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年终盘点IPO:55%的过审率创四年最低 原因是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12-17 11:02:26 来源:上游财经

今年,IPO过会数量和融资金额相比往年逊色很多,根据记者统计,今年发审委过审率只有54.59%,创下近四年来的最低值。那么,这些被否企业有何特点?被否的原因又是什么?


现象:今年过审率仅为54.59% 明显低于过去三年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16日,今年成功IPO的公司共有102家,融资金额为1357.2亿元。这一数据,创下了近四年来的新低。2015年,A股IPO企业共有223家,融资金额1576.39亿元;2016年,IPO企业有227家,融资金额1496.08亿元;2017年,IPO企业有438家,融资金额为2301.09亿元。可以发现,不管是IPO企业数量还是融资金额,相比过去三年的情况,今年显得逊色不少。


而从今年发审委的情况来看,截至12月16日,今年发审委共审核了196家公司的首发申请,除了3家待表决外,107家首发通过,58家未通过,18家取消审核,还有10家暂缓表决,过审率约54.59%。


这样的过审率,高还是低?我们来看看前几年的数据。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了498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其中有380家首发通过,过审率约为76.31%;2016年,发审委审核275家公司首发申请,其中247家首发通过,过审率为89.82%;而2015年,过审率则为89%。


可以发现,今年的过审率,也明显低于过去三年。


分析:IPO被否的企业有什么特点?


那么,这些IPO被否的企业有何特点?


广东省被否IPO数量名列前茅


从所属省份来看,今年IPO被否的58家企业中,广东省共有14家,排名第一,其次有10家IPO被否企业属于北京,9家企业属于浙江。另外,江苏和上海两地,分别有6家、5家。


可以发现,今年以来,东部省市IPO被否的数量较多。事实上,从过去三年的数据也可以发现,广东、浙江、江苏等地,IPO被否的企业数量一直名列前茅。


而在2017年,浙江省IPO被否企业多达14家,在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市,分别有10家企业,另外,江苏省有8家企业,重庆市则有5家企业,湖南和四川分别有4家企业。


2016年,广东省IPO被否企业数量最多,共有5家,其次为北京,有3家企业,另外,吉林、江苏和四川分别有2家企业。


而在2015年的15家IPO被否企业,分布省市较为平均,安徽、北京、广东、湖南、辽宁、山东、浙江等省市,分别有2家企业。


创业板、主板IPO被否数量相当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今年IPO未通过的58家企业中,有26家拟登陆主板,6家拟登陆中小企业板,还有26家拟在创业板首发。可以发现,今年以来,创业板IPO被否企业与主板市场数量相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以来,创业板一直是IPO被否的“重灾区”。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共有86家企业IPO被否,其中拟登陆创业板的企业多达43家,而拟登陆主板和中小板的企业则分别有30家和13家。而在2016年,拟登陆创业板的11家企业IPO被否,而主板和中小板则分别有4家和3家。而在2015年,尽管主板被否企业数量超过创业板,但主板IPO被否企业为7家,而创业板仅少了一家,为6家。


有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成IPO被否“重灾区”,主要是因为创业板的首发门槛相对较低,而在审核过程中不少企业因业绩、成长性等要求不达标而被否。


制造业“踩雷”几率较大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今年IPO被否的58家企业中,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9家,占比15.52%。紧随其后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有5家企业。另外,建筑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这两大行业分别有3家企业。


除此之外,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6个行业分别有2家企业。


而在2017年,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共有14家企业被否,占全部被否企业的比重为16.28%,其次,专业设备制造业有9家企业被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则有7家企业被否。另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有6家企业被否。


而2016年,在IPO未通过的18家企业中,有3家企业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数量在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一,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4大行业则分别有2家企业被否。


而2015年IPO被否的15家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3家,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则分别有2家。


可以发现,制造业“踩雷”的几率比较大,特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专业设备制造业等。


