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禾网10、中国现在加大从美国进口猪肉,有人认为这应会增加美国国内豆粕的消费量。从而推升美豆价格。您怎么看? 陈涛:从理论上讲,这个效果是存在的,就是多大幅度的问题。与国际上比较,为什么我们所有行业的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差,研发投入也不足,产品也相对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规模不够。尽管现在进行了饲养厂的整合,国内的饲养厂规模变得越来越大,但还是远远赶不上美国,这怎么有竞争力呢? 仔猪的产生不像鸡那样来的那么快,我们的猪肉出现了问题,这是猝不及防的。我们要想到,美国原来的出口是有买家的,现在又要再卖给中国,当然中国出的价格比人家高了20%以上,他就得赶紧杀猪。 从国内来讲,养猪有很大的风险,如果得了猪瘟,就全都没有了。现在国内存栏下降,一部分是死掉了,一部分是赶紧杀了。比如说过去是150斤杀,现在可能110斤就杀了。因为万一感染了猪瘟,造成的损失是不得了的。所以目前看起来好像不管是库里还是市场,供应都是充足的。但是接下来,有人说最少是20%的存栏下降,多一点说是40%,我们折中一下用平均值30%,这也已经很多了。我们一年5000万吨的猪肉,30%就是1500万吨。现在有人说市场的缺口是1000万,很难想象后期要怎么进口、从哪里进口。很多事情都是没法想象和预测的,但是它确实发生了。品种本身基本面对行情的影响比经济、货币的影响大多了。 目前,我估计在这个价格下,美国也不会拼命存着猪不卖,那中国肯定要买。现在最可怕的是没有解决方案,没有疫苗。最近研究所还说,这方面的疫苗要真正达到批量生产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八年时间。这个时间听起来很恐怖,但现在确实也没有看到什么能真正解决或者遏制这件事的希望。现在就怕天热了,接下来又有第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因为猪瘟的传播不仅仅是在猪和猪之间传播,还能通过蚊子和苍蝇来传播。而且,现在不仅是中国,越南等周边国家也开始有猪瘟了。我觉得猪瘟这个问题应该要比大家想象的更严重。 整体来说,美国豆粕可能消费量增大,但是中国消费量下降很多,整体豆粕可能也好不起来,因为需求总量或许是下降的。这样对整个大豆来说,不是支撑,是压力。 七禾网11、美国今年的天气似乎有点异常,前些天因为暴雨,内布拉斯加的一个空军基地受淹了。这样的天气对美豆和美棉有何影响? 陈涛:有影响,尤其在种植期间,刚才说转基因种子“威力无穷”,但是解决不了种植的问题,如果地里都是雨和泥,机器下不了地。收获的时候也是一样,对于农产品来说,播种和收获这两个季节如果受天气影响,产量都会下降,不管是哪一个品种。 如果美国天气持续异常,对玉米的种植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之后天气好了,大豆的种植面积可能会扩大,如果天气持续不好,大豆种植也会受影响,所以要看后面天气如何。其实天气影响每年都有,只是降雨大小和时间长短的问题。 七禾网12、有专家认为,今年可能会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您觉得发生的概率大不大?如果发生,对哪些农产品的影响最大? 陈涛:对于厄尔尼诺,之前很多专题会议和文章都有提到,这些年其实淡化不少,少谈了很多,原因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发生的次数是有限的,并且它的规律性很差,很难推测,比如它到底对什么影响?怎么影响?影响程度怎么样?大家的预测几乎都不准确,或者是说不清楚,最后不知道怎么应对这个事情,往往都是它来了再说。 提前预防从价格上和交易上来讲,都很难做,第一,比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来的时候,总是有丰产和减产的地方。第二,最主要的是它发生在哪个地点,比如对品种产区没有什么影响,它发生了也无所谓。时间点位很重要,如果太旱了,正需要雨的时候它来了,就是大好事。