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股灾、估值、价值投资、交易逻辑的感受!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8-12-28 11:18:51 来源:中巴价值投资研习社 作者:roamage

一个投资人如果在这个关键点犯下错误,不但过去几年的努力化为乌有,更需要有数年的时间来弥补。


股灾三轮之后,大部分股票估值依然很贵,这是事实


经过所谓3轮股灾,即使股指已经从5178跌倒2800-2900一线,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40%之后,大量的股票估值依然偏贵,大量的估值不算贵的股票,其基本面前景依然暗淡无光(包括银行,考虑到隐含的坏账率和供给改革的成本承担,历次改革,银行是承担了大部分的改革成本,而不是地方政府和社保,海南的地产泡沫,98年大规模的国企破产的债务核销均是历史佐证)。由此,无论做多做空均感无力和迷茫。


然而,2015的此时,投资者不会感到迷茫吗?翻阅如沉积岩一般的k线,每天的k线和分时图走势就是市场所有信息和情绪、交易博弈的沉积,阴阳的纹理依然交织斑驳,多空双方日复一日的擦肩而过,逝者如斯,所有的事后都是洞若观火般的清明,而所有的此时此刻都是迷雾重重的困惑。只有股灾和崩盘真正发生了,绝大部分的投资者才会真正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难道投资者看不出当时的泡沫吗?格老曾有言,所有的泡沫都是在泡沫破灭后才被知道的,否则就不会有经济危机了(大意)。市场从来不会是一个亦步亦趋跟随估值的平滑走势,市场先生情绪波动巨大,喜怒无常,市场不可预测,市场估值昂贵并不是下跌的必然理由,便宜也不是充分的上涨的理由。


去年股市确实有泡沫,但以此类比,中国的房产的泡沫和单边向上的强趋势持续了多少年了(特别是一线城市),从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留给家庭配置房产的时间窗口,从04-16年之间,12年的时间里,几次短暂横盘和下跌的时间都很短,跌幅都相当有限(最多是08年,一线20%-30%的下跌),而每轮上涨的力度和幅度,产生的复利效应都是巨大的,任何一次踏空付出的代价是几何级的财富差距,今天城市里中产阶层的财富就是这么拉开的,一步错如果再执拗就步步错了。同样,单纯从估值角度回顾,创业板指数在三年内的走势,从500多点上涨到1000点就被广泛认为是泡沫,然而这个泡沫在几轮股灾之后,直到现在都在2000点以上(4倍多收益)都没有回到起始高估的平台。从投资周期的角度,个人一生面临数次投资周期所出现的真正的机会就那么几次,踏空趋势(更别说逆势做空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从短周期的创业板的泡沫涌起,到更长周期的房产价格泡沫,什么叫趋势的力量,压都压不住的走势就是趋势,当股市泡沫涌起之时,大规模的大小非撤退(产业资本高位交棒给金融投资), 创业板整体平均估值达到创纪录的150倍,PB达到20倍以上的比比皆是,每天天量成交换手,都说严查配资直接打垮了市场,至少监管层查配资从14年中就开始吹风,到14年底就开始,一直经历了几轮核查打压都压不住上涨趋势,而等崩盘时,国家队两万多亿的真金白银入场加央行的流动性无限背书都拉不回瀑布般下坠。现在,创业板的趋势已经终结,而房地产的趋势,在唱空和打压这么多年,始终在。所以,恪守估值而不顾趋势,甚至对抗趋势,代价非常之惨重,那些恪守价值原则,坚持了好多年,还没有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同志们对此一定深有体会。


既然市场不可预测,还要投资理念和常识做什么?


太阳之下并无新事,古今中外,人类疯癫史几乎如出一辙,和所有的发生过的股市崩盘一样,剧本几乎是相同的,角色的情绪是相同的,而对这场崩盘的反思,根本的一点也是一致的,就是对常识回归的切肤之感。


那些老生常态的常识,在此不用赘述了,无非是安全边际,企业估值、能力圈、慎用杠杆之类,不经过几轮周期的砥砺,很难深入到投资人的骨髓了,以大数据的样本,包括耳熟能详的投资大师的经验,经受时间考验的成功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保守的投资者,恪守常识不一定能投资成功,但确乎是生存概率最大的一个样本。即使放在一个小样本群里,雪球从上线到现在,正好经历了一个牛熊周期,如果有心的用户,可以粗略看看,在这个周期后依然健在的是哪些大v,这部分健在的是秉持那种投资风格的,以前有些风头劲疾、呼风唤雨、应者如云的大v,忽然一个个都消身匿迹了,这些消失的是那种风格的,哪种风格样本的生存率高一些?


