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沈阳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公布以来,整个国内生猪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巨变,非洲猪瘟对于国内生猪市场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它不仅造成了存栏的大幅下滑,同时也使得国内生猪产业链各级主体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毕竟非洲猪瘟的持续蔓延是我国生猪产业从未遇到过的棘手情况,此前重仓东北及长江以北其他地区的集团化养殖企业遭遇重大损失,中小规模养殖企业此前几年已经遭遇了环保风暴的洗礼,生存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环保达标的,非洲猪瘟虽然也使其损失巨大,但若本场没有疫情发生,这部分产能在未来疫情稳定后也是比较容易恢复的。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在疫苗研发遥不可期的背景下,非洲猪瘟常态化已经成为市场共识,整个市场的补栏意愿如何?各级主体的应对策略如何?饲料消费降幅及何时可能出现增长? 从商品投资的角度而言,若生猪期货上市,则生猪期货自然是最佳投资标的,但疫情的蔓延使得生猪期货短期内上市难度极大。 除此之外,非洲猪瘟对于玉米和豆粕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于豆粕期货而言,需求面从未像如今这般深刻地影响其行情走势,尤其是在当下全球大豆主产区大规模天气炒作的概率偏低(美国、巴西近5年极少有极端天气,阿根廷偶有炒作,但影响偏短促)的背景下。所以非洲猪瘟导致的蛋白需求降幅成为整个油脂油料市场的关注热点。 带着上述问题,我们于3月11-15日进行了2019年第一次生猪调研,调研地点选择在湖南、湖北地区,相对于北方的其他疫区而言,两湖地区的疫情并不算严重,之所以选择在两湖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北方其他严重疫区比如东北、华北、华东基本已经定型,个别地区几乎已经没有猪了,爆发疫情的猪场禁养期过后复养再度中招的例子并不鲜见,北方中小养殖户的心态很难恢复。 此外北方猪场防控做得更为严格,调研队没有必要再过去增加其经营风险。本轮两湖调研得到了新湖长沙、武汉分支、上海浦耀、大连象屿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1 两湖疫情概况-散点分布、产能下降30% 综合来看,两湖地区生猪产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30%。产能下降一方面是缘于2018年是猪周期的下行期,春节过后猪价大幅走弱,养殖利润急剧恶化,据我们2018年6月湖北调研情况,当时的产能已经下滑了20%,这里面已经体现了环保的影响,6月-8月疫情爆发前猪价反弹此阶段生猪去产能趋势暂缓,另一方面疫情爆发后再度加速了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也就是说猪瘟直接导致的产能下降幅度估计在10%左右。从饲料行业的情况来看,饲料行业今年特别困难,销量属于断崖式下跌,饲料销量在去年11、12月份很好,生猪集中催肥,在过年期间集中出栏,导致年后2、3月份饲料销量大幅下降,周边猪饲料消费同比掉量普遍在3-4成,甚至5成。对接规模养殖场的饲料企业饲料销量降幅相对小,对接散户的饲料企业饲料销量降幅相对较大。 目前两湖地区的疫情主要是点状分布,并没有大规模扩散,点状分布以中大规模企业为主。