去年阿根廷减产了2000万吨大豆,因为去年从收获开始,阿根廷降雨连着两周没有停过,一下子减少了30%左右的产量。有人总结去年阿根廷的减产是因为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吗?并没有听说过。其实它就是下两周雨,很正常,我们江浙一带也经常下雨,我也不知道将原因归到哪里。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发生的次数、样本太少了,有的人通过海水预测,可降雨的时候就不知道降到哪个地区去了,而且不知道是哪一天发生的,在这之前预测是减产还是增产,都说不好。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我不是特别看重,以前可能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炒了,大家就把天气炒得很火爆,但现在大家也不怎么说了。 七禾网13、您觉得中美贸易战谈判会如何演化下去?对大豆、棉花等农产品还会有怎样的影响? 陈涛:我个人比较看好中美谈判的进展和最后的结果,现在只是时间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政府已经在方方面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这是我们都能看得到的。比如近期出了新的《外商投资法》,国外投资者与国内投资者是同等待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只有这样外商才能安心来国内投资,他们的产权会得到保护。现在金融衍生品进一步开放,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有了进展,我觉得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对经济发展很有帮助,以前国外我们能学的技术差不多都学完了,接下来高层次的一些技术,我们很难学得到,这就逼着我们去研发。中国人的研发水平绝对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种之下,包括印度人和犹太人,我们的聪明程度不差,我们的勤奋其它国家也比不了。美国70%-80%的研发成果是从大学里研发出来的,而美国这些大学老师的助教较多是中国人,硅谷有上万个清华毕业生,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做研发的工作。如果我们的企业开始重视研发,愿意拿出钱来研发,我相信只要给这些科研人员一个平台,给他们不错的待遇,他们会回来的。但问题是现在我们条件不够,回来的科研人员可能没有事做,找不到平台,得不到发挥。 不管怎么说,我对中美贸易谈判持乐观态度,因为之后我们相互依赖和需要的地方要远远多于争端。有相关报道说 “为了使中美贸易谈判更加顺畅,我们中国决定进口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猪肉”,这好像是我们中国主动要求进口的,其实我们还怕进口不够,我们接下来还需要很多东西,甚至能源,美国能源的出口量是巨大的。希望中美关系能和解改善,因为美国是一个不可缺的合作伙伴,同样中国也是美国不可缺的合作伙伴。 现在我们和德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合作,我们和它们的贸易都是逆差,我们大量买它们的商品,卖给它们的东西比较少。而我们和美国的合作是最大的顺差,首先我们需要平衡,需要去做出努力,为什么现在我们可以多买美国的农产品,因为美国买我们的商品也很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都是资源国,所以它们进口很少。 对于农产品来说,我们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消费方面的拉动,未来我们的生产肯定不足需求,这是可以确定的。农产品我们从基本上自给自足到现在30%的缺口,也就是这20年的时间。对于未来的缺口,毫无疑问国家也意识到了,不再提自给自足,而是多渠道的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七禾网:对于大豆和棉花有什么影响? 