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期货市场可谓是“大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原油期货挂牌交易、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开启了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元年;这一年,国内新品种上市热潮进入了“50+时代”;这一年,股指期货再次松绑,是恢复常态化交易迈出的第一步,更是对金融期货市场加快对外开放的准备;这一年,“保险+期货”正开创“三农“风控时代……来让我们看一看,这一年期货公司都做了些什么。 金融圈或将迎来重大人事变动,这一次是“宇宙行”与中国证监会。 权威人士透露,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即将接棒刘士余任证监会主席,而关于刘士余的最终去向,目前尚不明晰。 据记者了解,如果按照易会满与工行最初的缘分算起,其自1985年进入工行,已经陪伴工行走过34个春秋。易会满的脱颖而出曾被金融业界视为“逆袭”,这不仅是在于此前他只是排行第五的副行长,也在于他作为一位毫无背景的从业者,确实是从最基层升至最顶层。 2016年姜建清卸任,易会满“挂帅”,任工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与担任行长一样,易会满担任工行董事长也是“内部提拔”的结果。 曾有一位央行官员评价道,“国有大行董事长的人选一般由央行或者其他副部级单位一把手来接任,易会满的能力可见一斑。” 事实证明,“易会满时代”的宇宙行也迎来大发展。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工行实现净利润2,401.20亿元,同比增长4.82%。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18%,年化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为15.15%;实现营业收入5,770.55亿元,同比增长7.71%;利息净收入4,236.30亿元,同比增长10.28%。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新春即将来临之际,易会满将要作别这个他工作了长达34年的金融机构,接棒证监会主席一职,有其不舍,但更多的应是源自新职位、新领域的挑战。 深耕30余载的工行“老兵” 据公开资料显示,出生于1964年12月的易会满现年54岁,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研究员。 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副部长级)。 从易会满的履历就可看出,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行度过,是位老工行人。资料显示,易会满于1985年加入工行,曾在工行杭州分行计划处基层做起,历任杭州分行西湖办事处主任、杭州市分行行长、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江苏省分行行长、北京市分行行长等职,有着银行不同层级的经验。 2013年,易会满接替杨凯生,出任工行行长。在2015年工行发布e-ICBC战略时,易会满全程脱稿讲解工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线,被称赞有乔布斯范,打破了外界对国有大行古板、保守的固有印象,一时引起广泛的关注。 2016年5月,时任工行行长的易会满接捧姜建清,出任工行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当时,国有大行中,由行长直接接替董事长职位的例子几乎没有,国有大行董事长的人选一般由央行或者其它副部级单位一把手来接任,易会满的资历与能力可谓是真正的用实力说话。 “易会满是一位记忆力超强的领导,而且为人比较随和,其在35岁时便已担任工行江苏省分行行长,睿智、年富力强。”一位在银行业跑口多年的财经记者介绍道。而记者也有幸见过几次易会满董事长,他回答记者问题时简截了当、直奔主题,从言语间便已感受到那雷厉风行、聪明睿智的气质。 另据上述知情人透露,易会满业务能力强、市场经验丰富,而这一点通过易会满的在工行的业绩表现就能清楚看到。2000年-2005年他任工行江苏分行行长期间,江苏分行在工行系统内的经营绩效排名由1999年的第9位提升至2004年的第4位。2005年-2008年他调任工行北京分行行长期间,分行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业务指标均居北京地区银行同业第一位,2006年度、2007年度在全国工行系统经营绩效排名中蝉联第一。 而且易会满的学习能力也非常强,后来获得了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作为在中国银行业历练了三十多年的“老兵”,他还是一位洞察金融乱象的“思考者”。曾提出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要建立一张立体多维的“超级资产负债表”,全口径反映金融业运行状况和风险实质。言论一出,其视野之宏大,思路之清晰、观点之透彻,在业内引发强烈反响。 “稳不忘变,稳不忘忧” 位尊位卑勿敢忘忧。 2013年5月工行公告,因行长杨凯生即将离任,为确保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董事会决定聘任易会满为行长,其任职自国家有关部门核准其行长任职资格之日起生效。自此,工行迎来“姜易时代”。 对于之前“杨凯生和姜建清搭档”曾被被视为“银行业高管团队梦幻组合”,而姜建清与易会满时代又何尝不是呢? “易会满的业务能力备受业界认可;其一直主张加快业务转型,否则缺乏持续盈利的动能。”在易会满任行长后,有媒体如是报道称。 2016年5月16日下午17时13分,工行发布网讯“中组部宣布我行主要领导调整决定”,16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组部领导宣布易会满任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不再担任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职务,同时宣布免去姜建清同志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至此,工行的“16年的姜建清时代”正式谢幕,“易会满时代”正式开启。