关于投资的哲理,我个人觉得杰克伦敦几页纸的一篇小说《一块牛排》,把这种需要刻骨切身感受的甚至不可言说的东西,讲的大致明白了。当一个老拳手终于有了丰富的经验,他能一眼看穿整个game的真谛,每一拳来往的时机与力度如何把握,该怎么打才能最富有效率而损伤最小,因为他知道非如此,一个拳手才能不止赢下一场比赛,而是赢下整个职业生涯。然而悲哀的是,自己获得的宝贵智慧是耗尽了年轻精力才换得的,自己已经老了,他充满智慧而毫无精力实践自己的哲学了,他只能是一个咬牙忍耐在拳台煎熬努力确保自己不被击倒的弱者,这也是他一上拳台就心知肚明的宿命。面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机会,对面小伙子像他当年一样生猛而懵懂无知,他知道年轻的对手不过是二十年前的自己,他也一定会像他一样是这般的宿命。他不禁悲从中来,为自己和对面那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最终被击倒而无怨无悔。


股市的交易其实也是这种game一般,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只能自悟,只是别悟到的太晚了。如同杰克笔下的老拳手,时间窗口太重要了,从投资的角度,大的机会一生不会太多,前几次需要坚硬的触碰了,换到的经验,在恰当的时机把握到最好的一次机会其实就够了。这种机会的把握,对老拳手而言,是精力犹在,对投资者而言是本金(或者说流动性)犹存,还是巴菲特的那句老话,原则一,永远不要失去本金,原则二,永远不要忘记原则一。


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按照技术派或者趋势交易的说法,投资(交易)是有圣杯的,利弗莫尔、索罗斯、西蒙斯大概属于此类,A股也有这样一些手握交易利器,只露鱼而秘不授渔的成功投资者,早期的徐翔亦如是,涨停板敢死队里也人才辈出,雪球上应该也有几位,我个人也相信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不过这是一条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路,并且存在幸存者偏差,长尾效应的尾部可以无限长,但占据绝大部分的样本,99%都没有落在投资者预期的那个长尾区间里。从概率的角度,参加一个game,尽可能不以超越绝大多数以奇才自居给自己定位,生存概率才能更大些吧。塔勒布的几本书从随机致富的傻瓜、黑天鹅到反脆弱,其实就是反复的给这种致命的自负上课,多读读可以内心清明。


所有的经验和逻辑需要反复证伪,风动亦或幡动?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市场不是一个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简单牛熊周期循环,很可能投资者刻骨的经验换到了下一个周期,反而变成了增长的绊脚石。彼得林奇举过玛雅人面对灾难的例子简单、生动、有趣、而直指本质。抱着上一轮周期的经验,以为掌握真谛,进入下一个周期,很可能是一种刻舟求剑的体验。


我自己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当然样本有限,不一定准确),从投资者投资品种偏好与参与市场的时间看,那些执着于银行的投资者,大部分是上上轮牛市参与市场(06-07)的投资者、执着于医药的投资者,大部分是上上轮牛市破灭后的参与市场投资者(10-12年)执着于创业板成长股的投资者,大部分是熊市低迷后期的参与市场投资者(12-15年),这些群体都在一种风格取向市场里汲取了丰富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很可能是一种单向度经验。就像14-15年关于市场情绪最好的表述,“风来了”,怀抱某种经验获取成功的也许仅仅是因为正好坐对了风口而已。


所以,在过去的一轮周期里,我们看到了银粉们长达数年的失落,吃酒喝药的在三年前栽了大跟头裸奔,当然终于现在终于回归了,军工爱好者欢喜了一年多,用了更长的时间在饮恨,创业板投资者们在低迷的熊市到去年为止,是最大的一个处于风口浪尖而顾盼自雄的群体,这个群体收益良多而拥趸甚众,所谓的成长股投资者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群体,下一个周期,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是那个失落的十年的群体呢?比如,今天的投资者谁还记得,当年07年风头最劲的一批蓝筹有色投资者,有色粉消失了,因为他们都被消灭了(绝大部分有色股跌幅90%以上,至今股价是当年的零头,仅存的是一小部分稀土粉)。在此冒昧多说一句,现在的锂电池正在重复稀土过去的故事,作为交易标的很值得参与,但如果照搬教科书,估算业绩得出美好预期从而“价值投资、长期持有”,大概率会成为以后的反面教材。


