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周二,WTI美油跌幅超过7%,而布伦特原油也下跌逾5%,为连续第三日下挫。在全球需求放缓的前提下,美国和俄罗斯产量创新高的预期令市场持续担忧原油供应过剩。] 10~11月,国际油价暴跌两成。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减产的提振效应持续时日不多,如今油价再陷暴跌。美东时间周二,WTI美油跌幅超过7%,而布伦特原油也下跌逾5%,为连续第三日下挫。在全球需求放缓的前提下,美国和俄罗斯产量创新高的预期令市场持续担忧原油供应过剩。 截至北京时间12月19日9:45,WTI报46.78美元/桶,布伦特报56.58美元/桶,三个月不到,WTI和布伦特均较今年10月初的四年高位跌去30%以上,创一年多新低。早在9月,各大机构纷纷唱多原油,认为油价有望迈向100美元大关。 供需失衡预期引油价再现暴跌 中银国际环球商品市场策略主管傅晓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能源板块的投机者主要通过新建空头仓位继续削减原油净多头,其中WTI和布伦特净多头分别降至2年和3年低位,OPEC及其同盟国2019年上半年的120万桶/天减产协议并未明显提振市场。在她看来,如果油价保持在当前水平,2019年的情况将有所不同。“市场对需求的担忧将会减弱,而对页岩油的可持续性的担忧将增加。考虑到今年预算枯竭以及气温潜在下降,我们仍然认为在明年2~3月之前,美国产量增速会有所回落。美国能源署已经下调了12月的产量预期,美国生产商也将原油钻机数削减至10月中旬的最低位。” 一周多前,OPEC及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已经达成明年减产的协议,但市场仍对此心存疑虑。同时,美国原油产量仍在增加,近期更有消息称,俄罗斯产油量创历史新高。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本周一公布预计数据显示,美国2018年12月的页岩油总产量将增加12.3万桶/日,而2019年1月的页岩油总产量进一步增加13.4万桶/日,至816.6万桶/日,接近历史最高。 同时,外媒本周一援引一位熟悉详情的行业信源称,12月刚过去两周,已知俄罗斯的当月石油产出将升至1142万桶/日。若此消息属实,俄罗斯12月产油量将创历史新高。市场也开始担忧,俄罗斯能否真正如减产协议规定的那样减产。 早前,由于油价从10月开始暴跌,OPEC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将从2019年1月份减产120万桶/日。欧佩克减产80万桶/日,非OPEC国家将会减产40万桶/日,原油市场紧张情绪暂时缓解。 “10月造成油价大跌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伊朗制裁对该国原油供给的影响并未如市场之前预测的大,尤其是美国也暂时豁免了8个国家,允许其继续进口伊朗原油;OPEC主要国家此前均表示要增产,并提升产能;美国页岩油产量涨幅超出市场预期,且伴随着美国炼厂维修,原油库存不断增加。”傅晓对记者表示。 而今,除了对产量上升的担忧,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拖累原油需求的担忧开始占据上风,这也使得油价始终无法反弹,多头的信心也被日渐磨损。在能源板块,布伦特和WTI净多头分别降至2年和3年低位。 美国经济无疑是全球的引擎,尽管受到减税效应的刺激,美国经济在1年的短期内并不会陷入衰退,但这一引擎的确也正在放缓。目前核心PCE(美联储的首选通胀指标)仍然低于2.0%,ISM制造业报告的价格支付指数已降至12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美国30年期固息抵押贷款利率已从2016年9月的低点3.3%上涨了150bp,持续加息的确开始影响再融资能力,一个被广泛追踪的再融资指数也已下降到2001年来的最低点。地产相关股票板块较1月高点大跌近四成。 油价中期有望暂时企稳 不过,在经历了一番暴跌后,当前市场对油价的预期并非过度悲观。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剑对记者表示,油价继续下行空间有限。截至上周(12月14日),布伦特油价收报于60.28美元/桶,一周跌幅约2.3%;WTI油价收报于51.20美元/桶,一周跌幅约2.7%。早前,外部不确定性再度上升,也加剧了市场对国际原油需求的悲观预期。“不过,当前WTI油价已接近美国页岩油成本,将削弱其增产动力,最新公布的美国原油产量及商业库存也出现周度环比下降。”他称。 截至12月7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1160万桶/日,较上一周下降10万桶/日;商业原油库存为4.42亿桶,较上周下降120.8万桶。“加之近期OPEC与非OPEC产油国已达成减产协议,中长期对油价构成有力支撑,预计油价继续下行空间有限。” 傅晓团队也认为,在明年2~3月之前,美国产量增速会有所回落。如果欧佩克保持一定的纪律性,油价仍有望维持在目前的区间。 未来需要关注的还有油价的季节性特征。一般美国用油的高峰是两个——一是每年6~7月的夏季出行高峰;二则是每年冬季的取暖高峰。因此,在夏季和冬季(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的时候),需求曲线会出现两个高峰,但是,对于炼油厂来说,汽油的原材料是原油,原油的储备在高峰季节前就应该储备完成。换句话说,对于原油的需求一般是在消费者需求顶峰前的几个月到达峰值。 责任编辑:韩奕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