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小长假开启,国内金融市场休市,但银保监会官网的一条消息却如一石击水,引起金融圈内外的极大关注。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4月,银行业保险业发布实施15条对外开放措施正在有序推进实施。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近期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认真研读“新12条”,最为市场瞩目的是,是在经营范围上取消了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允许外资银行开业时即可经营人民币业务。这在中国银行业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下一步,中国将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强制度性、结构性安排,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重要讲话释放了中方关于未来贸易协议的基本框架,对中美最近的谈判起到了积极的定调和推动作用。一系列超预期的重大改革开放“大招”果然在敏感的金融领域率先落地,并且涉及到很多是“制度性、结构性安排”。 细读金融开放的“新12条”,制度安排上,排在前面的是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过去对于单家银行投资中资商业银行,一般单一股东持股比例有不超过20%的上限要求,关联方不超过25%;实践中,也存在个别机构超过特批“越界”的情况,但总体对股权比例是刚性约束的,这次明确取消单家中资银行和单家外资银行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给银行机构之间的并购开了道口子。 观察人士认为,一方面,此举为国内银行之间的并购、相互财务投资,破除了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对外资机构的吸引力,有助于优化股东结构,缓解当下一些中小银行难以引进新股东情况,外资可能会成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来源之一。“新12条”还取消了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时须有10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和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分行的20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此外,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与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开展股权、业务和技术等各类合作,取消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审批,允许外资银行开业时即可经营人民币业务等一系列举措,都旨在扩大境内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程度。 本世纪初,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外资银行开始大批量进入中国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等发达经济区域。但由于在包括人民币业务方面受到诸多的严格审批限制,加上服务的客户面窄,网点星星点点,外资行获客能力弱,多数外资银行产品单一,水土不服,竞争力不强,人才流失严重。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近两年,一些外资银行开始陆续关闭一些亏损严重难以为继的分支机构。以江苏为例,较早进入南京的渣打银行关闭了其在新街口闹市区的网点,东亚银行关闭了在南京闹市区和苏州吴江的网点,汇丰停止了南京及南通等地6家分支机构的现金及大部分线下零售业务,花旗也有意关闭无锡分行。一位外资银行负责人说,因为能做的业务范围较窄,业务量少,零售支行普遍面临租金成本高、现金业务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因而包括恒生、星展等较早进入的一些外资银行,都被迫调整策略,剥离零售团队,关闭实体网点,业务转向以对公为主,零售转到线上去。这些年,外资银行更多的是进入新市场后策略性、维持性的,中国金融开放的“新12条”对已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外资银行来说,当然是极大的提振,他们对未来有信心。 此次除了给予外资银行公平国民待遇,信托、保险业的开放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新12条取消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信托公司的10亿美元总资产要求;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取消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在华经营保险经纪业务需满足30年经营年限、总资产不少于2亿美元的要求;同时,放宽中外合资银行中方股东限制,取消中方唯一或主要股东必须是金融机构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境外金融机构与民营资本控股的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开展股权、业务和技术等各类合作,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一切都翻开了新的篇章。 在新的全球化浪潮中,当今世界正在面对一场“新启蒙”与“旧思维”的对决。中国是顺应、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建设者,从历史的纬度看,“退群”“自闭”绝不是正确的选择。贸易增加财富,限制贸易就会减少财富。这是亚当·斯密时代就明白的基本经济学原理 。The open door will never be closed!中国绝不会退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持续一年多的中美贸易谈判你来我往,经过十多轮的角力,针对美方提出的“三个零(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两个停止(停止知识产权盗窃,停止强制技术转让)+一个允许(允许外资控股)+强化履约执行”的要求,除了零补贴和零关税这两个目前难以满足对方要求外,其它问题中方基本都给予了直接回应,并且首先从金融领域开启新一轮“超预期”的改革开放大招,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最基本的影响是,它们将直接推动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迈过深水区,确立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现代经济增长体制框架,有利于中国经济更好的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中,使开放的中国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用银保监会主席银郭树清的话说指出,进一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和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将有利于丰富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高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扩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 最近,有统计数据表明,过去的2018年, 中国30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达到惊人的14813亿元,占到全部上市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半左右。