还有一个有趣的样本观察是,几乎每一轮牛市真正赚到大钱都不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是无所畏惧的新人,这里面会涌现出令人艳羡的幸运者,更多的人会走出一轮抛物线,如果在下一轮牛市他们还老兵不死,留在市场,这批人的绝大部分会变成谨小慎微的老股民,眼巴巴的看着又一批新手志满意得,并且自己的角色也和当初互换了,沦为了被嘲讽的群体。也许在这个时候,他会突然想起那个悲哀的老拳手。


由此,经验需要进化,刻骨的经验需要反复的辨识逻辑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普遍性、适用性。特别对周期股而言,仅仅是pb和pe的简单估算绝对会破产的,今天业绩烂的一塌糊涂的航运股、有色股,是目前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股,在上上轮牛市的顶部,是业绩最好的“优质股”,当时很多股票pe大约在6-10之间(印象里中国远洋、中国铝业、中国神华的pe在07年牛市里好像都是这个级别)。其实,今天大量的成长股,本质上也是周期股,仅仅看财务数据、看当前的行业需求、未来的预期行业空间是不够的,科技迭代的速度太快了,固有的行业需求和空间,乃至所谓护城河,在科技进步和创造性破坏下,都有变成马奇诺防线的隐忧。这需要持续跟踪行业迭代,需要点行业洞见,并且这种行业洞见逻辑在事后被印证,才会有丰硕的回报。


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是有周期的,市场和企业就是在这种高度的竞争周期中进化,投资也需要随着产业周期演进而进化,没有“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终极法则。


价值投资要有知行合一的“齐物论”


这里不由得还要感佩一下a股一个规模庞大的流派,追踪热点趋势交易的群体,他们有一种庄子“齐物论”般的清明,真正以筹码热点为标准,热点在哪里追踪趋势到哪里,蓝筹、成长、军工、新能源、互联网+等等,各种概念股在交易中一律一视同仁,不分高低贵贱,买到的只是代码和筹码,追到热点是硬道理,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种知行合一。A股的“价值投资者”需要学习这种“齐物论”,真正以企业估值和预期变化为导向,而不是抱有门户之见,乃至抱残守缺、照猫画虎。巴菲特买银行、保险、可乐,就照猫画虎买什么?不分场合情境地投资并持有银行、保险、消费、医药才是价值投资?要知道,巴菲特恰恰在中国的投资是周期股和科技股。比亚迪的历年现金流及折现、毛利率、pe、roe等指标似乎从来没有符合过价值投资教科书里的标准。


在此,故意唱个反调,抬个杠,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被广泛的“价值投资者”嘲讽的st赌徒,才是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因为迄今为止,A股的制度约束下,退市制度的硬约束依然是一句空话,大量的面临退市的st股,无论是账面价值还是股价都处于企业的最底部,而重组预期完成后“乌鸦变凤凰”的基本面逆转力度是简单财务核算不可企及的。甚至退市了,也存在相当大的概率浴火重生。


st赌徒们真正关注的只有一个指标,是否真正注册制和退市制度常规化,如果这个大逻辑变了,st股的投资逻辑才会真正逆转,如果这个前提逻辑不变,这种概率押注的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根据个人观察的样本,真正的st投资者里获得暴利的群体都是眼光独到的长线投资者(一般以3-5年为周期),对他们而言,长期的逻辑变化是唯一考量的标准。


这里,个人绝没有鼓励投资st的意思(个人也不是st投资者),但这个案例能提供一个st投资的背后逻辑供价值投资者们思考,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低估和高估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企业估值和预期之间的逻辑是什么?什么是精确的错误,模糊的准确? 行文至此想到巴菲特出道的前十年的烟蒂股投资,就是典型的类st股投资,那个收益也是杠杠滴。伯克希尔本身更是一个屡次面临财务困境,退市风险不断被财务输血补救,最终干脆资产管理公司借壳上市,完成蛇吞象的乌鸦变凤凰的典型。


闲话太多防肠断,扯淡半天观点和最终结论还是老生常谈:


1.投资需要常识,记住常识,这些常识几乎每个投资人都耳熟能详,也都是陈词滥调。能做到知行合一,成功的概率就有了一大半了。


2.保守投资,恪守安全边际不一定会成功,但概率会大一些。


3.市场无常,预测市场,乃至宏观经济没有意义。(逻辑上,如果市场和经济可以预测,那计划经济就是可以实现,直接供需计划调配是最有效的经济制度了,市场经济就没有必要,如果市场经济没有必要,资本市场大概也没有必要存在。既然都能预测并可以据此采取措施,资金供需和资本配置,直接计划指令就实现了,节约了大量的交易成本。)