猪瘟疫情最易感染的群体排序为怀孕母猪>胎龄长母猪>肥猪>保育猪,由于母猪是最易感染的群体,因此养母猪的风险是最大的,母猪养殖者随时打算套现,将其转给敢赌的养殖户,同时为了加快周转母猪也进行胎龄优化,5胎基本就淘汰,养殖户在与时间赛跑,只要跑在疫情前面就有暴利,因此预计后续生长速度快的饲料配方将是一个需求的增长点。 2 养殖场心态-中小场多数不敢补栏仔猪,大场补栏仔猪心态较积极,补栏母猪的还没有 两湖地区年后仔猪价格持续攀升,年前30斤仔猪价格270-280元/头,正月初八价格320元/头,2月底20斤仔猪价格就已达到600元/头,到今天,15斤仔猪价格达到了700元/头以上,以这个仔猪价格计算肥猪出栏保本成本在7.8-8元/斤,也就是说5个月后的猪价要达到7.8元/斤以上才可以赚钱。而现在长沙地区外三元生猪出栏价已经达到了7.5元/斤,市场又普遍看好2季度以后猪价,市场预期年内达到10元/斤问题不大。理论上来说市场的补栏意愿应该很强,但事实并不尽然,非瘟疫情笼罩下,中小规模的散养户大多保持观望状态,极个别中型养殖户存在搏一把的心态去抓仔猪,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型规模场补栏仔猪心态相对积极,但仍苦于没有足够的经过检疫的仔猪来源,大场有意跟大企业合作继续购买仔猪,但买不到。在当前仔猪价格高涨的背景下,卖一头仔猪就有几百块的利润且无需承担后续疫情风险,但大型规模场并没有向外销售仔猪的意愿,仔猪资源全部自留,因为规模场认为自身的疫情防控条件较好,5个月的时间育肥仔猪的风险并不大,也有个别大场由于养殖规模之前扩的很快,目前想缩小规模减少风险敞口,但面临着部分地区检疫部门不给开证明,想卖仔猪却卖不出去。因为对于检疫部门来说,如果开了证明后再发生疫情会给检疫部门带来麻烦。两湖地区的生猪养殖散养户占据主体,规模化程度相对偏低。仔猪价格的上涨根本原因在于供应端能繁母猪存栏疫情下的被动淘汰,直白地说就是市场上的母猪少了。前期跨省禁运政策影响仔猪销售,不少仔猪场被动育肥,导致资金回笼时间拉长,加速能繁母猪淘汰进程。 理论上来说,大型猪场规模越大感染疫情风险也越大,而散养户抓住机会在5个月饲养周期内全进全出风险相对可控。但规模场和散养户对于风险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散养户对于非瘟的恐惧远胜规模场,据说两湖地区发生疫情的猪场经过禁养期后复养再度中招的概率是100%,这导致周边地区的养殖户无人敢补栏仔猪。大型规模场由于资金实力雄厚,可以采取诸如在栏舍内增加隔断的多种方式来防控猪瘟,反而使其补栏心态较散户更为坚决,但总体规模依然有控制,不像以前那样盲目扩张。 3 两湖养殖场应对非瘟的策略-只能是防 对于非瘟而言,养殖场的应对策略就是一个字-防,或者说是严防死守。据了解,除了对人和车常规的消毒和隔离措施,养殖场应对非瘟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增加生猪栏舍隔断,一旦有某隔断内的生猪中招,则实施定点清除,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损失。大型养殖企业还会对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散养户通过收购的形式来进行清理,以保护自家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的养殖企业还会直接在猪场外高温制粒,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进猪场。 养殖场的一些防控手段已经延伸到前端的饲料企业,比如增加了进厂各项消毒及隔离措施,禁止外人进入厂区及办公区等。之前的饲料销售很多是通过经销商进行的,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感染环节,现在直接是和养殖户点对点销售。很多饲料企业采购原料因为疫情原因,不要特定区域的玉米粮源及河南的麦麸,对于仓库来说,原料、生产、饲料三区隔离,且在饲料生产工艺中添加高温环节。