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2018年国内生猪整体生产状况表现为猪肉总产量上升且规模化程度提升。年内受生产绩效提升、出栏重量提升双重影响,2018年猪肉产能上升,供应量增加但时空分布不均。猪瘟疫情突发加剧2018年生猪市场低迷境况,未来受母猪提前淘汰及补栏低迷的影响,2019年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下滑,生产绩效边际效应递减,预计2019年猪肉产量存在下滑空间。 2、2018年生猪存栏将延续下滑之势。受非洲猪瘟影响,市场养殖端积极性降低,补栏热情减缓,专业育肥空栏率高达50%,众多企业的战略布局将被打乱,计划产能投放将大幅延缓,预计2019年生猪存栏将继续微幅度缩减。 3、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受调运管控的影响,生猪及猪产品出现积压,市场继续维持低迷;第二季度市场出现好转;下半年出栏价格有望突破14元,高点可能位于16元附近。 第一部分、行情回顾与综述 一、 现货价格走势分析 回顾2018年生猪价格,整体呈现V形走势,我们将其分做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2018年1月-6月),2018年上半年价格震荡下行,供应端看,上半年生猪产能高于去年同期。2018年6月份生猪出栏累计32183万头,同比增加0.7%,春节过后的3、4月份属于季节性消费淡季,生猪价格通常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而一般来讲5、6月份生猪价会迎来小增长,原因是春节出生的仔猪成活率低,由于5、6月份出栏的标猪是今年春节前出生的,冬季仔猪成活率偏低,市场生猪供应量会下降导致生猪价格上涨,但今年由于3、4月猪价行情冷清,部分养殖户出现标猪惜售现象,致使在5、6月份出现大量牛猪上市,生猪市场供应量增加,价格持续下跌。从消费端看,上半年是生猪销售淡季,同时随着气温升高,居民对肉制品需求进一步减少,据农业部对全国 240 个农村集贸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猪肉交易量同比减少2.2%;另据农业部对50家重点批发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猪肉交易量同比下降 3.1%,虽然供应和消费均出现下降局面,但消费下降更多,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导致了上半年活猪价格的持续下跌。 第二阶段(2018年7月份-当前),2018年下半年生猪价格缓慢小幅反弹。7月下旬开始生猪价格止跌反弹,并开启持续上涨之路,主要原因是生猪需求的季节性回暖,以及市场当期标猪供应偏紧导致,叠加各大城市大中专院校临近开学、双节将至,市场看涨情绪渐浓,养殖户惜售情绪较浓,生猪收购难度增加,部分屠宰企业提价收购,促使生猪价格持续上涨,同时由于猪肉进口数量持续多月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猪价的上涨;8、9月份生猪市场行情继续走高,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一度接近15元/公斤,从来年猪价走势规律来看,秋冬季历来是猪肉消费旺季,生猪、猪肉的季节性和节日因素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明显,但自8月份以来受非洲猪瘟影响,生猪调运受限,各地开始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价格差异,具体来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省份禁止活猪运输,临近省份禁止运输车辆通行,对于生猪调出省份来说,调运受限领生猪出栏困难,猪价下行,而生猪调入省份由于无猪可入,省内生猪出栏价一度抬高,不同地区价格显著差异,国内生猪价格弱势下行。 第二部分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一、 生猪规模化集中度快速提升 集团化工程推动低于预期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现状表现为市场分散,但规模化集中度快速提升。从生猪出栏结构来看,市场趋势推动散养户数量大幅减少,年出栏量500头以下养殖户近五年内逐年下滑,下降幅度约20%,年出栏量10000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增加,其中以年出栏量为50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增量最多,近五年约增加百余家。2017年,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比市场总量不足50%,而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比为13%,受中小型养殖场压缩存栏,大型养殖场规模扩张的影响,规模化集中程度进一步提升。集团化生猪养殖快速崛起,2017年集团化生猪养殖占比接近5%,但与此同时,规模化养殖集团建设工程的推动进度缓慢,集团化工程推动低于预期。