据了解,当时63岁的姜建清已经到了卸任的最后年龄,在其掌舵工行的16年间,工行先后进行了精简人员、机构、股改上市,2014年组织框架调整、“e-ICBC”战略等重大改革、转型。 颇为引人注意的是,易会满与姜建清的经历也是颇为相似的。一个是1984年加入工行,一个是1985年加入;均历任分行副行长、行长,总行副行长、行长。惟一的不同是,姜建清在2005年,即工行改制上市之后,任工行董事长,未经历副董事长一职,而易会满的任职经历则为副行长—行长—副董事长—董事长。 所以,在易会满接棒姜建清成为工行掌门人后,该行内部人士表示,“姜建清时代的三大创举,包括‘开启了国际视野的职业银行家之旅;建立了大型银行董事长与行长的高效履职机制;构建了面向全球的大型银行创新机制’,易会满有能力传承下去。” “昨天来之前把董事长今年年初的战略发展研讨会和行长会讲话重新温习了一遍,感觉到董事长真是有前瞻性。”这是易会满在接棒工商银行董事长之前,在一个中训班上的讲话内容。 “易行长对董事长之前提出的战略非常赞同。他们配合也很不错,而且国际性商业银行战略大体一致,所以,工行战略不会有太大改变,肯定会稳健往前走。”当时工行内部人士曾如是讲道。 事实确实如此。关于国际化合作问题,在2018年7月23日举行的“工商银行与标准银行战略合作10周年”纪念发布会上,易会满讲道,“工商银行在2008年入股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持有后者20%股权而成为第一大股东,交易总标的超过50亿美元,是工行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 他表示,全球贸易与投资的需要带来金融服务的全球化趋势。国与国之间的摩擦难以避免,但全球经济中合作将是主流。工商银行已经基本结束“抢滩设点”的外延式发展阶段,接下来的国际化战略着眼于“本地化”。 在经营方面,在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易会满介绍称,在过去的2015、2016、2017年三年时间里,为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工行把握住财务实力比较强、盈利状况较好、拨备基础不错的有利条件,共支出2050亿元处置了6000亿元的不良贷款。“2018年将投入1000亿元作为呆账准备金,处置2200亿元不良贷款,即四年共处置不良贷款8200亿元,这个数据在目前工行14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占比达6%。” 他始终表示,对于工商银行来说,要采取稳中有进的思路,稳不忘变,稳不忘忧。所谓‘稳’,是指效益、质量、风控、规模、定价稳;所谓‘进’,则覆盖客户拓展、市场竞争、业务转型、创新驱动、技术管理、人才队伍等领域。 但是,毫无疑问,掌管超级大行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对此易会满深有体会。他曾讲道,工行利润总量越大,增长难度也随之增加。中国银行业增长将全面趋缓,将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甚至是生存挑战。“工行总资产已经是全球最大,今后是否还要做得更大,是否有边界,值得认真思考。如果大到没有能力管理资本需求带来的压力,那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风险。但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西方的银行有根本差异,因为在负债端我们的理财业务对存款的替代速度非常快,如果政策没有大的变化,资产总量还会增加。” “大型银行的从业者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如何管好资产,管好这一家银行,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保持我们良好的形象,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拥抱金融科技从未止步 随着银行3.0时代已经来临,金融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正在重构银行经营发展模式。作为宇宙大行,工行也在不断创新中。 据悉,在易会满任职工行行长期间,也就是2015年。那一年,工行一口气推出三个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三个平台,时任行长的易会满“客串”乔布斯现场发布产品。在发布会上,他一口气介绍了“融e行”直销银行等诸多产品,摆上了一顿丰盛的互联网金融大餐。大家纷纷表示有乔布斯的乱入感,工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 2016年,工行创建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与生物识别等七大创新实验室,并推动e-I CBC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打造“融e行”“融e购”“融e联”三大平台和网络融资中心及支付产品线,同时加快网点渠道的智能化、轻型化改造,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 易会满曾在2017年4月举行的2016年年报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该行的金融科技战略。他指出金融科技创新正加速重构银行经营发展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之先,而这正是工行的优势,也是转型的关键。“工行的e-ICBC 3.0智慧银行战略升级版正在路上。整体而言,无论是在技术优势还是在运行模式上,工行的金融科技发展还是领先的。” 拥抱金融科技,从未敢有任何松懈。在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易会满再次强调,“工行接下来将升级‘e-ICBC3.0’,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产品,其中,重点推进智慧银行应用场景建设,构建金融生态服务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该行共创建各类场景超900个,覆盖消费、出行、理财、公共服务等领域,同时,该行借助以上场景实现线上获客700余万户。 