陈涛:对于大豆和棉花,我们的大部分的进口来自于美国,但我想说的是,美国的农产品以后还有增长空间,因为它的休耕面积巨大,所以产能还有提高的机会,而且成本几乎没有提高。我比较担心的是南美甚至独联体国家,它们可以生产农产品,但是它们的成本不稳定,可靠性、依赖度不高,如果我们过度依赖它们是有问题的,并且我们与南美距离远,物流成本太高,相对而言美国比较合适。 七禾网:所以,您觉得贸易战谈判谈好的话,对大豆是利多还是利空?对棉花是利多还是利空? 陈涛:我觉得是利多,因为我们有缺口,使它们的产量更多的来到中国,那么大豆和棉花的价格就得到了支撑,而它们的价格就是我们的定价标准。目前的情况是我们国内几乎所有农产品的价格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如果我们市场化更高一些,我们进口会更容易一些,反而是好事。第一,我们的差价小了,消费者得到东西会便宜一些。第二,这期间我们用现有的土地去绿化,去退耕还林,多做一些环保的事情。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中国森林增加的面积是最大的,我们的纸浆,不管是针叶还是阔叶,都不可以国内砍树生产,但是我们每年会进口2000多万吨。 七禾网14、投研人员在分析一个农产品时,应从哪些层面去分析?应重点关注哪些数据、信息和报告? 陈涛: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简单说一下工业品和农产品的区别,工业品更重视消费,农产品正好反过来,更重视供应。因为农产品的供应要靠天,它的产量的变化可能很大,就像刚才所说,阿根廷一年可以减产2000万吨的大豆,但要在消费上减少2000万吨很困难。所以从基本面分析来说,农产品研究供应方面要多一些,尤其从种植开始就关注面积、天气、优良率等等,一直到最后收获单产,这期间的数据都要关注。比如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它具有权威性,当然,它的权威性不是空穴来风,不是随随便便就得到的,它也经历了市场的多次认证,它虽然也会出错,但下次它会纠正回来,这是它让人信服的地方。 七禾网15、2019年,中国玉米的供应有所减少。玉米会不会出现较大的上涨行情? 陈涛:现在玉米看起来和其它农产品都是一样的,第一,玉米还处在去库存阶段。第二,如果中美谈判好了,是否会进口玉米?美国玉米现在1700元/吨,我们的玉米是1800元/吨,有100元的差价。如果我们进口美国玉米了,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其实所有的品种都一样,棉花和大豆也是如此,就是有多少进口会进入国储,又有多少进口会进入市场里。如果进入国储,就内外一起涨,如果进入市场,短期是外涨内跌,长期可能还是一起涨。当然还要看进口是不是彻底放开,比如大豆,我为什么喜欢研究大豆,因为大豆油脂油料是最市场化的一个商品,没有配额,国家基本上很少限制和干预,市场透明度特别高,而且从大豆到油到粕,它的产业链非常完整,是基本面最好做的一个品种。 玉米未来肯定是缺口比较大的品种,不管是从中国本身来看,还是从全球范围来看,缺口都很大。但是近期来看,因为猪瘟影响,国内玉米饲料方面的需求减少,而且这个影响不是短时间的,恶化程度也比较严重。所以玉米未来应该会涨,但现在可能比较难涨。 七禾网16、这几年来,全球棉花的库存逐年下降。棉花是否具备了起一波牛市的基础? 陈涛:棉花波动起来确实要比玉米和大豆猛,就因为棉花的体量要小于其它品种,一旦缺口的话,想要补比较困难。之前中国1300万吨的棉花库存,市场普遍预期在10年内消化掉,但是我们现在看到,3年过去以后,就剩零头了,棉花实实在在的消费掉了。这些年纺织品市场在快速的扩大,棉花在纺织品中原料比例一直在缩小,但是棉花绝对的消费量并没有变化,可以说还在慢慢的上升,并且已经到了刚性需求的量。但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种植面积并没有增长,因为这3年主要靠国家每年从储备中放出250-350万吨的量,到了今年,国家没有再抛储,大家都拭目以待5月份会不会抛,如果现在抛得多,明年可能就有问题,后面就更没有指望了。而且再抛的话,库存就不够了,不可能把库存抛到零,所以现在看下来,还是要看进口。