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易保险官网发布消息称,将停止服务,已投保用户如需查询保单详情可咨询相关保险公司。而对于关停的具体原因,目前网易方面尚未给出更确切说法。 距离网易保险2011年上线,已经过去近8年的时间。作为网易曾经力推的业务,即便没有牌照背书,在过去几年,网易保险也一直努力在市场中寻求机会。而在当前互联网巨头竞相进驻保险业之际,网易却选择主动退出,也让业内人士都感到意外。 曾是互联网车险第一平台 却一直未能持牌经营 资料显示,网易保险于2011年12月6日正式上线,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互联网消费体验,功能包括车险、意外险、健康险等。 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此前曾表示,网易未来将重点发展电影票、彩票、保险还有理财产品等不需要物流的“轻产品”、“轻商品”。彼时,网易保险曾是其重要的战略布局。 在互联网保险市场刚刚开始之时,网易成为了互联网巨头中较早在此领域深度布局的企业之一,凭借先发优势,网易保险曾一度表现出色。 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网易车险全年销售总额达6.96亿元,超越淘宝保险成为互联网车险第一平台。 随后,网易保险业务逐渐加大,合作的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和阳光保险、大地车险、中华联合、中国人寿保险等,覆盖的保险种类包括车险、人身意外险、健康险、旅游险、账户险以及宠物险等。 截至2019年3月13日下午,《证券日报》记者看到,其官网仍挂着多家险企的产品,但均显示为“已下架”。 虽然起了大早,但却赶了个晚集。在各互联网公司纷纷配备相关金融牌照时,网易保险则一直未能持牌经营。 “网易保险一直没有拿到保险经纪牌照,监管方面及对应的保险公司也会因此承担不小压力”,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5年7月份,原保监会发布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曾明确指出,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和负责。第三方网络平台经营上述保险业务的,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保险机构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具备相应的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不得与其合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而目前来看,虽然“持牌经营”尤为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因此就能畅享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红利。 孙扬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畅享互联网保险红利,需要有充足的流量可以用于变现,或是有专业的保险服务队伍。如果没有流量,有保险经纪牌照也没有用户。 线上线下融合 成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 在网易保险宣布关停的同时,却是众多互联网巨头正在加速布局互联网保险业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保险进一步融合,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态势迅猛,亦吸引了互联网巨头的纷纷布局。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滴滴出行、唯品会、新浪、今日头条、美团、小米均拥有保险相关牌照。 其中,阿里巴巴通过直接、间接方式持有多家保险公司;腾讯是同时持有保险公司牌照、经纪牌照与代理牌照,拥有相对较全的牌照,可展开一体化经营;而京东则是在2018年年末如愿以偿入股安联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间接拿到了保险公司牌照。 而就目前互联网保险市场来看,获得牌照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孙扬强调,从现实情况来看,没有或者不能维持专业的保险服务队伍,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保险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而保险最重要的就是保险售后服务,但组建专业的保险服务队伍意味着较高的成本,这也是互联网企业进军保险业的瓶颈之一。 孙扬认为,两极分化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还有一些大流量平台并没有入局互联网保险。比如手机厂商华为、OPPO、VIVO,他们既有强大的线上流量,也有海量的线下手机专卖店和线下人员,可以维持较稳定的保险售后服务水准。另外,有一些大流量平台已经开始获得保险经纪牌照,如美团、滴滴和今日头条,未来互联网保险的竞争格局仍待观察。 从2016年末开始,中国保险业进入强监管时代,互联网保险的公司治理、偿付能力、产品销售合规性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传统保险公司正在互联网化,线上销售便捷化,线下服务专业化是一个发展趋势,这部分传统保险互联网化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另外,保险行业的互联网化还没有互联网理财、互联网支付那么成熟,而且互联网保险正在逐渐的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链条中去,是一个和场景深化结合的进程。所以,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保险在未来将更吃香,一方面是因为体验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服务有保障”,孙扬表示。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