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沪胶走出先抑后扬行情,周初沪胶主力1009合约在跌破三周低点后顺势下探至23000元/吨下方,不过在22500元/吨一线获得支撑并展开反弹行情。截至周四,沪胶价格最高上冲至24200元/吨之上,尾盘则回落至24000元/吨下方,短短三个交易日的回升幅度一度超过1700元/吨。 一、经济形势继续向好,沪胶看涨基础仍存在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值仍为8%,同时总理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两会“结束答记者问时,温家宝再次强调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松懈,不然过去做出的巨大投入就会因经济二次探底而前功尽弃,并指出中国必须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 本周三,世界银行在发布的针对中国的最新报告中,将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估自8.7%上修至9.5%。若今年中国的CPI均值为3%,那么中国经济体的名义增长率将会突破10%。 从政府的保增长决心以及机构上调经济预期来看,今年我国的经济向好将是大势所趋。而经济向好的大环境将为大宗商品价格,尤其工业品价格的慢牛行情继续提供有力支持。 二、通胀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有保有压 2009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独秀于林,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接近10万亿的新增贷款,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充裕的资金活力,而家电下乡以及减免汽车消费等政策为我国的汽车工业崛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在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下,因货币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风险,而最大的风险还在于经济能否在货币强心剂推动下走向惯性增长的轨道上,这需要得到国内消费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出口需求的恢复增长来支撑。不然,巨额信贷带来的结果可能就会是巨额的资金利息负担,或者物价上涨成为唯一可以纾解的通道。虽然我们不希望看到通胀膨胀出现,但由于世界实体经济复苏的进程存在滞后效应,阶段性通胀的出现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笔者认为,在CPI数据处于可以容忍的情况下,央行并不会冒然实施加息政策。为了保证市场资金流动性的稳定,今年央行的贷款政策也不会急剧收敛,尤其是短期票据市场,资金回笼与投放或许会并肩同行,今年的信贷规模也还会在7万亿之上,这是我国经济能够继续稳健前行的必要保证。 三、车市复苏需辩证看待 2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62万辆和121.15万辆,1-2月汽车产销高于去年同期80%以上。在经历2009年汽车产销井喷行情后,新年伊始,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旺盛势头依然没有退潮的迹象。从这个层面来看,天胶价格依然会得到最为有力的终端消费支持。但另一方面,虽然我们的汽车消费需求有着刚性增长趋势,但在强有力的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导向下,汽车产业也蕴藏着较大的政策性风险。 在看到汽车产销数据同比出现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2月份产销环比出现的回落事实。较之1月份,2月份汽车生产与销售数据环比回落均超过25%。虽然说,2月份有受到春节长假影响,是一个小月份,但也反映出汽车产销环比增长动力已有衰竭迹象。 总之,今年我国的汽车产销仍会保持增长趋势。同时,今年全球汽车市场将不会只有中国一个大市场的增长,西方国家的消费回升也将为全球汽车产业复苏注入新鲜活力。 四、期现价差收敛,阶段行情趋向盘整 经济形势以及全球车市回暖是胶价能够延续牛市格局的重要基础,但并不等于胶价不会出现回落行情,1月份以及3月份胶价的动荡足以说明。对于两次回落行情,笔者认为与现货胶阶段供应相对充裕有关。 1月份,我国进口了17.18万吨天胶,同时进口了12.71万吨合成胶,橡胶(资讯,行情)资源进口总量接近30万吨,同比增幅超过了罕见的180%。2月份,我国天胶进口量出现回落为13万吨,同比增幅快速回落至1%。这与沪胶价格1月跌,2月份回升较为呼应。由下图可以看出,沪胶价格与现货价格互相联动、互相制约。当期货价格超过现货价格1000元/吨时出现了滞涨压力,而当期价下跌与现货价格的价差超过1000元/吨时,期价又呈现出抗跌特点。 3月18日,海南SCRWF/全乳胶现货价格为23900元/吨,而沪胶指数结算价格则收于23836元/吨,期现价差已有显著收敛,沪胶价格进入了中性均衡区。而较之进口复合胶25000元/吨的进口成本,在进口胶与国产胶分别扣除17%和13%的600-800元/吨增值税差值后,内外去税价格差也有显著收敛。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沪胶后市慢牛看涨的大格局并没有改变,阶段内恐陷于蓄势盘整行情,下档23000元/吨附近或将是较好的买入价值区,建议投资者可待价格回落时做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