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对冲:雷曼案例给金融监管指明了方向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3-24 10:53:20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对冲

安东·沃卢克斯(Anton Valukas)曾受美国司法部下属机构“美国托管项目”委托,彻底调查雷曼在2008年9月倒闭的原因。沃卢克斯耗时一年时间、花费了3800万美元研究经费,先后采访包括美国财长、美联储主席和前证交会主席等百余人,审查了逾1000万份书面文件及2000多万页雷曼的电子邮件记录,最终形成了长达2200页的调查报告。报告近日公布后受到了金融市场的极大关注。

报告指出,雷曼兄弟为掩盖债务危机在倒闭前进行了一种名为“回购105”的交易。通过这种交易雷曼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约500亿美元,参与交易的银行有巴克莱、瑞银、瑞穗、三菱、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比利时联合银行等。

销售和回购协议是企业常用的短期融资手段。通常的做法是,企业把旗下资产转移给其他机构,从对方获取资金,约定晚些时候购回相应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内,这相当于贷款,体现为资产增加、负债增加。不过,如果所售资产估值不低于所获资金的105%,会计准则允许把这种情形记为“销售”。这意味着企业不再拥有这些资产,同时可用所获资金偿还部分债务。在资产负债表内体现为资产减少、负债减少。业内人士称这种做法为“回购105”。这其中,超额抵押的5美元,即相当于支付给交易对手的利息,即利率为5%。

调查发现,自从2001年开始,雷曼多次采用“回购105”手段来粉饰公司的账面隐藏债务,进而达到降低账面财务杠杆比率,维持较高信用评级的目的。

雷曼这一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无论在公司内部还是在市场竞争中都并非毫无察觉,但都没有在危机发生前有效揭发。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雷曼兄弟前副总裁LEE曾向管理层和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关于公司进行不正当操作的质疑,却被公司以裁员为由解雇了。他是唯一一个对“回购105”提出异议的人,而最后安永却没有向董事会提起此事。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前美林高管表示,美国证监会和纽约联储应该早在2008年3月雷曼当年首季发布流动性状况估算之后就得到有关雷曼在以不当方式计算一项财务健康的关键指标警告。当时雷曼向自己的交易对手方和投资者吹嘘计算结果,以此证明自己比某些竞争对手(包括美林)更加稳健。可见,联邦监管机构对雷曼的会计操作并非毫不知情,至少在危机前应该掌握一定的情况,但遗憾的是都没有采取措施。

美联储只对商业银行保持监管,对于金融创新引起危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分化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机构之下,兼管重叠、盲点和标准不一为对雷曼事件监管不力埋下了隐患。

在美国金融市场,大规模使用回购的多是独立投资银行,现在完全独立的投资银行已较少见,其他银行表示未参与这种交易,前雷曼员工和其他接受调查者也相信,雷曼是唯一使用“回购105”交易的公司。雷曼采取的“回购105”操作与通常的回购并不相同,根本区别在于,这种回购并非资产的“真实卖出”而只是短期遮掩。尤其是支出方面,与常规回购操作大约2%的成本相比,“回购105”操作显得“非常昂贵”。

报告还指出,雷曼能在美国和欧洲找到交易对手,协助其捏造财务部位,虽然这些交易对手可能不知情,但从来不曾质问雷曼或怀疑和雷曼进行附买回交易时,为何能得到比传统更优惠的条件。原本看似有些蹊跷的交易并未被其他机构质疑,这也客观放纵了雷曼可以不停使用过往惯用手法进行粉饰太平。

这一调查报告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现有美国银行业审计和信用评价机制的反思。互联网泡沫时期当时“五大”之首安达信的倒闭悲剧仍令人记忆犹新,而本次调查报告又直指“四大”之一的安永。安永对于报告的回应是,安永对雷曼兄弟的最后一期审计是截止到2007年11月,而雷曼兄弟的倒闭是在2008年9月,是因为金融危机中的种种事件导致的,不是因为“回购105”,安永对其审计的结果也是符合美国会计准则(USGAAP)的。如果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审计机构当时本应预见到依靠“回购105”的后果,但考虑尚未超出准则范围,不公开披露便成了合情合理之事。由于审计机构的收入来自他们审查的对象,在有利益关联的前提下,审计的独立性难免遭到质疑。在未来的金融改革中,如何将利益与审计结论分开,进而达到完善独立公正的审计和信用评级体系将是改革成败的重点。

雷曼能够数年来多次通过回购方式降低自身财务杠杆,绝非朝夕之事。沃卢克斯的调查报告暴露出了雷曼倒闭的原因包含公司管理内控、外部审计、监管等多方面的因素,为美国乃至全球各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构建提供了典型素材和依据。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形成详尽调查报告并予以披露,也初显美国金融改革的决心。在金融市场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产品创新引发的风险防范问题将是永恒的话题。从雷曼倒闭的案例可以看出,单纯通过业务监管难以彻底解决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审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利益有效剥离,提高信息透明度、预警非常规市场行为,将是健全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亟待改善的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