据统计,2018年3季度,大型养殖集团在建工程同比提升45%,固定资产提升12%,生物性资产同比提升14%,这表面大型养殖集团在2017年开始筹备扩张规模后,目前多数仍处于基建阶段,并未进入实质性的养殖阶段,另外受环保、行情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速度较慢。 二、 存栏量下滑 生产绩效提升 近几年国内能繁母猪以及生猪存栏量出现明显下滑,但母猪生产绩效逐年增加,生产指标PSY以及MSY呈连年上涨之势,同时生猪生产效率增强,猪肉产量有增无减,从而抵消因存栏量下降而带来的产能下降。2017年,母猪初配率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淘汰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存栏小幅下滑,降幅为39万头,同比减少52万头。但母猪存栏量小幅下滑,并不意味生猪出栏量下滑。随着规模养殖的提升,生产指标提升明显,2017年MSY为18.65头,同比0.53头;较2014年提升2.67头。 表1 2-5 第三部分 我国生猪供需情况 2018年国内生猪整体生产状况表现为猪肉总产量上升且规模化程度提升。年内受生产绩效提升、出栏重量提升双重影响,2018年猪肉产能上升,供应量增加但时空分布不均。2018年生猪存栏继续下滑,出栏率提升推动出栏量提升,推动猪肉产量上升。2018年生猪市场整体处于周期下行期,市场低迷,家庭农场规模缩减,但大型养殖集团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2018年8月份开始,国内开始频发非洲猪瘟疫情,截止目前,猪瘟所发地涉及全国20个省份47个市(区、盟)共发生74起猪瘟疫情,涉及辽宁、河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吉林、内蒙、天津、上海、山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重庆、四川、北京等地区,扑杀范围逐渐扩大,累积扑杀生猪60万头,养殖端正常的补栏计划被打破,非洲猪瘟推动年度内供应下滑,且有望推动中远期产能下滑,预计2019年一季度,受调运管控的影响,生猪及猪产品出现积压,市场继续维持低迷;2019年二季度市场出现好转;下半年出栏价格或将突破14元。猪瘟疫情突发加剧2018年生猪市场低迷境况,未来受母猪提前淘汰及补栏低迷的影响,2019年期间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下滑,生产绩效边际效应递减,预计2019年猪肉产量存在下滑空间。 一、 我国生猪供应情况 (一)生产效率提升 市场供应宽松 据国家统计局对生猪出栏头数以及猪肉产量的统计,2018年1-3季度生猪累计出栏49579万头,2018年1-3季度猪肉产量累计3843万吨,同比分别上涨2.81% 以及3.39%,预计2018年生猪出栏头数以及产量同比有望继续增加,生猪定点企业屠宰量月度统计显示,2018年1-9月份各月份屠宰量整体高于历年同期水平,表面本年度生猪供应水平增加,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国内生猪出栏均重以及头均猪肉产量呈现增加之势,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生猪出栏重量快速上升,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18年二季度,整体生猪交易重量不低于115公斤。2018年生猪出栏均重约115.8公斤/头,较16年增加0.78%,头均猪肉产量90.56公斤/头,较16年增加1.07%,另外大型养殖集团生猪交易重量普遍提升,2018年1-9月份,大型养殖集团生猪交易重量同比0.65公斤,进入三季度以后,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行业抛售加速,交易重量开始快速下滑。整体来看,出栏均重以及头均猪肉产量的增加提高了猪肉市场的供应,生产效率得到提升,2018年生猪及猪肉供应表现宽松。 (二) 母猪结构不断优化 存栏底部盘桓 2018年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向下筑底,随着养殖规模的变迁,散户加速退出养殖圈,家庭养殖农场以及规模化养殖企业集中度提升,能繁母猪存栏数进一步清洗;进入养殖周期的下行通道后,生猪养殖端在不断地更新母猪繁殖能力,以“去其槽粕,留其精华”为核心,积极淘汰胎龄偏老,产仔数量偏低,且存在明显疾病的经产母猪,对于选留和选购母猪的标准提高,保证产能稳定输出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减少成本浪费。下半年生猪行业遭遇非洲猪瘟袭击,母猪补栏情绪低迷,目前来看疫情已经触及到部分母猪养殖场,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来说,经过半年的空栏缓冲后仍有回旋余地,而对于散户来说,或许将是彻底的退出,当前仔猪销售无利可图,部分地区种猪场减少母猪存栏量以降低亏损,疫情过后,对于母猪养殖存栏将是一个筑底翻身的机会。但就目前母猪补栏形势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后期整体上仍将保持下滑趋势。 据青松农牧数据统计,1-10月份,后备母猪补栏量同比下降31.8%,第三季度种猪补栏量同比下降25.08%;其中9-10月份,受调运管控政策的影响,种猪补栏量出现断崖式下滑,下跌至2015年初补栏水平。