饲料企业的成品销售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预混料和浓缩料占比越来越小,全价料占比增加,因为在全价料的加工过程中,会经过高温处理,以便杀死病毒。当前全价料销售中以大猪料为主。在调研期间某地米糠价格几天之内暴跌200元/吨,而米糠是散养户自配料中纤维的来源之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自配料的萎缩。 对于不幸“中招”的企业而言,处理非瘟猪及疑似非瘟猪的办法主要是深埋,但该方式并不能消灭病毒,甚至可能污染水源,所以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不敢原址复产,若要复产,一定是在距离较远的另一个新建猪场复产。 图:饲料企业防控非瘟标语及消毒设施 总体而言,由于非瘟疫情在两湖地区只是零星出现,各类企业对非瘟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北方的养殖企业而言不可同日而语,很多饲料企业都是最近才上的各类消毒设备。结合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一张图,俄罗斯非瘟疫情的爆发存在明显的季节性,6-8月是高发期,目前业界从病理学的角度对于非洲猪瘟的研究仍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阶段,但是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合理的假设,低温环境有利于非洲猪瘟的存活,温度升高后有利于非洲猪瘟的传播。如果是这样的话,接下来的2-3季度我国非瘟的防控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图表:俄罗斯非瘟疫情发病情况 4 饲料企业豆粕库存维持低位,合同+物理库存7-10天,未来禽料表现好于水产好于猪料 各级饲料企业普遍看衰今年的猪饲料消费,原料豆粕库存维持低位,合同+物理库存在7-10天左右。两湖地区同时也是水产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今年鱼价不理想,存塘鱼较多(可能达到50%),水产养殖消费启动缓慢,预计全年水产饲料消费量最多跟去年持平。相对而言,饲料厂比较看好禽料,禽料今年具备一定的增长空间。某企业禽料销量今年1-2月同比增8%,3月截至目前增幅为8%。 在目前豆-菜粕价差处于低位的背景下,猪料中豆粕用量不会调整,水产料中的豆粕用量则可能会翻倍,甚至可以做到完全替代菜粕,只是鱼可能会养的比较肥,但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差别不大,今年水产料中豆粕占比可能达到40%,往年最高是30%以上,蛋禽饲料中蛋白比例为20%,往年12-15%的豆粕,现在基本全部用豆粕。肉禽对蛋白的需求不大,主要是由于出栏快,转化率高,之前5-6%豆粕,现在顶多10%。最近豆粕提货量增加原因是配方调整同时水产有所上量。从去年年底开始,特种水产料一直都很差,降量明显,全国各地都不好,分析原因可能是经济形势不佳直接影响到了中高端水产品的消费。 综合来看,饲企认为后期6-9月饲料需求跟不上,但是判断基差走势的不确定性很大,4-5月现货基差下限难以突破-100元/吨,有企业在-70元/吨左右开始大量补库,基于需求的萎靡,基差大涨的概率很小。 5 非瘟加剧了猪肉消费绝对量的下降趋势 在非洲猪瘟出现之前,我国猪肉消费的绝对量年比已经开始下降,缘于替代消费牛羊肉、水产品的增加,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上了年纪的人从营养的角度会主动减少猪肉的摄入量,这部分人群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本身吃的量不多,吃猪肉也会选择价格较高的土猪肉,据两湖调研了解的情况,中产阶级有放弃之前菜市场大量销售的外三元白猪肉而转而选择口感更好的生态黑猪肉的趋势。