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产业研究

中加关系紧张,菜系走向何方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4-17 10:40:52 来源:美尔雅期货 作者:姜振飞

一、中加菜籽贸易紧张回顾


自2018年12月1日,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自去年12月无端遭到加拿大扣押后,中加关系开始越发紧张。政治传导着经济,自去年12月份以来,加拿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一笔价值10亿美元合同飞了,另外基建领域,很多能源项目建设和港口工程订单都被撤回,据不完全统计统计,加拿大至少直接损失中国价值360亿订单。3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近期中国海关多次在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中检出危险性有害物质,其中一家企业检疫问题尤为严重,中国海关作出暂停进口的决定,3月26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取消加拿大第二家油菜籽出口公司出口中国许可证;4月4日中国海关向加方通报了加拿大油菜籽出口企业产品不合格问题。


二、全球菜籽产量高于近五年历史平均值,全球菜籽供需宽松


2018年全球菜籽产量7091万吨,较去年7400万吨减少4.2%,较近五年均值7070万吨增加0.3%,2018年全球菜籽食用消费量6883万吨,较去年6846万吨减少0.54%,较近五年均值6815.6万吨减少1.14%。


2018年加拿大菜籽产量2110万吨,较去年2132万吨减少1.03%,较近五年均值1936.3万吨增加9.0%;2018年加拿大菜籽国内消费量959.1万吨,较去年959.4万吨减少0.03%,较近五年均值899.9万吨增加6.6%;2018年菜籽出口1160万吨,较去年1079万吨增加7.5%,较近五年均值1058.3万吨增加9.6%。


2018年中国菜籽产量1285万吨,较去年1327万吨减少3.1%,较近五年均值1340.5万吨减少4.1%;2018年中国菜籽进口530万吨,较去年471.5万吨增加7.5%,较近五年均值457.5万吨增加9.6%。2018年中国菜籽国内消费量1845万吨,较去年1785万吨增加0.03%,较近五年均值1805万吨增加6.6%。 





三、1、2月份菜籽进口量大增,5月之后将出现供应短缺


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份进口菜籽共107.76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6.5%,其中从加拿大进口的菜籽占93%,与2018年全年进口占比持平。因中加贸易紧张,3月7日,海关因检查出进口的加拿大菜籽中含有有害物质,宣布取消加拿大理查德森企业对华出口资质,以致于目前两国油菜籽贸易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未来我国油菜籽进口数量预计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从天下粮仓数据跟踪情况来看:4月份进口菜籽36万吨,5月份进口菜籽大幅取消,5月之后仅有1万吨澳大利亚菜籽到港。近期有消息称中国将扩大进口俄罗斯菜籽规模。




四、菜籽库存维持历史高位,开机率持续下降


根据天下粮仓数据显示:2019年15周国内沿海油厂开机率9.24%,较上周12.24%,减少2.3个百分点,国内沿海压榨总量46310万吨(进口菜籽压榨83.05万吨,国产菜籽压榨2.548万吨),较上周降幅7.03%。截止2019年15周,国内沿海菜籽库存72.4万吨,环比下降4.1%,同比增加27.2%,属于同期历史较高水平;其中两广加福建菜籽库存56万吨,较上周增加18.14%,较去年同期增幅37.6%。菜粕库存2.45万吨,环比下降17.8,同比下降50.5%,菜油库存8.23,环比下降0.8%,同比增加38.5%。




五、油脂间价差扩大,市场菜油购销冷淡


中国限制进口加拿大菜籽的消息,引发菜油强势拉升,菜豆油以及菜棕油价差快速大幅走扩,截止4月12日,菜豆油价差从3月1日的1026元/吨扩大到1492元/吨,扩大了466元/吨,中间最大扩幅668元/吨,菜棕油价差从3月1日的2166元/吨扩大到2392元/吨,扩大了266元/吨,中间最大扩幅570元/吨。油脂间价差的扩大,导致菜油的市场成交量快速下降,其中2019年11周成交3800吨,12周成交2000吨,13周、14周、15周成交量均为0 。


在粕类上,由于受猪瘟的影响,蛋白饲料终端需求疲软,豆粕价格至2018年10月爆发猪瘟以来,开始震荡下行, 豆菜粕价差也开始逐渐缩小,截止到4月12日,豆粕价差为408元/吨,属于近几年比较低的位置,低于市场普遍认同500元/吨的替代标准。目前菜粕市场成交也比较冷淡,2019年14周成交1500吨,13周成交6350吨,12周成交1700吨,11周成交3700吨,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六、菜油替代品供应充裕,菜粕刚需可完全覆盖