排在其后的是包括保险、信托、证券等在内的非银金融业2388亿、房地产业1949亿。三大行业利润2万亿。而今年一季度, 33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4%。与低迷的制造业相比,上市银行的营收增速超过20%的有19家,继续呈现一骑绝尘的态势。这一现象持续经年,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手头有五大国有上市银行2013年的年报,当年这五大行共实现利息净收入1.62万亿元,如果再汇总中小银行的利息收入,加上可观的息差、手续费、财务顾问费和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则银行业利润2013年已逼近2万亿大关。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来看,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中国传统“4大天王”均在列。我们经济总量约为全球的1/7,但银行业利润已占全球银行业利润的1/3强。中国银行业无疑是全世界最赚钱的银行。现在,实体实体经济较为困难,但银行家们自豪地说“开银行是躺着赚钱”、“想不赚钱都难”,一边坐拥万亿级规模的利润,一边还有人矫情地嚷嚷着“中国银行业利差水平在世界范围来看是偏低的”。近年来,各大行高管“卖萌”声不断,利率市场化乍一起步,就有人惊呼 “银行业利润反转的拐点到了”, “利差收窄了,相当部分利润反哺给实体经济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具有标准的体制内特征,系统重要性机构和大部分非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都套用行政级别。科层制特征相伴随的是,是利率市场化程度较慢,价格管制特征鲜明。改革开放40年了,包括金融业在内的许多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领域,价格改革还走在半途中。20世纪末初步建立的经济体制仍然是一种“半管制半市场”的混合体制,虽然政府和国有经济已经不再包办一切,但还是牢牢掌握着包括市场准入在内“制高点”,现行金融体制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还有很大的距离,即使已经建立起来的市场,也呈现出一种规则不清、行政色彩深厚、划江而治、牌照割据、有限竞争、为我所用的非市场化特征。国有部门过度配置资源,金融、石油、电信、铁路等重要行业仍处于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包括市场主体的垄断和价格形成机制的垄断。而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是自由竞争形成的自由价格机制,市场配置资源和激励机制的两大基础功能都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而要实现它,竞争型市场机制是基础。现行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制在资源配置中过度向行政力量倾斜,导致了对包括政府平台的过度授信和盲目融资,应该说,这种无风险套利的资源配置方式,不符合现代竞争型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当前银行业的种种问题,根本还是改革不彻底、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结果。现在到了重新用外力推动内部改革的时候了,就此而言,“新12条”具有特殊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40年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活力,使中国经济和社会蒸蒸日上,但垄断行业固步自封,保守僵化,因循守旧的管制,使得作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价格改革还没有完全实现,我们还没有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改革的过程就是放权让利,监管部门放审批权,市场要放开价格,既得利益集团要让利,阻碍先进生产力的旧管理制度和规则要重写。改革的过程就是要把行政作用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发挥海内外两个市场、各路资本、非公经济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作用,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减少政府人为管控资源、配置资源的作用,从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该说,金融业开放的“新12条”就是在金融领域厘清了症结所在,通过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激活市场,让市场充分竞争。改革的“靶向目标”更精准。用总书记的话说,“要以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扎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希望以金融开放新12条开始,围绕人民切实关心的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 40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我们短时间从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宏大的经济改革,创造了这个地球上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最丰厚的物质财富。改革开放开创了一个伟大时代,不仅历史性地改变了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格局。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以金融开放的“新12条”作为发端,一系列超预期的改革开放举措将在这个红五月闪现,中国将坚定地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道路前行。“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金融业开放的“新12条”引起了广泛关注。对岸的郭台铭惊呼“内地市场,不只会更开放,而且会有惊天动地的开放。中国内地的市场将开放给全世界。问题是台湾,我们的位置在哪里。”开放、合作、共赢,也成为两岸的共识与最强音。 如果说发端于40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伟大觉醒,而以新金融开放12条为代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将是一场新的伟大远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改革再出发”的历史选择和行动号角。40年改革开放成就巨大,并不意味着可以敲锣打鼓进入新时代。成就越大,越是喝彩连连,越是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要如履薄冰,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要有本领不足的恐慌,通过切实的改革和更大范围的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特聘研究员,高级编辑,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