招商证券保荐企业被否多达7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58家企业IPO被否,除了上市公司高管倍感失落外,它们背后的承销商恐怕也是五味杂陈。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今年IPO被否的58家企业,背后共涉及28家券商,拟募资金额277.67亿元。假如按照6%的承销费用率计算,这28家券商错过了16.66亿元。


其中,招商证券保荐的项目被否的数量最多,共有7家,紧随其后的是中信建投证券,共有6家保荐企业被否,排名第三的为兴业证券,共有5家保荐企业被否。另外,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有4家保荐企业被否。


这一数据,相比过去三年则有一些变化。在2017年,保荐项目被否数量最多的为国金证券,共有8家,而广发证券则有6家保荐企业被否,申万宏源有5家,而中信证券、中德证券、兴业证券、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安信证券等,分别有4家保荐企业被否。


而在2016年,保荐项目被否数量较多的证券公司分别为安信证券、民生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有3家、2家和2家。而2015年IPO被否的15家企业中,申万宏源证券、国海证券、国元证券、华龙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华西证券等分别有家保荐企业。


分析:企业IPO被否有哪些原因?


根据上游财经—重庆商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IPO被否的企业,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持续盈利能力问题


据了解,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主要包括盈利来源集中、业绩大幅波动、盈利质量不高、经营模式重大变化、核心竞争力缺失、原材料供应受限等方面。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持续盈利能力问题,是今年IPO被否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银河世纪、国科恒泰、安联锐视、秦森园林、金房暖通节能等在内的33家企业均是由于盈利能力存疑、业绩下滑等原因被否。


业务规范运行问题


据了解,规范运行问题,也是今年IPO被否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内部控制、合法合规、资金占用、治理结构、资产权属等。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包括博睿宏远、国盛智能、明微电子、朝歌数码、新时空科技等在内的26家企业IPO被否,原因之一则是因为业务规范运行问题。


关联交易问题


据了解,计划IPO的公司必须要做到人员独立、资产完整、财务独立、机构独立、业务独立。关联交易频繁、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不仅影响公司业务发展,更会危害到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因此,过度依赖关联交易,也是众多公司IPO被否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包括时代凌宇、方邦电子、金春无纺布、凯金新能源、万朗磁塑等22家公司涉及关联交易问题。


财务会计规范问题


另外,财务会计规范问题,也是不少企业IPO被否的原因之一。根据本报记者统计,包括立邦合信、金春无纺布、凯金新能源、波斯科技、春晖智能、冠东模塑、康宁医院等多家医院涉及这一问题。


商业模式合法问题


企业IPO未通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企业所在行业或商业模式不符合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要求。比如一些重污染、对稀缺矿产资源严重依赖、存在动物保护等伦理争议、财务审核难度较大、周期性等行业。


而今年,也有腾远钴业、安佑生物科技、卓越新能源等三家公司涉及该问题。比如今年1月IPO被否的腾远钴业,存在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而从事生产、储存和销售氯化钴和硫酸钴产品的行为,以及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即进行项目建设的行为,证监会要求其说明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同业竞争问题


同业竞争,是很多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今年以来,也有不少打算上市的公司,因为同业竞争问题而触碰雷区。


比如今年6月IPO被否的五新隧道智能装备,被否原因之一在于该公司实控人王祥军间接持有五新钢模11%的股权,证监会要求其说明五新隧道智能装备是否与五新钢模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另外,还比如航天模塑、恐龙园文旅集团等,也涉及同业竞争问题。


募集资金运用问题


据了解,募集资金问题包括募集资金投向、募集资金规模等。比如今年4月IPO被否的叁益科技,证监会质疑其募投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求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过程、依据,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


根据本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还有科恒泰、煜邦电力、中和药业、博睿宏远、格林精密、蓝信科技、申联生物等多家公司涉及历史沿革问题。比如今年4月被否的博睿宏远,其股改之前存在较为频繁的股权转让,证监会要求其说明历史沿革中长期存在股份代持的具体原因。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