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产能过剩却频现“断供” 水泥牛市还将持续多久?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2-20 09:48: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离项目开工还有几天的过渡期,正月十五后就联系各方采购了。今年的活应该比去年干得容易点。”农历大年初八,作为一家大型央企郑州基建施工项目的采购负责人,于则新(化名)已经开始忙碌了。去年底工地上的水泥几次断供,有时一个月累积5天没货,和水泥相关的工程就得全部停摆。他估摸着,过了这个年关,市场水泥供应紧缺的情况就会有所缓解,应该能买到水泥了。


自2016年以来,河南的水泥厂家在11月到1月间错峰生产,于则新要想法解决水泥断供的问题,尽量减少对项目工期的影响。去年下半年,水泥运到工地的价格约605元/吨,比两年前翻了一番,就这样,有时还拿不到货。


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华东一家以水利与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地方国企负责人说,这几年旗下项目倒没有遇到过“断供”的事。但预计在今年的年报里,他们要补充说明一下水泥和钢材、砂石等建材涨价等给公司利润带来的影响:“每次开会,基本绕不过讨论水泥涨价的话题。”


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水泥,怎么就“傲娇”起来了呢?2019年供应还会紧张吗?价格是否会继续上行?带着这些疑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期采访水泥上下游和业内人士。


供不应求:工地被“掐住脖子”


在建筑行业,哪个工程都离不开水泥,行业内有一句话说,掐住了水泥,就掐住了整个工程的“脖子”。


于则新这两年感受最明显的,是成本压力和停工带来的工期问题。他算了一下,河南PO42.5散装水泥出厂价在495元/吨(现金),运费每公里是0.7元,这部分运费一般由买家承担。因此,一吨水泥从出厂运到郑州,成本就基本达到550元/吨。若要求供货商垫资,给供应商留5%~10%的“利润”空间,再加上税收等剩余各方面,水泥运到工地时,价格已经达到约605元/吨。


包括于则新在内的多位工程项目负责人表示,由于市场销售紧俏,不少水泥企业要求现款现货、现金交易。很多施工项目公司因此减少了从厂家直接采购,转而通过贸易公司来间接购买水泥,由贸易公司提供垫资。这里就牵扯到支付垫资成本和供货能力等问题。


“这两年水泥价格已经基本翻倍。记得2016年,每吨水泥含运费、利润在内的合同价总共也就315多元。”于则新说,除水泥外,包括碎石、粉煤灰等基本所有地材类的商品价格也自2016年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建材涨价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问题,一旦发生“断供”,紧接着能否按期交付、工人安排等各种问题就出来了。于则新解释,招投标的时候,投资方都会把造价算得十分精确,按照工期一天不休算出底价。施工方想中标的话,报价肯定比设定的价格更低。这些项目都是早早与投资方签订合同,金额也基本测算过了。但施工期间遇到上游水泥等地材价格上涨,往往很难转移成本,“断供”更会影响项目约定的工期,夹在里面“实在困难”。


不仅基建项目,地产项目也同样受到来自水泥涨价的影响。中部省份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董事长告诉记者,尽管水泥涨价没有土地涨价带来的影响大,建筑成本的上升对业务毛利率还是有一定影响。


“更主要是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这位董事长表示,合同执行困难。公司大部分是长期合同,约定由施工企业购买材料。和基建项目一样,地产项目在执行中也出现了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工程实际造价超过合同中约定的价格,加上水泥生产企业普遍要求先付款后供货,施工单位需要垫付更多的流动资金。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矛盾加剧,继而有工资拖欠,也有向发包方要求变更设计施工方案等要求的。这些对房地产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e公司记者了解到,建筑工程在长期业务往来时,有的会签订开口合同。过去几年多以“闭口价”为主,不随着市场变化调整材料价格。但随着材料价格波动,在建筑工程合同中约定“开口条款”的已经明显增加。


“市场供应还没有达到很紧张的地步,可能有下游部分企业会阶段性出现短期供应不足。”中国水泥协会信息中心副主任、数字水泥网执行总裁陈柏林表示,水泥厂在库存紧张时需要保障重点工程供应,从区域范围来讲,水泥即使在四季度供需紧张时也还是能买到的,只是对于个别项目或中小企业有暂时短缺,需要付出更高的运输和采购成本。


错峰生产:价格比成本涨得更快


尽管水泥在我国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之列,但2018年多数水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行业整体盈利刷新历史最高水平。在华东地区,P042.5散装水泥一度触及600元/吨的高位,全国均价年内最大涨幅接近40%。去年12月初,国内水泥市场供给一度达到近5年低点,企业吨盈利水平达到200元以上。


水泥在周期性行业中最能赚钱,与其不易保存、有经济运输半径的特质有关。有施工单位表示,水泥如果是用作做水稳料,还可以选择价低时“囤货”,但其他多数项目,水泥都只能现货拉过来直接用。


谈及过去一年水泥价格的高位态势,卓创水泥行业分析师王琦表示,这和整个商品市场的大环境有关。


在海螺水泥的“老家”安徽,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1月就水泥价格上涨的原因做出了四方面的总结:一是石料供求关系改变。粉煤灰和燃料价格等原料价格都在大幅上涨。二是11月份开始,各地纷纷开始执行错峰生产实施方案,同时北方冬季到来促使当地水泥厂停产,水泥市场供不应求。三是公路治超力度加大,推动物流成本上升。四是季节性因素影响,9月份以来是传统的施工旺季。


