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3-29 10:52:03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在3月22日召开的2019’CNCE棉业发展年会上,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锡安以“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为题,从纺织市场现状、变化趋势、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等方面,对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梳理。


一、纤维消费与国际贸易变化趋势


从消费量来看,2000至2016年间,全球纤维消费量增长72.7%,其中化学纤维增幅明显,天然纤维增幅较少,且近几年呈减少趋势。从消费结构来看,2011年至2016年的统计数据对比显示,全球非棉纤维消费量迅速增加,棉花消费占比逐年下降。从国内纤维加工量来看,中国纤维加工总量从2000年的1360万吨增加至2016年的5420万吨,占全球纺织业纤维加工总量的一半以上,预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6000万吨。整体来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巨大的产业规模、持续优化的供给结构和完备的产业链条,通过国际贸易为全球纤维消费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二、中国纺织服装外贸发展现状及特点


张锡安表示,虽然过去的2018年受到全国经济下行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但在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还是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2018年全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2767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增幅3.7%;进口态势也相对较好,同比增加6.4%至261亿美元。但在看到良好数据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2018年下半年抢出口的因素,因此对于未来出口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很难保持过分乐观。


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2018年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增长远大于服装的增长,其中纺织品出口增幅8.1%,而服装出口增幅仅为0.3%。上游产品出口的增长和下游产品出口的放缓体现了我国服装制造业向周边低成本国家的转移,而周边国家因为产业链不完整对我国纱线和面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从出口市场来看,2018年对传统三大市场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的出口增速表现较为良好,分别是1.5%、8%和2.7%;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出口增幅更为亮眼,分别为5.3%和11.7%,是拉动近几年出口的主要力量。从进口情况来看,得益于我国对进口商品关税的多次下调,以及国内消费潜能的不断挖掘,2018年也有所增长。其中纺织品进口同比增加3%;而由于去年首届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服装进口增幅更加明显,达14.8%。从我国占国际市场份额来看,2018年出现了小幅下滑。从WTO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从2015年的38.5%降至2017年的37.1%;其中纺织品降幅较小,仅为0.3%;服装出口份额降幅较大,约为4.4%。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及行业发展走势


首先,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纺织服装贸易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去年9月份美国正式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纺织品包括在内。根据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测算,这其中涉及到纺织服装出口部分为70亿美元,占对美纺服总出口的16%,所以暂时相对影响较小。但是受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可能将使美国部分零售商和进口商在未来采购策略和供应链布局上进行大幅调整,这将对今后几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其次,市场预期下滑导致产业链各环节消费量下降。从企业订单反映的情况来看,坯布库存从去年6月份开始出现连续雷击,到10月份已经达到近十年的最高值。坯布企业销售不畅会向上传导至棉纱再到棉花,最终导致棉花库存增加,对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除中美贸易摩擦之外,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还面临其它的问题。一是贸易救济案件的影响。2018年我国纺服行业涉及14起贸易案件,虽然涉案总金额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但对一些主营产品和市场的企业造成了一定困难。此外劳动力短缺和成本上升问题仍然存在,环保压力也持续增加。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当前的不确定性因素,保持自身竞争优势呢?首先是企业要“走出去”,加快布局全球产业链步伐。据商会测算,如果综合考虑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关税优惠和所得税优惠等,我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开工厂的净利率比国内高出5-6个百分点左右。因此无论中美贸易摩擦结果如何,企业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以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种经贸方面的新的变化。此外,智能制造和转型升级是企业保持出口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智能制造是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也非常重要。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