在非瘟疫情爆发之后,尽管各种媒体都在宣传猪瘟不传染人,但很多家庭的确是不敢买猪肉了,主动减少了猪肉的消费量,这一点从菜市场的猪肉摊位就可以明显感受得到。 6 出栏体重-符合常规思维,低价时压栏,高价时也压栏 生猪出栏体重变化存在季节差、地域差和价格差三种特点。所谓季节差,以某规模场为例,正常出栏体重是105-125公斤,年初时是115-125公斤,6月时为105-115公斤。夏季出栏体重较低,当温度超过33度时,生猪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尤其是在转运过程中,导致死亡率上升。 因此,在夏季高温到来之前,出栏体重一般都会出现季节性的下降。地域差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习惯消费的生猪体重的差异,比如云南、贵州地区主要消费大体重猪,出栏体重一般在130公斤,这样就造成标猪(出栏体重115公斤)数量较少,价格较高,跟四川之间没有价差,当地标猪无法流入四川。 所谓的价格差指的就是猪企根据猪价行情灵活调整出栏体重。我们调研的湖北某规模场在年前价格低的时候压栏,年后价格上涨继续压栏,出栏体重从正常的230斤增加到目前的280斤以上,最大出栏体重甚至达到了314斤。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大体重猪后期涨1斤肉的成本大概是4元,养一天体重平均增加1.8斤,只要是每天增加的产值超过当天的成本,猪就可能继续养。 另外,当50公斤的二元母猪卖到了2000元/头以上之后,猪场老板也会考虑把母猪继续育肥卖掉还是直接卖二元母猪,若行情很好,三元猪留种作为能繁母猪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据了解二元猪、三元猪的配种产仔数只相差了10%左右。总而言之,养殖企业的所有决策都是由成本和价格决定的。 附:两湖生猪调研纪要 湖南饲料企业A: 1、饲料行业今年特别困难,销量属于断崖式下跌,饲料销量在去年11、12月份很好,生猪集中催肥,在过年期间集中出栏,导致年后2、3月份饲料销量大幅下降,周边猪饲料消费同比掉量普遍在3-4成,甚至5成。企业原料库存大幅下降,年前备的货通过春节期间消耗后没有进行新一轮的补库,而是直接维持了较低的库存水平,目前该企业原料库存包括合同在内共计20天。 2、现在对待猪瘟的策略就是防,没有准确的对应策略,因此疫情未见放缓趋势,对于该饲料企业而言,下周就要开始自发增加进厂各项消毒及隔离措施,禁止外人进入厂区及办公区。之前的饲料销售是通过经销商进行的,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感染环节,直接是和养殖户点对点销售。很多饲料企业采购因为疫情原因,不要东北玉米粮源及河南的麦麸,对于仓库来说,原料、生产、饲料三区隔离,且在饲料生产工艺中添加高温环节。 3、企业周边以育肥为主,猪瘟疫情后外购仔猪价格持续攀升,年前30斤仔猪价格270-280元/头,正月初八价格320元/头,2月底20斤仔猪价格就已达到600元/头,到今天,仔猪价格800-900元/头。仔猪价格的上涨主要因为供应端能繁母猪疫情下的被动淘汰。疫情影响仔猪销售,不少仔猪场被动育肥,导致资金回笼时间拉长,从而导致能繁母猪的淘汰。母猪淘汰后仔猪价格大涨,预计近期会有复产的可能性,毕竟现在仔猪利润高,但预计也是少量复产,毕竟现在疫情影响,猪厂规模越大抗疫情能力就越小。 4、该企业自己有猪厂,其中祖代猪1千头,能繁母猪1.2万头,育肥猪20万头,企业维持规模为主,全部采用自家猪源,仔猪自产自用。该企业生产的全是猪料,年销量约17万吨,企业客户结构中小养殖户为主,因为近三年散户减少,企业客户结构的变化,导致饲料消费逐年下降,猪瘟疫情影响年后散户生猪集中出栏,导致饲料销量大幅下跌。 5、湖南地区去年国储陈水稻定向销售总计70万吨,该企业也有参与,用在饲料中。该企业饲料配方中蛋白含量在两年前进行了调降,育肥猪料中蛋白比例10-12%(因实践中发现其调降影响不大)。 