4. 价值投资者需要锚定的企业价值,仅仅是财务数据、行业需求、乃至行业空间是不够的,需要真正理解公司和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个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断证伪、逐步印证预期的长期过程,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马化腾自己都看不清腾讯的价值和估值,投资人就更不会比CEO更能看得明白。


在国内,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国有还是私有)、股权结构、盈利模式、创始人格局、管理层雄心、作为、执行力等等,这些非数据指标比数据指标更重要。


5.企业价值、市场偏好、估值高低的衡量,要不断进化,避免刻舟求剑。


除了老生常态,还有几点杂感:


最后这部分内容绝非一个成功投资者的经验之谈,个人也仅是一个投资路上的微不足道的探索者,经过了一些实践,触发了一些带有个人偏见的思考,有了这样一些兴之所至、随笔荒漫式的杂感。这里面也有逻辑之间互相的矛盾,比如,个人不认同预测市场和经济,但同时强调需要对趋势的高度关注,既认可A股存在投资价值,也认同这是个赌场,既认同从企业的价值出发,也认同从概率角度押注的合理性。这些逻辑上似乎充满矛盾的东西,个人一度也感到困惑,但重温赛亚柏林的多元哲学观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我的困惑,使我不再感到一定需要找到一个逻辑高度一致的“正确表述”。按照柏林的观念,人类历史上存在的所有的价值观念,甚至公认的普遍性美好价值,比如自由、民主、法治、美德等等在不同的情景中,都是互相冲突和矛盾的,现代性就是一个充满矛盾但又需要共存的妥协。按这种观念看,A股有价值投资者,更有一大批趋势交易者、短线热点交易者不一而足,也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广泛样本,各种光怪陆离的A股市场表象背后,就是各种投资观念、交易方式的冲突结果,A股就是这样一个多元化存在的市场,作为一个参与者,需要理解和接受这种多元化,并将其视为市场牢不可破的一部分。我们进入市场是为了以合法的途径,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投资收益,而不是与市场及参与者讨论真理在哪个方向。


鲍勃迪伦以前说“人们很少做他们相信是对的事情,他们做比较方便的事情,然后后悔。”言外之意,他自己的做派要和前者划清界限。列出下面的这些杂感絮语,更大程度上是对自我的鞭策和期许,在投资上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不是相反。


1.投资者不需要掌握某种交易圣杯(这也是个几乎不可能的挑战),但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市场的能力,能大概率地在此时此刻分辨出典型性的牛熊市的情绪氛围。(这个看似简单,其实真正达到这个层级的投资者不多)。牛市是兑现熊市筹码的时间窗口,兑现的时机把握,从大概率的角度看,大部分秉持保守的投资者会安全着陆,但也一定会捶胸顿足的,因为a股是一个情绪主导的散户市场(对,就是赌场),市场不可预测,你真的不知道疯狂的情绪会有多疯狂。对投资者而言,牛市一定要能够兑现出足够的筹码,就像熊冬眠前积蓄足够的脂肪一样,才能扛过漫长的冬季。以此类推,熊市低迷的情绪持续时间也可能是令人发指的,保守的价值投资者往往也会买入太早。所以,在任何时候,要对资产配置的流动性问题保持警惕。


由此,至少对a股而言,除了保守和安全边际外,也需要行之有效的交易策略。很多价值投资者排斥交易策略,排斥择时,但实际上,当一个办法,哪怕是个笨办法管用,那就是个好办法。如果回顾巴菲特的重要投资,哪有不择时的?买可口可乐是在87年崩盘后,伯林顿铁路是在08年危机中,卖中石油是在港股和大宗牛市双叠加的,业绩好的一塌糊涂的背景里。


特别是在A股,大仓位的资产配置更要注重流动性与右侧交易。熊市到底,牛市到顶的迹象种种,在欧奈尔和利弗莫尔的书里都精炼浓缩了不少警世格言,参考价值很大。


把历次a股牛熊市底部和顶部区间里,那些著名的广为流传文章、新闻、各类评论、机构研报(包括广受市场追捧的重点个股到市场走势的),一系列具有时代典型性的打包留着,每次感到迷茫时对应着股市k线、当时的经济环境、企业经营等综合在一起温故知新,这些都是第一手的历史性资料,贴近中国市场、饱含时代温度,是最好的教员。切忌,事后复盘的时候,一定不要以怀有事后诸葛的优越感、以嘲讽的态度来打别人的脸(这样除了变得自大,一点东西也学不到),而应该带有一丝敬意体察历史的温情般,以深切的代入感去学习、复盘,恭敬、专注地如同格物致知。经历过几次这样的抽丝剥茧般的知识考古学历练,应该会有所得。


