篮,使劲往里扔,最后统一结账。如果每买一件,结一次账,还会买那么多吗?


人们面对痛苦,有本能的逃避,看到自己的钱包一次次的瘪下去,自然痛苦异常,倒不如只痛苦一次;快乐却是相反的,人们有本能的追求快乐的冲动。就好比单位发奖金,月月发自然要比年终一次发激励的效果更大。


赚钱就抛,赔钱就装死,这是人“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本性使然,炒股是逆人本性的一种行为,一点儿不假。


10、研究员与交易员


证券公司有研究员,也有交易员。刚开始炒股的时候,这让我很困惑:为什么会是两个岗位?难道研究后了不交易,或者交易前不研究?总是让人想不明白。


研究员就是写研究报告的那些人,他们不仅要通晓国内外宏观经济,而且还要对某个行业有深入的研究;交易员就是具体搞投资的那些人,他们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感觉,操作大量的真金白银买进卖出。


后来发现:研究员研究的是未来,搞的是预测,他们拿的是固定工资,从投资者身上赚钱;交易员研究的是当下,搞的是应对,他们拿的是提成,从市场中赚钱、


在A股市场中独自拼杀的你,是希望成为研究员,还是交易员呢?


如果你希望成为研究员,那就在预测方面加强自己的功力,预测的技术越复杂越好,因为你是从投资者身上赚钱,必须有众多的FANS,技术越复杂越容易获得FANS的崇拜,这也便于你未来著书立说或提高会员费。上电视、写名博、搞讲座是你的方向。


如果你希望成为交易员,那就在应对方面加强自己的功力,应对的技术越简单越好,因为你是从市场中赚钱,越简单的东西确定性越强。你不需要把你的技术公布于众,所以没必要搞那么复杂,复杂的东西只会把自己绊倒。当然,赚钱就是你的方向。


只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在股市中赚钱不会很难。


难就难在很多投资者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明明做着研究员的工作,天天发布自己的最新预测成果,立志做市场的主人,却要赚市场的钱,而不去赚FANS的钱,最后只会被市场打的鼻青脸肿;


或者明明做着交易员的工作,甘心做市场的仆人,操作随主人的变化而变化,闷声发财就行了,却要在论坛上显山露水,招来一群FANS向你取经,你避而不答,让FANS们愤愤不平,自己也自讨没趣。


研究员,还是交易员?你到底是哪一类角色呢?这确实需要每一个投资者去思考。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