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何时再现漫山遍野的大豆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4-04 13:3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歌曲里唱的是黑龙江省,我国大豆最大的主产省。


当前,黑土地正加快备耕进度。当地政府部门已向社会传递出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高于玉米200元以上的政策信号,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介绍,今年大豆面积达到58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500万亩。


眼下,春耕生产正由南到北展开。在介绍春耕生产最新情况时,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今年将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作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振兴将如何推进,种植效益难题如何解决,成为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再识大豆


很少人知道我国是到大豆的原产国。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说,“大豆是个好作物,既对人体健康有利,也对土壤健康有利”,大豆蛋白和脂肪含量在60%左右,有的高油高蛋白双高品种甚至可达66%以上,对人体有好处;大豆能固氮,一亩大豆可固氮8公斤,相当于施用18公斤尿素,是提升地力、减少化肥的有效手段。


大豆是植物蛋白质主要来源,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信息分析处研究员殷瑞锋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食用植物油和畜禽产品消费的高速增长期,以大豆为原料的豆油和豆粕在植物油和禽畜养殖中需求量最大,推动我国大豆消费量日益增长。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000万吨,从此长期占据全球大豆第一大进口国的位置。最近10年,我国大豆消费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


殷瑞锋说,“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低水平,2016年至2018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大豆种植面积连续三年恢复性增加,最近两年的种植面积已经恢复到800万公顷以上”。


记者了解到,随着结构调整的继续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今年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有望继续增加。当前,东北四省区大豆种植面积目前已经恢复到历史高位附近,尤其是黑龙江和内蒙古种植面积增幅显著。


单产魔咒


黑龙江省社科院农村所副研究员陈秀萍说,由于气候、大豆品种、种植技术等原因,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仅120公斤左右,而美国大豆亩产达304公斤。殷瑞锋介绍,2000年至2018年,我国大豆单产年均增长率为0.69%,低于同期世界年均1.28%的水平,也低于美国、巴西的1.86%和1.11%。专家表示,单产过低是我国大豆产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提高单产是大豆产业面临的挑战。


针对大豆单产问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已经开展了多种综合技术集成模式的研究,这些技术都解决了当地大豆生产的关键问题。韩天富说,“我们选育了一些适合不同地区的优良品种。在东北地区有黑河43号、克山1号,在黄淮海地区有齐黄34、中黄301等,这些品种都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特性。”


陈秀萍表示,尽管我国已经研究出和引进了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的先进品种、技术,但由于受经营规模、机械不配套、技术使用不规范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的先进技术却无法大范围、规模化应用。


效益瓶颈


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农作物,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我国大豆生产面临的困境是农户土地规模过小,且机械化程度低,难有规模效益。“如果不考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农民多数年份种植玉米的亩收入是大豆的1.5倍以上,他们倾向于选择种植玉米。如果考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对规模经营户来说,大豆价格每斤要达2.35元,收入和成本才能相抵。而从2012年至2018年,只有2012和2013年两年的出售价格略超2.35元”,殷瑞锋说。


陈秀萍认为,尽管过去大豆的经济效益低,但是因为气候原因、旱田轮作的需要,黑龙江省大豆的播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之首。在国家农业“两区”划定任务中,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保护区为380万公顷,超过了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4。我国要适度发展大豆产业,必须加强对大豆保护区的扶持,包括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科技研发投入、农民收入补贴、农产品加工、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扶持,只有让大豆的经济效益达到种植业的平均水平,大豆产业才能改变萎缩的局面。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央农办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说,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大豆振兴计划主要从三方面着力。一要稳定恢复大豆种植面积,主要是在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引导农民扩大种植。二要在科研上加快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提高大豆品种的适应性、高产性和优质性。三要结合加工业发展,培育大豆企业、合作组织,提高大豆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