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投资纪律,比如,在新产品累积安全垫阶段和产品出现较大回撤时,控制股票仓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长期坚持的投资框架,安全边际和逆向投资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尽管煎熬,面对新的一年,私募斗志不减。他们对2019年相对乐观,希望把握结构性行情和经济转型的机会。 寒冬下私募的生存之道 在今年的投资寒冬中,不少私募陷入生存危机,表示“活下来”最重要,但如何才能“活下来”,明年的机会又在哪里? 今年逆市表现突出的睿璞投资创始人蔡海洪强调做绝对收益。在他看来,无论什么时候,私募基金都应该尽量以绝对收益为目标,不必过多地去与指数或同行进行比较。“这点在牛市里很难坚持,但如果不坚持这个目标,就容易为熊市的亏损埋下隐患。私募基金要生存和发展,只能靠信用和品牌,而支撑信用和品牌的只能是持续稳健的业绩回报。” 至于如何持续获得正收益,蔡海洪给出两个建议。一方面,要制定严格的投资纪律,比如,在新产品累积安全垫阶段和产品出现较大回撤时,控制股票仓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长期坚持的投资框架,安全边际和逆向投资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坚持选择高安全边际的标的,投资尽量要去人少的地方”。 上海雷根资产总经理李金龙认为,私募生存主要靠产品规模和收益。当前,产品规模比较困难,而产品收益是与投资者长期合作的根本,稳健的收益背后是投研投入和技术的支持,需要不停研发,以适应市场和交易的需求。 和聚投资研究部表示,在战略层面继续做好“聚焦”,第一聚焦二级市场本身,尤其在擅长领域不断强化竞争优势。同时,在重点领域、行业集中资源,把研究做得更扎实,挖掘出具有超额收益、跨越周期的标的。 期待2019年否极泰来 对于2019年的市场行情,私募相对比较乐观。 “股票价格是对未来盈利预期的折现,往往会否极泰来。”蔡海洪表示,他的乐观预期基于四方面的分析。首先是市场估值到了相对较低的位置,即投资有了安全边际;其次,政策利好在累积,贸易摩擦有望好转,即边际上的改善;再次,经济下行过程中,好公司脱颖而出。“经济下行,宏观的政策制定者和微观的企业家都在不断调整,好公司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加大研发和开辟新市场等方式,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且调整让我们可以分辨出好公司和差公司”。最后,悲观的市场情绪让投资者可以用好价格买到好公司。 凯丰投资总经理王东洋也对2019年A股走势相对乐观。他认为,市场风险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得到释放,长期来看股市可能渐趋回暖,投资机会将逐步显现。和聚投资研究部认为,2019年市场表现可能会好于今年,但趋势性行情仍需等待,机会将更多地以结构性的形式展开。 李金龙从投资和募资角度分别做了分析,他认为,股指期货再次松绑,量化对冲策略受限更少,机会增多;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净值化、货基收益持续走低,都让股票或CTA产品有更多机会进入投资者的配置视野。 朴信投资创始合伙人、投资总监朱昆鹏认为,现在到明年一季度是市场磨底的过程,明年下半年相对向好。从数据看,明年还有一个加速下行的阶段,上半年是相对低点,下半年会好一些。“如果明年二三季度经济慢慢往上走的话,资本市场会提前3到6个月有所反映,现在及明年一季度可能是个低点。”从市场情绪、估值等因素来看,2019年相对乐观。 逆向投资把握机会看好新消费等 在具体操作上,蔡海洪表示,明年大概会将九成精力用于个股的研究,并且尽量追求高度确定性;而花在宏观和策略研究上的精力相对较少,追求模糊的准确。在具体策略和布局上则会做一些小的调整,既坚持过去3年给他们带来较大回报的2C的大消费行业,同时开始布局2B的行业,当下大消费板块受到市场高度认可,寻找预期差的难度在加大。 朱昆鹏认为,中国经济处在转型过程中,转型是主题词,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还在酝酿,旧的增长动力在减弱,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经济很难有特别大的起色,结构性因素更明显,新消费、新科技、新产业可能是未来的方向。战术上会对灵活调整仓位,品种上会布局新消费、新科技。 和聚投研部表示,安全边际仍是2019年选股的第一要点,同时关注一些系统性不确定性的落地,国内经济增速见底尚需时日,保持谨慎乐观,力争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 辜若飞则认为,对私募基金来说,增强自身投研力量以及风控水平是永恒的核心。明年在操作层面,要进一步提高仓位管理的能力。在经济触底过程中,外资也在逐步扩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比重,与往年相比,对宏观政策的敏锐解读和及时跟踪全球影响尤为重要,短期应关注去杠杆的节奏,中期关注货币政策是否会发生转向。 李金龙表示私募是一个竞争节奏很快的行业,投研部需要高效研究发现市场规律,了解投资者的配置需求。目前公司在同质化的主流投资策略以外,加推异质的策略产品,如港股打新,同时在现有混合策略产品基础上,新增单策略产品,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配置选择。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