湖南一体化养殖集团B: 1、企业看好后期猪价,认为今年四季度将迎来一轮大涨,主要因非洲猪瘟导致能繁母猪数量下降,年前二元母猪价格1650,现在2000,市场缺母猪,导致仔猪价格大幅上涨7kg仔猪650-700元/头,700元/头的仔猪育肥后猪肉售价达到7.8元即可实现保本,所以对于没有发生疫情的大型企业存在补栏意愿,补栏的都是胆子大的。企业自身产的仔猪自己养,在目前这种仔猪行情下,企业也有意和大企业合作继续购买仔猪,但买不到。该企业预计能繁母猪存栏在北方地区下降约50%,南方预计10%,全国合计预计20-30%,能繁母猪的数量大幅下降,企业预计母猪产能恢复需要2.5-3年时间,因此企业认为未来猪价价格将破10甚至达到15。 2、对于感染非洲猪瘟疫情的企业处理病猪的办法主要是深埋,但该方式并不能消灭病毒,甚至可能污染水源,所以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不敢复产。猪瘟导致散户淘汰率高,散户抗风险能力差,中大型养殖企业公司越大相对而已抗风险打击能力越强,所以在补栏方面,未感染疫情的中大型养殖企业仍存在扩张计划。 3、该企业饲料中,浓缩料和预混料销售趋势是越来越少的,相应全价料销售占比越来越多,因为全价料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处理,便于杀死病毒。 4、该企业目前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原计划增加到200万头,因该企业未发生猪瘟疫情,且看好后续养殖利润,因此原扩张计划不变,该企业是从饲料到养殖到屠宰到肉类加工全产业链,因此各环节疫情防范便于把控。 5、国内猪瘟疫情发生以来,该企业严防死守,增加各类防控措施,专车负责物流运输,车内消毒,洗车后消毒70℃40分钟烘干,饲料生产加热处理,购置检测设备,每个环节都有检测配备安全专员,养殖人员严格隔与外界隔离,增加了养殖成本,该企业在自家养殖场周围3公里范围内生猪养殖户进行排查清理,采用收购等措施清理,以此保护自家养殖企业,防范疫情。 湖南一体化养殖企业C: 1、总公司有两个母猪厂,合计存栏约6千头母猪,年出栏生猪约20万,“公司+农户”合作方式为主,也有部分自养,母猪场和育肥场分别自主经营,目前所在地的育肥场去年年出栏10万吨,今年计划出栏12万头,猪瘟发生后原计划不变,因周边几百公里范围内并无猪瘟或疑似猪瘟疫情发生,因此周边企业多维持原扩张计划稳定发展为主,零星有因疫情看好未来猪价而扩大的企业,但之前环保拆迁力度大,产能减少约30%,新建猪厂较难,环保要求更高,扩张难度较大。 2、虽企业周边无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但已经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为预防猪瘟疫情,企业正在建立各项防控装置,我们调研地点是企业的一个仅供内销的饲料场,目前正在建消毒池等各类消毒设备,之前这类设备都是猪厂才会有的配置,现在为防范疫情在饲料场也建立了同类设施,各处贴了很多非洲猪瘟防控标语提高员工意识。 3、目前7kg仔猪价格700元/头,供不应求,若按该价格计算,生猪售价7.5即可保本。企业自用饲料方面,生猪饲料占比,玉米60%+,豆粕20%+,蛋白饲料只有豆粕,纤维为国储拍的稻谷,该企业也自己的饲料场,其中饲料产量中自用占比不足10%,内销饲料4-5万吨/年,其配比基本不会随原料价格变化而调整,注重质量,料肉比可达2.5,而外销饲料会考虑原料价格波动结合市场需求做出配比调整。 4、育肥过程从断奶仔猪到出栏生猪饲养期155天,基本和以前的饲养周期没有变化。生猪出栏体重方面的要求,均值约230斤,生猪出栏重量的最佳指标有季节性和区域性的变化,每年10月份之后,南方腊肠制作行情,猪越大越好,260斤以上都可以,销售渠道及采购量影响屠宰企业对生猪体重的要求,养殖企业亦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猪出栏体重,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该公司销售策略标猪直接与屠宰厂对接,大猪、牛猪数量不超过10%。