二是打造该行新一代信息系统(ECOS),突出智慧、开放、共享、高效、融合五大特征,为新时期的转型打下坚实的IT基础。其中,重点聚焦个人零售业务,更好地解决客户痛点、难点,改善客户体验。 三是重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七大创新实验室”成果。在云计算方面,工行已实现基础设施云平台落地,为客户提供账户安全检测,安全锁、交易限额定制等云端服务。在大数据方面,该行已形成数据仓库,在反欺诈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果。以防控电信诈骗为例,工行目前已成功防范了19万笔共计30亿元的资金损失。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工行互联网金融客户已达3亿户,交易额为340万亿元,占全行交易总额的98%,线下交易占比仅为2%。 对科技金融情有独钟的易会满坦陈,不管是科技金融还是传统金融,本质都是金融。只要是金融,就要按照金融规律,只要违背规律,肯定受到惩罚。“工行在开展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力,坚守银行经营风险和服务实体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拥抱金融科技,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最终将回归常态与理性,共同打造一个有活力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 履新证监会 易会满的新挑战 倘若,易会满接棒刘士余任证监会主席,那么,对易会满来说,这个被业内称为“火山口”的位置并不好坐。 2015年上半年,中国股市上涨到5000点,中国股民的热情已经被点燃,然而在这场盛宴里,即便是之前光环加持的财富新规抑或是上市公司大老板也没能逃脱随之而来的股灾。在这轮资本市场的历史性低估,让习惯了以股票质押融资来给主业输血或是去投资看上去很美的新项目的大佬们也手足无措,痛尝苦果。而此时,坐在证监会这个“火山口”的肖刚的日子并不好过,市场上充斥着质疑和谩骂。 2016年年初,57岁的刘士余临危受命执掌证监会,整治市场乱象成其为最艰难的任务之一。刘士余曾直言:资本市场上“地鼠多,黄鼠狼多,大鳄也不少。”来到证监会工作后,他花了较长时间来了解资本市场的各种乱象,“开了眼界,也很震惊”。 此后,在刘士余领导下的证监会刮起了罕见的“监管风暴”,其在上任伊始就提出的“全面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的监管理念得到最大程度的落实。 数据显示,证监会2017年稽查执法办结335件立案案件,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达74.79亿元。进入2018年,罚款金额不断创新高。 2018年3月14日上午,证监会稽查执法发布会上,证监会稽查总队通报了三起查处的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案件:一起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两起操纵市场案,包括厦门北八道集团。其中,厦门北八道集团被证监会开出中国证券史上最大罚单——55亿元。面对A股的妖精地头蛇,证监会敢于亮剑,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 监管之严、处罚之重,印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顽疾难除,问题之多,解决之难。而作为监管者刘士余在这个位置上,尽管成绩有目共睹,但也遭受到市场的诸多质疑。毕竟,现在的A股市场牛短熊长,而一到熊市证监会主席都会如坐针毡,甚至被骂得体无完肤。所以业内把证监会主席这个位置称为“火山口”,是非常贴切的。 这对于新一任主席易会满来说,此为挑战之一。 从2015年至今,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革:2015年建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2016年年初首次实施熔断机制,继沪港通后,2016年年底深港通正式启动,2017年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定正式实施,2018年6月A股成功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此外,“沪伦通”在稳妥推进,QFII和RQFII等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进步有目共睹。 2018年,随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落地,“一行两会”中的证监会依然保持独立,业界预期,“这意味着高层对扩大直接融资寄予厚望,资本市场未来在中国经济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落实从严监管理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让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毫无疑问都将成为监管层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IPO注册制改革的推进、退市制度的完善和《证券法》的修订等也将成为易会满履新后监管层的挑战之二。 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的监管也更加复杂,如何建立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实现从资本市场大国发展至资本市场强国,对于来自“宇宙行”的易会满来说,仍是艰巨的任务。 期待在证监会新主席易会满的带领下,中国资本市场能在2019年拨云见日,天朗气清。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