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经历了第一次的期货爆仓之后,M开始看书学习。 他看的第一本,是著名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本书,是在M亏的天昏地暗,找不到北的时候,朋友们推荐度排名第一的书。 M买了,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 然后他就把它扔到了床底下。 有人问:你觉得这书怎么样? M说:“内容很精彩。但是对我毫无帮助,因为这里面一点“干货”都没有。我只想知道,我们该如何交易,我只想知道,我该什么时候买入卖出。 我并不需要读一个故事。” 所以,不怎么样。 02 Z也是做期货的。 Z在亏光了未来三年的工资后,去了书店。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以交易为生”。 对于承担着周边无尽压力的Z而言,这名字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Z读过之后,如获珍宝,因为里面提到了很多的“干货”。 什么叫“干货”? 对于当时的M和Z以及茫茫多的人而言,具体的建议就是干货。 Z现在还记得那本书里面有一条,单笔止损不要超过总资金的2%。 你看,这个多具体,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不要跟我讲什么大理论,不要跟我讲什么趋势,资金管理,这道那道的。 我就想要具体一点的建议而已。 M和Z是朋友,都是刚接触期货交易不久,亏损惨重的那一群人。 这个时期,对“具体的建议”对“干货”的需求,非常强烈。 为什么? 因为干货,属于“客观性”的知识。 什么叫客观性的知识?具有确定性的知识。比如,1+1=2。比如,今天是3月8日,妇女节。比如,5日均线就是最近5天收盘价的加权平均。 同一个品种,在100个人眼里,5日均线的值都是一样的。 这些知识,我们读到了就能懂。记下来,就成为了无损的认知。 我们都想快点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只想看到我们能够看懂的知识。 那天,M和Z一起抽烟,Z把这本“以交易为生”送给了M。M读完之后很喜欢,买了几本,送给了当初帮助过他的那群人表示感谢。 其中一位做了很多年交易的前辈看完之后对M说:这本书,跟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相比,就是一垃圾。 M当时觉得很尴尬。 一晃几年过去,他们在投机交易的领域起起伏伏,上演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悲惨故事,也在各种各样的经历中,慢慢的成长。 而随着交易的时间的增加,M开始遇到了一些让纠结的问题。 比如,止损。 止损是要果断止损?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的止损?比如资金管理,为什么要向以交易为生中写的那样,单次止损不超过2%?为什么不是3%?或者5%?再比如,到底是要浮盈加仓,还是浮亏加仓? M开始发现,这个世界,好像有很多问题是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的。很多事情,好像并不像客观知识那样能够分出绝对的“对”与“错”。 比如,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又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比如,有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又有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再比如,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可又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到底是什么是对,是什么是错,在茫茫多的领域,根本就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答案。 有一天,M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那本当年被他扔在了床下面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很是感慨,他把它拿了起来,再次翻开。 这一次,M的感觉非常不同,他忽然觉得,这本书真的是不错。他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当他看到了一代投机之王,利弗莫尔轻描淡写的述说着自己的破产经历时,M从内心深处涌起了无尽的感触。而当他看到了利弗莫尔说:永远不要摊平成本时,如遭重击般的愣在那里… 因为这是他这些年,用无数时间经历和金钱,被市场无数次击的粉身碎骨而换来的经验…… 没想到当年书里早就写了出来。 那一天,M仔仔细细的把这本书从头读到了尾,记了好几页的笔记。 他看到了当年他没有看到的东西。 或者说当年眼睛看到了,但是脑子没有看到的东西。 因为,他有了自己的经历。 这个时候,M恍惚见开始明白,在这个世界上,知识是以两种形态存在的。 03 知识有两种形态。 一种是客观形态的知识,而另一种,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主观形态的知识是没有标准的,是很难量化的。 什么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比如,有人告诉你: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铁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钢铁构件组成的——看起来就像一堆模型的组件。钢铁构件有18038个,重达10000吨,施工时共钻孔700万个,使用1.2万个金属部件,用铆钉250万个。