2018年1-10月份,母猪淘汰量同比上升11.2%;第三季度,能繁母猪淘汰量同比下降15.7%;其中8月份同比下降9.7%,9月份同比下降57.6%;2018年母猪淘汰重量偏小,存在部分提前淘汰现象。 (三) 行业不景气程度加剧 补栏情绪低迷 2018年以来,生产绩效逐渐趋稳,同时受母猪存栏下滑的影响,仔猪存栏难以形成持续性上升。据青松农牧统计,1-10月份,样本企业仔猪料销量同比增幅为0,较2017年1-10月份仔猪料销量同比增幅减少6个百分点。2018年生猪养殖行业表现为明显的下行期,仔猪价格与二元能繁母猪价格创三年来新低,从养殖端的补栏情况来看,仔猪全年价格从年初的高点30.70元/公斤一路下滑到23.50元/公斤,随着下半年需求回暖提振市场补栏情绪,仔猪价格底部小幅反弹至25.70元/公斤,截止当前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仔猪价格再度下滑至24元附近,仔猪价格一路下行正面反映出养殖户补栏意愿低迷,行业不景气程度加剧;再看二元能繁母猪由年初一路回落至30元下方后底部弱势震荡,市场对于母猪补栏表现更为谨慎。 (四)生猪存栏恢复进程缓慢 2018年生猪存栏量一度调减,2018年6月份开始,生猪存栏更是打破历年季节性上升的规律首次出现下滑,根据农业部公布的10月份数据,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6.6%,受前期猪价低迷影响,能繁母猪存栏及生猪存栏持续下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偏低,后期受非洲猪瘟影响,活猪跨省调运受限,养殖量偏大省份输出受困,养殖户被迫压栏待售,生猪存栏量有所回升,但整体来看,2018年生猪存栏将延续下滑之势。受非洲猪瘟影响,市场养殖端积极性降低,补栏热情减缓,专业育肥空栏率高达50%,众多企业的战略布局将被打乱,计划产能投放将大幅延缓,预计2019年生猪存栏将继续微幅度缩减。 (五)中美贸易摩擦境况下 猪肉进口国份额更迭 我国猪肉进口品种中以鲜、冷、冻猪肉为主,虽然猪肉进口量仅占国内猪肉消费总量的3%,但进口猪肉却是国内调控猪肉供需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内市场猪肉供应紧张之时,进口猪肉能够发挥补充供给的作用。国内猪肉供应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进口量占国内猪肉总消费量约3%的比重,猪肉的当月进口量可能对国内当月的猪肉供应有所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生猪价格走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猪肉828.735千吨,在国内供应充足背景下,预计全年进口量较去年有所减少。2018年,我国猪肉主要进口来源国家/地区分别为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德国、丹麦,前5大来源地猪肉进口量占猪肉进口总量的比重达到82.29%,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方对美国进口猪肉产品加征25%关税,2018年1-9月份我国猪肉进口国分别为西班牙、德国、加拿大,其中以德国占比最大为23.52%,西班牙其次为23.49%,美国猪肉进口份额缩减,出口方面,国内猪肉出口量约占国内产量的0.4%,2018年1-9月份出口量155.353千吨,猪肉进出口量的增加与减少,除了与政治因素相关外,国内生猪养殖成本、市场行情变化及猪肉产品质量等对其影响巨大,就2018年整体来看猪肉及其他制品的进出口对国内生猪供应和需求的冲击不甚明显。 二、 我国生猪需求情况 (一)餐饮业消费潜力释放 猪肉需求增速趋缓 近年来随着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国内餐饮业增速同比大幅上涨。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预计将超过3.9万亿元,同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了10.7%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猪肉产量及消费量震荡增长,其中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14%,消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48%,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比维持在70%以上,占比最高。我国猪肉消费需求逐步进入“量稳质升”阶段,一方面社会猪肉需求总量下降幅度收窄,从消费终端来看,近年来猪肉消费量呈递减趋势,从2014年顶峰时期的5719万吨下降至2017年的5481万吨,降幅达到4.16%。 2018年1-10月份,国内白条流通量同比上升0.01%,其中,上半年,白条批发量同比上升2.74个百分点,2018年三季度白条流通量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另外2018年8月份非洲猪瘟爆发以来,受生猪及猪产品调运管控措施影响,供给不足导致消费下滑。