在食用油方面,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数据统计显示:在4月份的供需平衡表中,预估的2018/2019年度菜籽油消费量525万吨,较3月份预估的570万吨,减少35万吨,主要是考虑到中加关系紧张,停止菜籽进口,导致菜油的消费量减少,另外变化较大的是,食用油由净出口30万吨变成了净进口30万吨,结余变化也从-114万吨到-160万吨。而豆油、棕榈油、花生油消费量维持不变。


与2017/2018年度相比主要是增加了棕榈油进口量42万吨,从这份供需表中可以看出,4月份预估的食用油消费,考虑了今年中美与中加最坏的贸易结果,大豆进口较去年不增加,菜籽进口量减少。按去年国内进口菜籽压榨量530万吨计算,减去今年已进口的170万吨。若今年停止进口加拿大菜籽,进口菜籽缺口将是320万吨左右(按90%计算),进口菜籽的压榨菜油将减少140万吨(压榨出油率按40%),减去国家调低菜籽油消费的35万吨,剩余缺口大约100万吨。而这个缺口如何填充。


倘若中美谈判利好,增加大豆进口,需要进口大豆大约550万吨(压榨出油率按18%)。据美国4月份USDA预测报告,全球大豆产量3.60亿吨,消费3.49亿吨,全球大豆供需依旧比较宽松。2018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920万吨,而2017年、2016年分别进口3121万吨,3548万吨,若中美贸易和解或者一定程度上和解,进口大豆压榨的豆油足可以弥补进口菜籽短缺压榨的菜油。


据马来西亚棕榈局4月份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棕榈油产量495.4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3月期末库存29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9.5%,国内棕榈油库存74.9万吨,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20%。若用棕榈油替代消费,再加上增加加拿大以外国家进口菜籽量,因此可以看出即使中国停止进口加拿大菜籽,在食用油方面,不会出现严重的短缺情况。据今年天气气候观察和实地调研结果预计今年是国产菜籽的丰收年。


在粕类方面,菜粕主要用于水产饲料,在水产饲料菜粕替代方面。豆粕无论从营养成分、吸收转化率方面以及含毒素方面都要优于菜粕,市场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刚需,最低添加比例5%,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养殖结构可以不添加菜粕,若按刚需5%计算,2018年饲料工业协会水产饲料产量2210万吨,则菜粕刚需为110万吨,而国产菜籽(主要是以小作坊为主)每年有600百万吨由于压榨,其中压榨菜籽粕360万吨,完全可以满足菜籽粕的刚需,另外中国又放开印度菜粕的进口,这保障了我国菜粕进口的来源,因此若停止进口加拿大菜籽,国内菜粕在需求上也不会出现严重短缺的局面。



七、总结与建议


总结:从全球菜籽供需来看,全球产量以及期末库存都在近几年平均水平以上,在消费端,近几年一直维持平稳状态,全球菜籽供需结构比较宽松,因此国家若停止加拿大菜籽进口,可以选择从外围市场中菜籽供需结构比较宽松的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进口菜籽。


从国内供需层面看,随着国家停止进口加拿大菜籽,油厂开工率持续下降,而菜油,菜粕成交量的冷淡,形成了菜油来源减少,去路也是减少的局面,需求端的疲软加上菜籽与菜油库存都在历史同期高位,因此短期内菜油供需结构比较宽松。


从油脂油料替代的角度分析,菜油与豆油,棕榈油的价差都在历史高位,而豆油、棕榈油的供需宽松,或将压制着菜油价格继续拉升。随着豆菜粕价差窄幅减少,豆粕替代效应凸显,随着二季度大豆大量到港,豆粕供需局面将继续宽松,或将压制着菜粕继续走高。从4月份调整的食用油供需平衡表来看,国家在考虑2019年度食用油消费配比时,是在中美,中加关系都紧张的情况下预测和估计的。而从近日中美谈判持续透出利好信号来看,中美若在4月或在5月、6月达成和解,2019年进口美国大豆量将远大于2018年进口美国大豆的量,有市场消息称,中国2019年将进口美国大豆4000万吨,玉米2000万吨。


而中国若多进口美国600万吨大豆,就足以填补中国停止进口加拿大菜籽导致的油粕缺口,再加上全球食用油供需宽松的局面,因此国家菜系政策的收紧不会导致我国菜粕和菜油的需求出现严重不足。


建议:目前菜油价格由于炒作脱离了基本面,因此菜油不宜追高,反而可以随着盘面菜油继续炒作拉升,做空菜豆油或菜棕油价差。粕类上受猪瘟的影响,需求端比较疲软,目前豆菜价差在400元/吨左右,在历史比较低的位置,豆菜粕价差缩小意味着菜粕性价比变差,并且菜粕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完全可以压缩,也就是说菜粕的消费弹性比较大,豆菜粕价差缩小,不利于菜粕消费,而由于粕类需求端比较弱,因此继续扩大的空间也不大,因此建议粕类以观望为宜。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