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多数期货公司经纪业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资管业务受资管新规的影响继续调整,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特别是作为期货行业精准扶贫的拳头产品,“保险+期货”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熟知,他们从中得到了实惠,实现了稳定增收。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期货业整体实现的社会效益远远超过经济效益。 近几年来,“期货”一词因“保险+期货”试点的不断扩大,进入了越多越多的百姓家,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户一提起“期货”,就眉开眼笑。“保险+期货”等一系列期货行业精准扶贫措施不仅切切实实保障农户收入,而且还帮助解决了一些地区的社会问题和产业问题。 “期货市场的功能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这比什么都重要!”国内多家期货公司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他们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可以说,2018年期货业整体实现的社会效益远远超过经济效益。多数期货公司传统经纪业务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资管业务受资管新规影响转型调整,但在风险管理公司业务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作为期货行业精准扶贫的拳头产品,“保险+期货”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熟知,他们从中得到了实惠,实现了稳定增收。这其中的市场风险都转移给了期货经营机构,期货经营机构凭借专业能力,通过期货市场将风险有效对冲掉。 “2018年,国内期货市场出现了以下积极变化:一是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成绩显著,原油期货上市、铁矿石期货和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后保持稳定运行,境外交易者积极参与;二是股指期货临时性交易限制措施再次松绑,对期货公司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都是利好;三是期货市场社会功能逐步得到认可,这是2018年最为显著的变化。”瑞达期货董事长林志斌对期货日报记者说,“相比业务规模和利润变动,我更希望看到期货社会功能得到认可,行业更受重视。” 林志斌对记者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期货市场虽然社会功能强大,但时常会被歪曲认定为风险大、投机性高的行业。2018年以来,“保险+期货”等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模式和举措逐渐被认可,期货市场社会功能得到发挥,行业地位也有所提升,“这比客户权益达到多少规模、公司实现多少利润更为重要”。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期货公司的持牌业务加上风险管理公司的期现业务、场外衍生品和做市业务,以及国际化业务,当前期货公司可以开展七项业务。这七项业务可以归类为三种业务模式,分别是以期货和期权为代表的工具性业务,以基差交易、期现结合为代表的服务型业务和以自主管理、做市为代表的交易型业务。 在传统卖方业务受到冲击的2018年,期货行业频频听到转型的声音。 “期货公司2018年最核心的变化,是从期货经营机构转型成为衍生品综合业务提供商。”马文胜认为,未来期货经营机构会成为中国期货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中信期货总经理方兴表示,2018年,很多期货公司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一体”指的是传统经纪业务,这是期货公司经营的根本,也是获取客户资源的最有效手段,未来经纪业务将继续坚持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两腿并重的路线。“两翼”指的是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这是期货公司经营从传统的卖方业务向多元综合金融业务转型的抓手。 他进一步表示,中信期货一直以来坚持“卖方积累资源,买方实现收入”的经营模式。所谓 “卖方积累资源”,是指通过经纪业务等传统业务,在服务各类产业客户和机构客户时,积累丰富的客户资源。“买方实现收入”是指在卖方积累资源的基础上,依托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帮助客户创造核心价值,形成利润新增长点,反哺经纪业务。 “在2018年异军突起的期货公司,大多是借助风险管理业务发力的。近两年凡是重视风险管理公司期现结合、场外业务的期货公司,收入都非常可观。”广发期货董事长赵桂萍表示,风险管理业务引领经纪业务转型和资产管理业务深化,可能是未来期货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应引起重视。 记者从多方了解到,2018年期货行业经纪业务总体较为平稳,原油、纸浆、乙二醇等期货品种的上市和铜期权的推出,虽然短时间内难以给期货公司经纪业务带来明显增长,但其对国内期货市场丰富服务实体经济工具和手段大有裨益。 赵桂萍认为,伴随着期货品种国际化,国际化业务也成2018年期货公司的一大亮点。据了解,早在2006年,包括广发期货在内的6家内地期货公司获准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走上了国际化之路。 “早几年就开始在境外市场布局的期货公司,逐渐进入了收获期,2018年境外业务更是快速增长。”赵桂萍表示,广发期货的香港子公司和英国公司,在客户权益、营收、利润等方面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对广发期货收入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对于未来国际化发展,赵桂萍表示,相比证券市场的沪深港通,期货市场品种国际化着眼于将境外交易者引进来,会促进期货公司国际化业务发展。特别是随着20号胶期货的上市,黄大豆1号、2号等期货品种国际化的加快,2019年中国期货市场令人期待。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