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买黄金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末,中国的黄金储备5994万盎司,环比增加38万盎司。这是继12月增加32万盎司后,连续第二个月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中国央行,近年来全球央行都在买黄金。就在刚过去的2018年,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全球中央银行增加了651.5公吨的官方黄金储备,同比增长74%,2018年是50年来中央银行黄金购买量最高的年度。 央行黄金储备2连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末,中国的黄金储备5994万盎司,环比增加38万盎司(约合11吨)。这是继12月增加32万盎司后,连续第二个月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12月前,中国央行已经超两年(26个月)没有增持黄金,这段时间正值美元的加息周期,如今为何持续增持黄金,很大因素可能就是美联储加息转向,印度已带头降息,多国央行纷纷下调通胀和经济增速预期,全球可能将迎来新一轮降息潮。 1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上涨38万盎司,按照目前金价,一盎司大概相当于1308美元。 38万盎司大概相当于4.97亿美元,即大概33.8亿人民币。 此前最多一个月增加1943万盎司 回溯中国黄金储备数据,1978年至2001年11月,黄金储备一直维持在1267万盎司;2009年3月之前,则维持在1929万盎司。 截至2019年1月末,近10年历史有4次增持周期,近两个月开启的是第4次增持周期。 其中增持最多的一次为2015年6月,增持1943万盎司,并在随后10个月连续上涨,开启一轮增持周期。具体情况如下: 2009年4月,增加1460万盎司至3389万盎司 2015年6月,增加1943万盎司至5332万盎司 2015年7月,增加61万盎司至5393万盎司 2015年8月,增加52万盎司至5445万盎司 2015年9月,增加48万盎司至5493万盎司 2015年10月,增加45万盎司至5538万盎司 2015年11月,增加67万盎司至5605万盎司 2015年12月,增加61万盎司至5666万盎司 2016年1月,增加52万盎司至5718万盎司 2016年2月,增加32万盎司至5750万盎司 2016年3月,增加29万盎司至5779万盎司 2016年4月,增加68万盎司至5814万盎司 2016年6月,增加48万盎司至5862万盎司 2016年7月,增加17万盎司至5879万盎司 2016年8月,增加16万盎司至5895万盎司 2016年9月,增加16万盎司至5911万盎司 2016年10月,增加13万盎司至5924万盎司 2018年12月,增加32万盎司至5956万盎司 2019年1月,增加38万盎司至5994万盎司 全球央行都在买黄金 2018年全球黄金购买创历史最高 同时,不仅中国央行,近年来,全球央行都在做两件事: 一个是买黄金,一个是降息或准备降息。 就在刚过去的2018年,世界黄金协会表示,2018年是近50年来中央银行黄金购买量最高的年度。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最新数据,受全球央行购金与去年下半年以来金条金币投资加速等因素驱动,2018年全球黄金需求增至4345.1吨,同比增长4%。 其中,2018年,中央银行增加了651.5公吨的官方黄金储备,同比增长74%,是自1971年有记录以来,净购买量的第—高的年度总储备。 具体来说,俄罗斯对其储备进行“去美元化”,在俄罗斯央行在2018年购买了274.3吨黄金,同时几乎全部出售其美国国债组合而截至今年1月,俄罗斯黄金储备又增加至近6800万盎司(2,125吨),较2018年初的5,910万盎司(1838吨),多出约287吨。自本世纪初以来,俄罗斯的黄金储备至少增加了500%。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央行去年也购买了黄金。匈牙利是最大的采购商之一,其10月黄金储备增加了10倍,达到31.5吨。这是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波兰央行在2018年黄金储备增加25.7公吨,同比增长25%。 此外,澳大利亚、德国、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印度、蒙古、伊拉克等央行也积极配置黄金。 而黄金价格也水涨船高,2018年四季度以来涨幅近10%,最高一度涨至1326.3元美元。 配置黄金避风险 世界黄金协会分析,在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更多央行选择配置黄金资产以分散风险。 此外分析称,在美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趋于平坦,美元指数面临下行压力,避险资金将更青睐黄金。 也有认为,这是全球“降息潮”的开始,宽松离我们越来越近,全球投资逻辑正发生变化。 据九州证券邓海清团队分析,继1月美联储释放出超预期的鸽派言论之后,海外其他央行态度也进一步转鸽。欧、日、英、澳央行均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印度央行更是意外降息,“鸽”声传遍四方。 那么,在海外央行一致行动预期下,中国央行是否也迎来的降息的时点呢? 邓海清表示,2019年,中国央行有可能会降息,但原因不是为了跟随海外央行,而是因为中国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中信债券明明团队则认为,中国央行目前不会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不过,降息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的政策选择。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