今年棉花的缺口肯定在100多万吨左右,估计后面可能会抛一些,今年的缺口也许能补上,明年就很难补了,如果今年补足,明年的缺口就更大。棉花现在价格不算高,政府不打算抛储,为什么每年都是3月1日开始抛储,而今年不抛了,因为价格不高,而且之前棉花抛多了,连续抛了3年,市场压力有些大,所以我觉得等价格上涨的时候再抛储的可能性更大。 七禾网:您预计政府会怎么处理这次抛储? 陈涛:短期不会抛,最早也要5月以后,现在市场上不缺棉花,到了5月份,逐渐开始有缺口,市场整体的库存开始降下来,那时候就看抛不抛了。预测抛的可能性有一点,但是我觉得至少要看到价格涨起来再抛。就像印度一样,前面不抛,后面价格起来了,缺口大了再抛,既解决了市场问题,还能多留一点棉花明年再用,政府还能少亏一点。 七禾网17、白糖经过两年的下跌后,近来有企稳反弹的迹象。您觉得白糖有没有走到熊市转牛市的关口? 陈涛:白糖这个品种有些妖,它既是农产品,又和其它农产品不太一样,和工业也相连。白糖的持续低迷和大家没有办法预测印度的产量有关,也就是印度的产量数据不靠谱。开始大家都认为印度只多增了一点,但最后却多了20%-30%的产量,这一下全球糖就太多了。现在白糖也在去库存,但去得比较慢,从供需来讲,糖要真正涨起来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全球白糖的供应比较充裕,所以很多国家政府都在想办法,如果白糖价格这么低,是不是可以拿去做能源。包括棕榈油也是一样,甚至印尼政府曾动员老百姓不要种植了,因为已经销不出去,价格也实在太低了。当前糖的去库存比较慢,因为国内国外的缺口没有像其它的农产品那么明显。 七禾网18、在非洲猪瘟的影响下,国内豆粕的价格是否易跌难涨?下跌空间大吗? 陈涛:到目前为止,豆粕在一个低价位的区域运作,短期来看,如果解决不了猪瘟的问题,美豆的库存还是挺大的,尽管中国要补买2000万吨的大豆,但目前中国真正采购了1000多万吨,所以它的压力也是蛮大的,短期不看涨。 对于下跌空间,我觉得不会太大,例如过去的橡胶在9000元/吨左右徘徊,PTA在4000元/吨左右徘徊,跌不下去也涨不上来。因为已经没有办法继续下跌了,大家都在亏损,对整个市场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下跌空间不大,但是上涨也很难。对于这个品种,我觉得在短时间内就放弃不要交易。 七禾网:猪肉和豆粕的拐点如何把握? 陈涛:拐点是非洲猪瘟得到抑制,或者有疫苗出现。 七禾网:您觉得豆粕能下跌到什么程度? 陈涛:豆粕下跌后进口减少,压榨利润很差,如果美豆价格不跌,很多厂就会停产。接下来豆粕供应量会下降,胀库现象就不会出现。豆粕没办法保鲜,保质期只有两个月,一旦胀库就完蛋,给多少钱都得卖。为什么没有胀库出现?原因是不敢大量买入大豆。上个年度进口了大豆9500万吨左右,这个年度年只有8000万吨,最近中粮和中储粮进口了一些,压制了市场价格,但是榨油利润很差,价格再跌下去,会因为亏损没法开工,4月份大豆进口会较少。 七禾网19、近来,中国的猪肉价格大涨,由此鸡蛋、鸡肉、牛肉、水产品等成为猪肉替代消费的可能也加大了。由此,鸡蛋是否具备持续上涨的动力? 陈涛:这件事我也纠结了很久,因为现在我能想到的,能够交易的标的,不管是股票还是国外的品种都上涨了,到目前为止,唯一相关性比较大,且只稍微涨了一点的品种就是鸡蛋。我认为如果猪肉持续短缺,鸡蛋的间接替代性还是有的,毕竟鸡蛋不管是从营养价值方面还是从方便烹饪方面都很不错。但是为什么鸡蛋现货没有大幅涨价?首先,因为鸡蛋的供应比较充足,鸡蛋的库存和产量大。其次,到目前为止,大家还没有放弃吃猪肉的习惯。当然如果价格再涨上去就不好说了,比如前几天我听人说五花肉价格从10元涨到16元,但还是没有有效抑制人们消费的价格意识,如果价格涨到20元,可能不一样。我认为肉的问题不能很快解决,因为存栏数下降,将仔猪养到大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并且现在母猪也受猪瘟影响死了不少,母猪没有了自然不会有仔猪。前段时间豆粕为什么会涨,因为饲料配方开始加大豆粕的量,希望仔猪快些长大,但是再加就没有用了,因为猪消化不了那么多蛋白。接下来,随着母猪减少,仔猪价格奇贵,整个肉的量大幅减少,那鸡蛋可能就会有一波行情。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