从猪肉消费渠道来看,猪肉家庭渠道消费占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二,户外渠道占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家庭消费渠道每年下滑3个百分点;户外消费渠道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预计2018年猪肉总体消费小幅下滑,猪肉家庭消费下降2-3个百分点,户外消费渠道上升2-3个百分点,总需求将下降50-80万吨之间。 (二)消费主体与消费结构变化明显 在餐饮消费的人群中,年轻一代已成为新的主力,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其中“90后”和“00后”贡献了餐饮消费50%左右的订单。“70后”消费群体,90%以上的人对传统中餐依然情有独钟,占比达到了92%。“80后”对于中餐的占比只有68%,而小吃快餐、蛋糕甜品、外国餐厅的占比则分别达到了13%、7%和4%。另外猪肉的户外消费增加,从外出就餐的频次变化来看,51.8%受访者最近一年外出就餐的频次在增加,仅有10.7%的消费者外出就餐频次减少。此外,42.5%的受访90后每周在家做饭次数少于4次,且每月在家做饭少于三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龄段的2倍以上。2018年1-10月份,以家庭渠道为主体的猪肉消费支出占比及消费量占比整体呈下滑趋势;其中三季度消费支出占比、消费量占比同比分别下滑8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 (三)消费量下滑对产能的影响 根据年需求量下滑50-80万吨的猪肉,并结合头均猪肉产量及母猪生产绩效倒推计算分析,以头均出栏生猪重量为115公斤预估,且头均猪肉产量为0.09吨,减少50-80万吨猪肉消费将有557.41-891.86万头生猪产能过剩,以母猪MSY为19头推算,年均对母猪的需求量将缩减29-46万头。 三、 非洲猪瘟对我国生猪供需影响 自8月初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以来,截至11月22日,全国有20个省份47个市(区、盟)发生73起家猪疫情、1起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60万头。已有7个省的24个疫区按规定解除封锁,其中,河南和江苏省的疫区全部解除封锁。当前中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发生疫情省份特别是主产省仍在继续增加,从外部环境看,境外非洲猪瘟疫情频发,我国与疫区国家的人员交往频繁,货物贸易量大,加上非洲猪瘟的潜伏期长、隐蔽性强,再次传入风险很高。从国内情况看,我们有2600万小散养殖户,养殖方式落后,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低,生猪生产和消费在区域上不均衡,长途调运生猪及其产品的情况仍将长期存在,而以上因素的存在都大大增加了猪瘟疫病防控的难度。 我国猪肉产区和消费区域比较分明,猪肉调出最大的地区为河南,其余依次为山东、湖南、湖北、河北;调入量最大的地区为山东,其余依次为浙江、上海、北京、天津。一旦上述地区猪肉产品流通受阻,将对该相关地区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活猪调运是我国猪肉调运的主要形势。关注主产区、主销区疫情变化。2018年三季度,生猪调运量同比减少82万头,下降3.28%;其中9月份,生猪调运量同比下降47.31%;考虑到数据集中度的因素,生猪调运量下降幅度应该大于该幅度。10月底,全国生猪跨省调运基本停滞。受非洲猪瘟的影响,各级主管部门加强了对生猪及猪产品的调运管控;整体上呈现南方库存不足,北方库存上升的迹象。9月份,南方生猪交易重量环比下降0.9公斤,同比下降3.8公斤;北方生猪交易重量环比上升1.5公斤,同比上升0.9公斤。 第四部分 供需平衡表预测及解读 据美国农业部对我国2019年生猪供需情况统计,2019年我国生猪总供应量增加,2018年我国生猪总供应量约11.3亿头,预计2019年生猪总供应量11.5亿头,较2018年上调约2000万头;2019年期初库存较2018年增加2000万头,2019年生猪产量预计较2018年增加200万头,进口量较2018年增加0.3万头,出口量微幅增加,但进出口量占国内生猪产量以及消费量占比份额较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预计2019年屠宰量较2018年增加700万头,而期末库存2019年预计4.41亿头,综上来看,年内国内供应压力较大,但鉴于对于国内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对2019年生猪存出栏的影响。 第五部分、我国生猪养殖企业生产情况 一、 生猪养殖利润分析 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销售大约需要5个月,相继经历婴儿猪、保育猪、仔猪、大猪等四阶段;生猪养殖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育苗、育仔和育肥;其中,育苗阶段的养殖模式一般都是大规模的养殖企业通常自己控制祖代猪的种源,培育和繁殖优质父母代种猪;育仔和育肥这两个阶段是区分养殖企业经营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按照养殖阶段分工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养殖模式,一是专业育肥模式,即养殖企业从外部采购仔猪进行专业育肥;另一种是自繁自养模式,即养殖企业集中进行种猪的育种和扩繁、猪苗的培育、生猪育肥等全部生产过程。