除了四个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钢铁构成,共用去熟铁7300吨。 它看起来非常雄伟,非常壮观。 这段话,前半部分是客观知识,你背下来就真的知道了。然而后面一句:“它看起来非常雄伟,非常壮观”呢? 这就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当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在你的脑海里,落下了这个知识的字面意思:雄伟,壮观。 然而,什么叫雄伟?什么叫壮观?你有清晰的定义吗?你知道对方口中的雄伟和壮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具体景象吗?你能够把对方看到的景象无损的再次传递出去吗? 你不能。 直到某一天,你亲自走到了埃菲尔铁塔的脚下,抬头仰望的一瞬间,你才有机会明白这4个词背后的意思。你看到了,你经历了,你才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对方口中的雄伟壮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更有意思的是,你获得的体验,跟当初那位朋友的体验,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你可能也没有办法具体的告诉其他人。 因此主观层面的知识,向来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的。 马云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书本上学到的是知识,创业靠的是智慧。而智慧,是靠体验获得的。 说的,其实就是主观型的知识。 智慧,其实就是主观形态的知识。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只是一个人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的原则与取舍。 04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厌恶鸡汤?感觉自己看过了就忘? 因为鸡汤本身并不是客观知识,它是主观形态的知识。 而我们很多人没有相应的经历,没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只是看到了那些东西的字面意思而已。 比如,不要花时间和精力到不能改变的事情上,不要有情绪,安静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这句话中,什么叫不能改变?什么叫有情绪?什么又叫力所能及呢?这些细节根本就是没有标准的。 再比如,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前进。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错了方向呢?什么标准叫错了方向?是亏损?是赚不到钱?还是其他? 这些事情,你只有亲身进入了具体的情景中,有了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取舍,自己的抉择,你才能够在其中摸索出自己的处理方式,才能够生成属于自己的理解。 所以说,没有经历,没有体验,这些鸡汤,帮助有限。 正如网上一段话所言: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道理谈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他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会他怎么做人,后悔帮助他怎么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自己去悟为顶级,而读万卷书,为初级。 因为,我们能够从书中真正学到的,都是客观型的知识。而世界是复杂混沌的,是极度不确定的,生存更需要的是主观型的知识。 生活不是剧本,没有现成的台词。换句话而言,生活就如同下一根K线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 而处理不确定,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你利用主观型知识组成的人生智慧。 而主观型的知识,只能靠经历,靠体验,靠自己去感悟才能获得。 05 回到的我们的问题,读书有用吗?估计看到这里,有人觉得我会说没有用。 然而,答案是当然有用。 首先,客观的知识,我们需要从书中获得。比如,数学,物理,比如,C语言的基础,比如,基金的基础知识等。这些,是我们只有从书中才能够获取的。 那么,主观型的知识呢?主观型的知识是无法从书中直接获取的。我们不可能看了利弗莫尔所写的内容就学会了投机,我们也不可能看了海龟交易法则就懂了系统化交易。我们也可能看了几本书籍就过好了这一生。 但是,主观型经验的书籍并非一无是处。 不要忘了,上面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还有一条叫名师指路。 有很多人,他经历了很多,他的沉淀也很丰厚,然而,他总是差一层窗户纸没有捅开,这个时候,靠他自己可能也会突破,但是需要时间。 这个时候,读一些好的书籍,读一些前人总结提炼的经验教训,可能很快就能够帮助他实现突破,让他直接把这段时间的经历转换成为他自己的智慧。 所以,主观型知识的书籍,它不但有用,而且作用是巨大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脱胎换骨的。只不过,这其中唯一的核心点在于: 读者本身需要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 这才是关键。 很多人,明明什么都没有经历就开始大量读书,这是根本就没有什么用的。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缓解焦虑而已。 这也是当下知识付费的争议由来。 你觉得呢?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