2.即使不具备阅读市场的能力,也不要紧,学习仓位动态平衡,以被动的方式熨平市场周期的波动,并能获取略微超越市场的平均收益。(雪球上sosme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的帖子值得反复研读)。


在此补充一句:动态平衡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所有价值投资者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巴菲特总能买到底部的廉价筹码,没错,保险公司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全世界的保险公司集团多了,日常现金流比巴菲特充沛的保险公司多了,但为什么,有且仅有巴菲特能在市场最底部的时候拿得出现金?价值投资买入并持有不是字面意思上那么简单的,背后必然有一套成熟的动态平衡的交易策略支持。


3.理解一些概率的原理,长周期的角度,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被动投资比主动投资收益更好。无论牛熊市,etf都是比较好的选择品种,不但比主动投资收益更大,并且效率更高、交易成本最小。其中,配合动态平衡实践etf定投就是有效的投资策略。


4.股市如何交易的书少读、理念性的东西知道就行了,财务方面了解一些基本就够了,投资不一定需要成为财务专家,当然如果精通财务将提升成功概率。特别是各种价值投资理念更没必要天天当经文一样念叨,如禅宗的观点,修行并不是天天吃斋念佛当念佛机,那是缘木求鱼。


多关注周围的生活、科技、消费的趋势。少看记分牌,多看场上运动员的表现。彼得林奇的三本书是这方面最好的教材。当然在中国,还需要适当关注一些政治,举个极端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股民群体是解放军都要进城了,还在炒股票的上海买办和光大股民(无论做多还是做空,都是归零),某种意义上,读历史书比投资书重要很多。


5.独立思考、自律和自省并重,多点审慎的怀疑主义不是坏事。投资一定需要开放的胸怀,自己热烈看好的东西和价值,多从反面的逻辑印证一下,特别是珍惜反对的意见和看法,市场上多空的分歧很正常(没有对手方哪来的交易),反对方的观点某种程度上甚至更重要。一个没有做空的市场就像没有言论自由的社会,当没有反对意见存在时,只有貌似万众一心的一致认可乃至狂热,出现问题往往是灾难性的(这一点,国人的感触是应该最深的)。


6.理解大历史和大数据,以及大数定律的有效性。确实有的行业天生是个短周期行业(但有暴利机会),有的行业相较经营上更容易持久永续(收益平稳可靠),当然大概率如此,具体个股也不能一概而论。放在长周期的角度,股市的投资收益一定是跑赢债券、理财的。


A股尽管一直被认作圈钱市场、合法赌场、投资价值低下,但看20多年的发展,还是涌现了大量的符合价值投资的好公司,做到了教科书般的价值投资回报,并且回报率相当高(而且如果仔细统计数据,出现优质企业的概率不低)。


即使是单纯看股指,股指的价格中枢也是不断上移的。仅以最为持续低迷的上证指数为例,2006年突破了横盘长达5年以上的2245顶部区域,此后,即使经历了08年股灾,当初的历史大顶始终算是后来熊市的底部区域了,而1000点以下的历史大底,再也没有回去过,08年的股指在遭受外部金融危机与内部经济高涨趋势骤停的双击之下,底部仍比上一轮周期的底部抬升了近60%,同样,09年四万亿狂欢之后,尽管熊市又持续低迷了6年多,底部区域始终保持在08年底部的20%以上。以此类推,从历史周期的角度,这轮熊市的底部大概率会比很多悲观者预期的高,至于跌回14年年中牛熊分界的起点,概率是非常低的,由此,如果熊市继续低迷下去,主力资金左侧交易的入场区域不难把握。


7.仔细研究个股比分析指数波动重要的多得多,即使不得其法,多看看过去20年那些优秀企业穿越牛熊的成长经历,(这些企业是如何成功的,有哪些特质,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当时的经济大环境和消费、科技趋势是如何的,为什么这些企业成功了,有的当时被给予厚望的反而失败了?诸如此类),然后,按照自己独立思考的眼光,用这种思考方式和结论,按图索骥、找寻新的、尚在成长中的小企业,彼得林奇说他选股就是不停的在翻石头,我们的资质远不如彼得林奇,翻十块如果成一个teenbager,这个收益应该也跑赢大势了。


8.股市和市场、乃至公司发展一样都是有周期波动的,像个农夫一样顺应天时,春播秋种。熊市一点点的搜集筹码,牛市兑现利润,真正的收获期也是有时间窗口的,往往只有几个月时间,金秋不收割粮食,一场秋雨后就烂在了地里,然后没有收获就没法过冬了。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