一般来说,专业育肥模式由于外购仔猪成本占比较高,其养殖模式所带来的利润会低于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利润。猪粮比价是衡量生猪养殖是否盈利的指标,通俗说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5.72比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反之则越差。但两者比值过大或过小都不正常。 进入2018年后,上半年猪价大比例下调,猪粮比价开始高位回落,低点至5.48,下半年猪价触底反弹,猪粮比回升至在7.5附近徘徊,自繁自养利润年内创近年来新低-326.32元/头,5月中旬以后随着生猪价格回暖,养殖利润底部回升,逐步扭亏为盈进入盈利通道,随后受非洲猪瘟影响,猪价弱势调整,当前自繁自养养殖利润约95元每头,而外购仔猪育肥利润自年初回落以来,至5月中旬触底头均亏损365.33元,随着猪价回暖,外购仔猪利润在第三季度7月底转亏为盈,当前专业育肥头均盈利约133元左右。截至11月下旬,全国猪粮比价7.03,自繁自养利润95元/头,外购仔猪育肥利润133元/头,后期进入12月以及2019年1月随着春节猪肉需求增加,猪价有望走高,受此提振,生猪养殖利润或将进一步提升,但由于非洲猪瘟下的调运政策,国内生猪养殖利润情况随着猪价的区域性而呈现明显的地域区别。 二、成本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将养猪成本归结为:仔猪购买成本、饲养成本和人工费用三类,其中饲养费用占的比重最大,仔猪购买成本次之,人工费用相对比较少;仔猪购买成本是针对专业育肥模式下的养殖企业而言,对于饲养费用,也就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消耗的成本,在这其中饲料成本占饲养中成本的60%以上。对于育肥生猪饲料配方中,能量饲料玉米占比60%左右,蛋白类饲料占比20%左右,所以从成本角度来看,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 70%左右,而饲料成本中约60%是玉米。下面我们就成本占比较高的饲料成本进行简单分析。 先来看下玉米,根据国内外各大权威机构公布的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我国玉米市场均存在产需缺口,造成近两年玉米市场产销缺口的原因是种植面积波动不大,产量从2016年开始出现明显下滑,而预测2019年有小幅回升趋势,但终端消费需求回升迹象明显,例如玉米深加工消费方面在政策的多方面驱动下存增长趋势,玉米加工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例如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扩张,生猪出栏量逐年增加也意味着终端逐年增长的需求幅度远远大于产量的小幅提升,造成玉米近两年巨大的产销缺口,2018年以及2019年玉米市场的价格重心将会不断上移。再看蛋白类饲料豆粕,2018年影响饲料界最大的事件非中美贸易摩擦的起承转合,国内豆粕市场自9月下旬开始,在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可能导致冬季国内大豆供应不足的预期中,在资金的推动下展开一波独立性较强的急涨行情。随着豆粕期现货价格纷纷升至年内高位,供需层面的新变化令各方开始重新评估豆粕价格的合理性。国内非洲猪瘟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疫情的累积效应对远期豆粕需求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业内专家学者对调整饲料配方降低蛋白粕用量进行论证,从需求端主动降低豆粕消费。四季度预期到港的大豆数量在不断调高,原来预估的供应缺口随之缩小,投资者对供应不足的担忧情绪下降,豆粕市场随即进入调整行情,预计2019年豆粕走势仍会随着政策变化,但整体重心将上移。 第六部分 市场展望以及风险提示 2019年生猪市场将继续笼罩在非洲猪瘟的阴影下,疫情对于生猪市场长期性的影响体现在母猪减少导致的育肥猪数量减少,进而对消费端猪肉产品供给量有所调减,2019年生猪供给量的相对下降或将推动价格上涨。由于整体供应下滑幅度超过消费下降幅度,预计2019年全年呈现上涨状态,供给或在下半年更为偏紧。非洲猪瘟对家庭消费的负面作用基本探底,预计随着猪产品流通新模式的运行,流通对消费的制约效应逐渐消失,消费会在低迷中逐步回升。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受调运管控的影响,生猪及猪产品出现积压,市场继续维持低迷,第二季度市场出现好转,下半年出栏价格有望突破14元,高点可能位于16元附近。 风险点:疫情难以有效控制,规模性爆发。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