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华泰期货和华泰长城资本联合主办的“2019年衍生品市场年会”在上海举行。与会嘉宾表示,随着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含权贸易、商品互换等新业务成为风险管理公司新的发力点,风险管理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IT技术投入。 中期协秘书长吴亚军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的重要时期,加强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建设,是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助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有利手段。下一步,期货行业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体经济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衍生品综合服务商。 大商所副总经理许强表示,作为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投资者在改善市场参与者结构,提高市场流动性、稳定性,提升市场运营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商所坚持共建共享原则,支持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大商所业务创新和市场建设,支持期货公司、证券公司成为期权做市商、期货交易商,探索提升期货市场运营质量和效率;支持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和基差贸易试点,合理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华泰期货董事长吴祖芳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机构客户需求正呈现出单一的风险管理逐步向全产业链风险管理延伸,场内市场逐步向场外市场发展,以及国内避险需求逐步向国际转移等新趋势和特点,已经对期货公司提出更全面、更专业的要求。 今年以来,伴随着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风险管理业务模式的创新,含权贸易逐渐成为各现货产业链的热词。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早在风险管理公司开展场外业务之前,国内有色金属和农产品领域已经阶段性出现过含权贸易,主要是大型现货企业向下游客户提供,但当时主要对冲渠道和合约标的都在境外市场,存在内外盘的价差风险和汇率风险。 “近几年境内场外期权市场快速发展,国企、上市公司、贸易商等现货产业客户的含权贸易需求也日益凸显。”华泰期货总裁徐炜中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对大型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等企业来说,把期权的损益条款嵌入到现货贸易合同,以现货贸易的方式实现期权保值的效果,使业务性质和财税问题清晰,大大减少了公司内部繁琐的审批程序。而对大多数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来说,通过贸易的方式将复杂的期权术语转化为客户熟悉的现货语言,既容易理解接受,更能在降低对专业人才要求的同时满足期权套保需求。另外,对大型贸易商来说,将现货的渠道优势、对基差的理解与期权套保结合起来,为下游提供更多的定价方式选择和多样化的价格保障服务,可以增强上下游客户的黏性或形成利润增长点。 在徐炜中看来,今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尤其是黑色和化工领域,含权贸易得到市场普遍认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和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今年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尤其是黑色和化工领域价格的波动已远远超出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这种剧烈波动叠加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特别适合期权应用。”他表示,作为“产业+金融”的有效结合方式之一,含权贸易将是期货公司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发力点,需要继续深化,探索应用模式。 虽已取得阶段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前海汇润基金总裁沈雁表示,市场深度和流动性的不足是场外衍生品市场面临的较大挑战。“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期货合约期限较短难以满足机构客户对产品长久稳定盈利的需求,是目前金融机构客户难以参与到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随着国内期货交易所推出商品指数,风险管理公司可以把重心放在相关产品的设计上,提供期限10年至30年的产品,吸引保险等机构入市,增加市场深度。 在沈雁看来,风险管理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将面临两方面挑战。首先是搭建场外衍生品交易系统过程中带来的技术挑战。许多期货公司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上,要想满足场外衍生品市场客户的定制化、个性化需求,相关交易系统需要有很大的投入。其次是组建专业业务团队的挑战。场外衍生品业务不仅是买卖期权的经纪业务,而且要提供综合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大商所商品互换业务将于12月19日正式上线。沈雁认为,推出商品互换业务,是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重要进步。“从我从事投行的经历可以断定,未来场外衍生品市场大部分业务会以互换的方式出现,需要团队具备更专业的服务能力。”他说。 作为大商所首批商品互换交易商之一,华泰长城资本总经理唐国靖表示,随着机构客户对衍生品了解的深入,通过商品互换业务,可以将以银行为主的机构客户引入期货和场外衍生品市场。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