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业二十载,江湖易变。 2012年,王亚伟奔私,公募一哥,市场号召力空前,旗下首只私募“外贸信托-昀沣”规模刷新了私募募集历史纪录,高达15亿元人民币。 如此受追捧,岂料后来业绩不尽如人意,投资者感慨”英雄折戟,神话不再“。 2017年起,另一个名字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中——陈光明。18年底,陈光明也发了只产品,首募规模过百亿。而今年其所在公司发行的首只公募更是被超过700亿元的资金抢购。 这个市场从来也不缺钱,每个时代也不缺明星基金经理。 这里没有刻意的贬低谁抬高谁,从王亚伟到陈光明,一切都是时代的选择。 但是如果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修炼提升,任何王者也都会变为历史。 2015年以前,王亚伟的地位从未被撼动。 王亚伟自2005年执掌华夏大盘精选,短短四年净值突破10元,一直关闭申购。那时,王亚伟以擅长博重组股著称,他总能“押中”重组股。 奔私后,光景大不如前。 真的是因为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离开了华夏基金,没有了公募基金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强有力的后盾吗?其实王亚伟奔私后踩雷的,依然是一些充满争议的并购重组题材个股,很难想象是一个做“大盘精选”出身的基金经理。 靠山并不能成就一个明星基金经理,但是时代可以。 但一个时代可以成就他,另一个时代也可以颠覆他。 2015年后,监管体系趋严,退市制度的逐步完善,让上市公司凭借并购重组来实现短期内改善公司业绩,实现“山鸡变凤凰”的捷径走不通了。并购重组本质并没有错,只是曾经的玩法不好使了。归根结底还是投资土壤的改变,环境的变化让市场上曾盛行的套利机会被封杀,让大佬们曾经玩的游刃有余的投资方法变得“水土不服”了。 陈光明一跃跻身“封神榜“榜首,标志着另一个投资时代的开启。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生命周期,跟人一样,也会有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几乎是无法摆脱的宿命。 长期投资,关注的核心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经营情况,对于主营业务亏损的上市公司来说,通过跨业并购,获得收购资产并表和处置股权资产收入后扭亏后,主营业务“盈利”,可是有可持续性吗? 陈光明曾在演讲中说:做价值投资或者是做投资想靠复利增长的人,就两个因素:第一个不亏钱,第二个活得长。以是否能持续创造价值来作为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以未来的现金流的贴现占公司市值的比例来选股,使陈光明坚守了数十年后在2017年的大白马行情中脱颖而出,一战成名。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这不禁让我想到当年华尔街。 1958年,不到30岁的蔡志勇掌管着富达投资的第一只进取基金,重仓抱团明星股票,快进快出,投资回报每年超过50%,迅速吸引了许多散户投资者,基金总值几年内迅速上升到10亿美元,成为美国当时很大的证券投资基金,蔡志勇也因此在1963年便成了富达投资的第二号人物。 1965年他创设的曼哈顿基金的申购量由原定的250万份膨胀到2700万份,成为当时很大的申购。那一年,仅比蔡志勇小1岁的“股神”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不及蔡志勇曼哈顿基金的1/10。 1968年,蔡志勇把自己的曼哈顿基金卖给CAN金融公司,那时正是美国牛市即将开始衰退的前夜。那一笔交易的达成,可能是蔡志勇一生的转折点。那只基金在交易后仅过一年,便跌去了90%。他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但他财富的急速增长便也止于此。在此后的大约五年里,由于昔日的投资市场风光不再,蔡志勇的冒险投资方式导致原本资金庞大的曼哈顿基金年年缩水,业绩比绝大多数策略保守的基金都要差。 与蔡志勇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巴菲特坚守的崇尚长期、稳扎稳打的投资风格,更是他的“不贪不恋”。1968年,巴菲特通知了所有的合伙人后方才清空自己的股票,在投资界奠定了后来他人难以企及的人脉。巴菲特与蔡志勇的做人水准高下立判。也正是1969年之后的股灾,巴菲特的事业进入快车道,在上世纪70年代初买下构成了集团基石的许多股票。而那时的蔡志勇只能消逝在华尔街之外,被巴菲特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蔡志勇是激进的创新型投资者,而巴菲特就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先驱。 我们不能说巴菲特就比蔡志勇厉害,因为他们辉煌的时期不同。 我们也不能说哪种投资方法更好,它只是不同的环境下的最好。 每个时代都有显赫一时的投资“门派”。 没有哪个门派可以永远称霸江湖,一切的一切都是适应新趋势的人能最终收获更多。 从王亚伟时代的没落到陈光明时代的崛起,是一场轰轰烈烈持续了数年的投资变革。 A股的国际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从14年开始沪港通深港通,之后沪伦通,纳入MSCI和富时,QFII额度一直在增加,最近半年陆股通持续的流入,官方的持续对外开放的信号一直在增强。市场总是慢慢成长的。如果以前的市场中是一个成熟投资者被九个不成熟投资者乱拳打疯,以后局面可能是五个成熟的,五个不成熟的,甚至六七个成熟的。 虽然目前市场炒作热情依旧不减,但是另一条线,QFII和沪港通持仓的版块表现也很稳定。这两年,我们明显感觉外资开放和沪港通北上资金的影响也在增大,虽然我们还不能说A股市场接近成熟市场,但是A股国际化是未来能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崇尚长期主义、稳扎稳打的价值投资将带领A股回归理性之路。 投资也正是一场“顺大势、逆人性”的艰苦之旅。作为普通老百姓(58.100, -0.21, -0.36%)选基金,一家投资机构过往的辉煌战史、或者如雷贯耳的明星基金经理,或许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认同其背后的投资逻辑。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