去年上半年,养殖利润较差,出栏体重约230斤,下半年疫情发生后因被迫压栏,出栏体重约250斤,现阶段猪价较高,企业盈利且看好后市,出栏体重250斤。 5、因公司多采用“企业+农户”模式,猪权是公司的,若发生疫情,养殖户不承担亏损责任,但仍要求增加防控猪瘟的消毒,比如养殖附近30米建立防护带,外来人员和车需在30-50米外停靠,饲料车入场需消毒,饲养相关人员衣服每天消毒一夜,养殖户不许去外面买肉等等,公司要求是一方面,还有让养殖户自身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疫情。 湖南知名饲料企业D: 1、该企业认为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生猪存栏下降50%,湖南生猪存栏下降30%,猪瘟疫情在常德市点状发布,没有大范围扩散,点状发布以中大规模企业为主,猪瘟疫情最易感染的群体是怀孕母猪,其次是胎龄长的母猪,再次是肥猪最后是保育猪。其预计2019年全国生猪存栏下降30%,2050年可达50%,预计全国生猪出栏量因疫情影响有望将至4亿头以下。 2、猪瘟疫情发生后,该企业饲料销量降幅不明显,企业以禽料为主,其次是水产料,猪料占比很少,同行来看猪料降幅约30%。企业为防范猪瘟疫情,增加了许多消毒环节,在全价料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加热温度(至85-90℃)同时增加了高温时间(至200秒),对于原料玉米的来源进行把控,不要自然干粮源。对于养殖户进行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养殖密度,做好猪舍间的隔离,从而减少疫情出现时的损失。 3、因母猪为最易感染的群体,因此养母猪的风险是最大的,养殖者随时打算套现,恐慌的养殖户卖给敢赌的养殖户,为了加快周转母猪也进行优化胎龄,5胎基本就淘汰,与时间赛跑,只有跑在疫情前面就有暴利,因此预计后续生长速度快的饲料配方讲是一个需求的增长点。 湖南草根调研E: 1、某饲料厂一级经销商 周围存在猪瘟,猪饲料卖的不好,去年年中销售60-70吨/月,其中40吨猪料,10月份开始有猪瘟影响,销量30吨/月,现在也是30吨/月,3月份到现在13号卖了16-17吨,其中猪料7吨,,乳猪料,小猪料卖的号,卖给下一级经销商,现在全价料卖的比之前好一点,浓缩料一直卖的不是特别的好。周围环保管的挺严,去年7、8月份知道的就有两家猪厂因环保问题被关闭了。 2、饲料经销商 猪少,去年环保抓得狠,现在来看,环保加猪瘟影响,饲料销售同比减少一半,一吨饲料赚50-100元。 3、禽料经销商 预混料和全价料都有,1、2月份每月300吨销量,全是蛋鸡料,3月份预计350吨销量,正常5、6、9、10月份禽料销量会增加进食多,掉量主要是预混料在下降,之前60-80吨,现在下降1/3,因为环保减少了产能,现在改造基本差不多了,产能稳定了。预混料后加62-63%玉米,豆粕24%,8%石粉,配方基本没随行情变化。鸡料基本都是给现款。周围蛋鸭20万羽左右,上半年基本没有养肉鸭的,养鸭的也因环保产能降低的比较利好。环保对蛋禽影响最大,肉禽室内养殖,影响没有蛋禽大,澧县蛋鸡2017年100-120万存栏,现在32万存栏,目前企业正在学习扩展龙虾料,被迫进行转型,由蛋禽转型水产料。湖北龙虾养殖户没有地继续扩张,养殖开始向湖南发展。因此该企业对龙虾料比较看好。 湖北生猪协会F: 1、湖北产能降幅15-20%,发生疫情的企业送检就报就公布,也可以不送检自己处理,湖北以种猪为主,种猪还没划区域可以调。近期饲料企业进入的很多,买仔猪代养,一头猪一天一元。 2、疫情导致散户降得会比较多,因为防控能力有限,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散户很少有复产的不敢养。养殖户降低养殖密度,保命为主。