这几个因素中,王琦认为,“受成本拉动占比较少,这几年上游商品涨价的幅度相对水泥价格的涨幅要小得多。”王琦称,三年前国内水泥最低均价约250元/吨,像内蒙、陕北、晋北最低甚至达到150元/吨左右,但目前这些地区的水泥价格也翻了一番,而成本就只上涨了20%~30%。他认为,包括石灰石、粘土等,大部分都是水泥企业自己开采的。需要外采的主要是煤炭,在总成本中占比约40%左右,虽然几年煤炭价格整体处于高位,但涨幅相比水泥还是较小。


陈柏林把水泥行业的利润归因于产品的价格上涨,而涨价根源于“供需错配”。数据显示,2018年行业总利润达到1545亿元,盈利能力和毛利水平都创出历史新高。尤其在华东、华南等需求较旺的市场,供需错配使得价格从2016年到2018年连续3年上涨,每年一个台阶。


“我国水泥行业虽然产能过剩比例有30%,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阶段性受限非常明显。”陈柏林称,这些年环保逐渐趋严,加上每年四季度既是水泥的需求旺季又是环保限产的重点时期。一边供给压缩,另一边需求上扬,产品又不能囤积,就出现了价格暴涨甚至断货的情况。


与水泥涨价相对应的是,2016年国办发34号文件明确要求全面“推行错峰生产”,至此,错峰生产被国务院列为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政策手段和环境督查的重要内容,部分区域的过剩水泥产能由此已进入了“休眠”阶段。


在错峰时间上,东三省、天津、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自治区均出台水泥错峰计划。停窑时间起始时间从自去看10月、11月到今年3月、4月、5月不等,最短不得少于两个月。此外,广东等省份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春节期间、酷暑伏天和雨季开展错峰生产。


不过,在整体环境良好的大背景下,内蒙、东北等地的部分水泥企业还是亏损。陈柏林认为,“地区的产能过剩程度超出想象”,市场还是常年存在盈利不平衡、发展不平衡、南北不平衡的情况。


协同加强:“垄断”争议再起


东北已经开始借鉴起了其他地区的“协同”经验。去年12月19日,吉林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北方又一水泥联合公司诞生。新成立的吉林水泥集团拥有矿山资源储备20多亿吨,熟料生产线19条,产能2500万吨,占吉林省产能的93%;水泥生产线59条,产能4310万吨,占吉林省产能的83%。


截至目前,包括吉林水泥在内,国内已经成立的水泥平台公司已经达到14家。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河北、山东、安徽等省区,包含水泥企业100多家,生产线150多条,合计产熟料能近2亿吨。


因为水泥的区域性特点,龙头企业往往在当地非常有话语权。在水泥行业净利润暴增的情况下,各区域龙头企业间的“自律性联合”是“良性协同”,还是“涉嫌垄断”,再度成为争议焦点。


“协会就是企业自发性协商的机构。国家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只是水泥价格上涨的诱因,各个地区协会控制节奏,通过集中控制产能运转率,进一步把价格抬升。”一不具名观察人士向e公司记者表示,水泥行业近年来步调一致的自行限产,一直被认为涉嫌垄断。


“垄断”说法显然不会被水泥企业所认同。“水泥行业根本谈不上垄断。”一位前三大水泥生产商的相关负责人说。由于正值年报期,他婉拒了记者的进一步采访。


特别有意思的是,中国最大的两家水泥巨头——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都在2018年回首行业发展时主动谈及过协同的问题。


在2018年6月的股东会上,海螺水泥副董事长王建超说,“回看整个行业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刚开始是‘抢地盘占山头’,这几年经营效益比较好,是错峰生产、环保管理带来供求关系的改善,加上行业自律明显增强,使得市场处于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去年8月接受专访时回忆,2015年部分企业带头打价格战,行业竞合的“马奇诺防线”彻底崩溃,造成全国水泥销量25年来首次下降,行业利润一下从之前的700~800亿元跌到了200亿元。发现恶性竞争的弊端后,行业开始探索如何让市场健康化,从恶性竞争走向良性竞合。他表示,作为行业大企业,要“不放量竞争,不杀价竞争,不远距离冲击别人的市场”。


这说明水泥走出了不同于其他大宗商品行业的竞争发展路径。在2017年9月,中建材、中材宣布合并为全球产能第一水泥企业,合并完成后水泥年总产能将超过5.2亿吨,远远超过海螺水泥的年产能3.2亿吨。


华北市场水泥供需格局的改善,则被寄托在冀东水泥与金隅集团2016年启动的战略重组上。2018年5月金隅冀东首批水泥资产重组完成,直接使得金隅集团一跃成为全国第三大水泥企业。后续,金隅集团剩余14家水泥企业注入冀东水泥或合资公司的工作也逐步启动。


实际上,关于“协同”是否是垄断,一直是理还乱的问题,协会在其中的角色也经常被质疑。比如说,混凝土作为水泥直接下游,2017年时曾出现地方混凝土协会因水泥价格问题起诉当地水泥协会的情况。又例如,2018年11月,吉林省水泥协会、黑龙江省水泥协会联合发布《吉林省水泥协会黑龙江省水泥协会文件》,向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汇报辽宁省14家水泥企业拒不执行错峰生产的情况,要求强烈谴责不执行政策的水泥企业。这都说明地方水泥协会停产及协助停产的举措并不是个例。


“只有在市场需求较好、供需相对平衡的情况下,才会有市场协同和管控的可能性。比如说,在华东华南等地区,基本上有效产能约七成”。一位前水泥业内高层向记者解释,在一些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不旺的地区,“协同去产量限产能”一直都很难推行下去。


对于水泥龙头企业是否抱团“提价”,陈柏林表示,市场供应偏紧价格就会上扬,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人为因素,但这并不是水泥涨价的主流因素,水泥大涨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整体市场的阶段性供需错配。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