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处于低位,破净A股数量居高不下。据统计,目前,沪深两市破净股数量依然达327只。从行业来看,房地产、公用事业两行业为“重灾区”,从破净比例来看,银行破净比例最高。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回购有望再掀高潮,若破净的银行股加入回购行列,将会给二级市场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 327股破净 部分公司回购意愿强 近期市场持续低位箱体震荡,表现差强人意,个股自然也是多数欠佳,破净A股的数量也是居高不下。统计显示,截至12月2日,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依然多达327只,约占两3564只个股的9.18%。 天风证券指出,大规模破净是熊市的一大特征,其充分反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但是破净潮中往往也酝酿着重要机遇,如金融地产和部分周期行业在过去几次大底时都有较大比例标的破净,而其中不乏一些优质资产被错杀。 稍早前的11月23日晚间,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并公开征求意见。机构分析普遍认为,《回购细则》中最大的亮点是为“破净股”回购开绿灯。整体上看,“破净股”回购条件相对宽松,直接目的意在维持股票价格稳定性,增强上市公司的回购意愿。 记者注意到,自11月9日三部委《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至23日证监会发布《通知》、交易所征求意见稿,监管不断释放出支持破净股、连续下跌股回购的姿态,在政策上给足了便利。其中,破净股和持续下跌股回购还享受多种不受限的事项。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不少破净股发布回购计划。如此前破净的方正证券(601901)10月18日公布了《回购股份预案》,称“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拟以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自有资金回购公司股份,以推进公司股价与内在价值相匹配。 又如同样此前破净的东吴证券(601555)于10月26日晚公布了《股份回购预案》,称拟以2亿元至3亿元之间对公司股份进行回购,回购股票“将依法注销或作为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且回购预案已经公司10月26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 值一提的是上述两只发布回购计划的公司,目前股价均已回复至市净率之上。市场人士指出,预计随着《意见》的发布,上市公司回购有望再掀高潮。特别是破净的上市金融企业若加入回购行列。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公司破净一是因为业绩下滑拖累股价表现,加上市场行情不振,导致跌破净资产;二是业绩大幅向好但是A股场内资金有限,股价表现不积极,与每股净资产出现了倒挂。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破净是一个值得参考的选股指标。 房地产破净股数量最多 银行股比例最高 从破净所在行业分布来看,地产股最多。统计显示,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房地产破净的个股多达41只,排第二多的公用事业则有29只,第三多的交通运输有25只。从行业占比来看,银行、钢铁、采掘等行业破净率占比相对较高,其中银行股共有19只破净,占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比例达67.86%。 或许有些人会想,地产业这么多破净个股是否因该行业不行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统计,41只破净地产股中,半数公司目前市盈率均低于十倍,更有3只市盈率低于5倍。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房地产股破净了呢? 券商分析师指出,目前房地产已经到了新旧交替的时间点,重资产、高负债的扩张模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担忧。但有分析师表示,地产破净股数量增加,根本原因可能是相关公司经营不被市场看好。不过就整个行业来看,供给的增加或带动成交量的边际增长,从行业季报来看,业绩增长持续超市场预期,政策也进入一段平稳期,地产板块的行情仍值得期待。 西南证券分析认为,房地产市场规模依然很大,而且定价体系坚实,资产包的流动性及估值弹性更大,行业存在结构性的风险和机会。预计2019年上半年能看到行业基本面下行、下半年看到资源整合和政策宽松,地产行业洗牌后估值压制否极泰来,看好之后地产板块的估值抬升行情。 破净比例最高的银行股长期以来是破净股群体中的“老面孔”。 分析认为,部分银行股“破净”反映了一些投资者对银行未来资产质量的担忧。信达证券分析师谷永涛表示,我国银行的不良率虽然近年来有所上升,但整体依然处于低位。市场中不乏投资者认为银行的实际不良率要超过公布的不良率,这导致了银行报表公布的不良率与个股表现回归的效果不佳。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从估值来看,二季度以来银行板块估值大幅回落,反映出市场对行业景气度的预期是快速下行,这一预期过于悲观。近期政策频出,若后续宏观经济企稳,银行板块估值有望持续修复;若政策效果低于预期,板块两位数的ROE(2017年为13%)所带来的净资产快速积累亦可带来丰厚的绝对收益,银行板块在当前时点具有配置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中国平安、方正证券及东吴证券等金融股发布了拟回购的计划,但尚未有上市银行宣布回购。分析人士认为破净的银行股若加入回购行列,回购金额将不是小数字,会给二级市场带来较大的积极影响。 处于破净状态、市净率低于0.9倍、市盈率低于10倍的公司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