前期环保产能下降比较大,今年因猪瘟,环保在今年有所减缓。 3、仔猪价格现在15公斤的700元/头,散户不敢投,大企业想投,去年11月份,仔猪完全不能调运,仔猪没地方放,因此5、6胎龄的基本都淘汰了,后来禁令解开后强多了,现在跨省仔猪证明还是比较好开的。非洲猪瘟检测费800-1000元/头,生猪一批3%抽检,保质期一个星期,母猪需100%检测。后续生猪价格预计10元是没有问题的。 4、周边黄冈地区比较严重,从安徽地区传来,后来当地加大力度看守外来调入情况,疫情目前控制下来了。 湖北某规模猪场G: 1、该企业在湖南有两家猪场,年出栏生猪6万头,母猪2000头,1:25的比例。企业既做养殖又做疫苗。 2、企业预计湖北规模企业母猪存栏下降25-30%,主要是春节前处理掉的比较多,年后价格上涨,母猪场开始转为观望,现在主要是胎龄4-5的母猪,目前有利润,种猪不会在当肥猪卖。预计到2019年8月,疫情发生一年后疫情会明朗一些。目前猪价较高导致仔猪价格高,但母猪补栏意愿不高,母猪成本太高,愿意养的少,因此疫情对母猪场打击更大,仔猪补栏主要是散户买,目前7㎏仔猪700元/头,生猪出栏价8元即可保本。 3、目前湖北的生猪养殖还是散户多一些。据企业估计,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养殖利润丰厚,产能预计最快1年即可完全恢复。 4、只要价格高,有利润,一直都会有三元留种,母猪和商品猪配,产仔数量仅下降10%,但是花猪会多一些。 5、据该企业了解有两家散户发生疫情后1-2个月复产的,其中放哨兵猪没有问题,但后来两家均再次100%复发疫情,但因对流通环节加强了隔离消毒等防控手段,疫点周围并未受其影响,目前政策控制且企业加强了防控,目前疫情发生量降了下来,传播慢了很多,隔离及消毒防控还是有效的。疫情对生猪产业起到生物安系统的重建作用。疫情发生后复产的以散户为主,规模企业若复产会重新选址,主要因其疫病发生后的病死猪处理方式为就近掩埋。 湖北某知名饲料企业H: 1、饲料消费下降山东70%,河南北部50%,河南南部影响很小,两湖地区5-10%,猪料的降幅今年全国预计20% 2、湖北水产比较多,10-15万吨,禽料水产各半,还没有猪料,禽料在山东华南主要是肉禽料,两湖主要是蛋禽料。禽料销量在1-3月份增8%。猪料不敢用麸皮主要是加工过程中没有高温,用豆皮替代麸皮,定向拍卖的只有湖南有,不让流通的。 3、山东会有花生粕替代豆粕。水产料豆粕调量可能会翻倍,可以做到纯豆粕的料完全替代菜粕,只是鱼可能会养的比较肥,但营养影响不大。今年水产料豆粕可能用的40%以上,往年最高是30%以上,蛋禽20%蛋白,往年12-15%的豆粕,现在基本会全部豆粕。肉禽对蛋白的需求不大,之前5-6%豆粕,现在顶多10%。两湖地区基本都是全价料为主。水产价格下降主要是扩产太大了,需求跟不上。 4、豆粕:对今年的猪比较悲观,6到9基差现在-10还是比较高的,现货4-5月的都买完了。 5、饲料的保质期短,对于企业生产出来的超过20天没销售就会重新加工的。 6、看好未来玉米价格,只有没有进口,还是看多的,但是昨天开始买高粱了,进口大麦也进来了。 湖北某一体化养殖集团I 1、猪料降幅湖北30%,河南、山东60%,江西25%,自配料少了,预混料降幅比较大达40%,全国平均降幅预计20-30%。对接规模养殖场的饲料企业饲料量降幅相对小,对接散户的饲料企业饲料量降幅相对较大。 2、对于企业来说降低养殖密度,降低规模,减少风险,减少损失,抓紧时间,不养大,先把看得到的钱赚到。 3、原料豆粕库存场内3-4天,合同+物理10天,维持低库存。该企业猪料一直没用杂粕,所以对豆粕影响不大,最近水产料的配方调整,豆粕和去年比基本翻倍了,达到30%以上,代替了杂粕。 4、部分地区检疫部门不给开证明,企业想卖仔猪卖不出去,对于检验部门来说,如果开了证明后再发生疫情会给检疫部门带来麻烦。 5、疫情开始发生时国家政策是扑杀,后来没钱了,就不在强制,部分疫点就自行处理然后一直养,大企业发现发病会立即处理隔离封闭,散户要是发生疫情,基本就不敢养了。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