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快报

外资将会是主要对手方 期货私募织网自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3-31 09:02:12 来源:证券时报

  排除掉获批参与股指期货但重重受限的公募基金,期货私募们也将主要的“假想敌”目标进一步锁定在QFII及其他外资身上。

  外资将会是主要对手方

  3月中旬由监管部门发布的基金投资股指期货指引意见稿,在确认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相关限制的同时,也进一步消除了期货私募们对公募基金的担忧。

  知名期货私募徐海鹰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虽然目前基金公司拥有更多的资金优势和人才投入,但从已发布的相关参与规则上看,估计基金公司的操作空间会相当小。“他们的操作只会是机械式的、被动式的保值行为。因此在市场出现较大趋势时,公募所采取的动作不大可能会像我们一样去做趋势投机交易,也就成不了我们主要的对手盘。”

  排除公募基金后,徐海鹰将主要的“假想敌”目标锁定在QFII及其他外资身上。徐海鹰承认,相对于QFII而言,多为“单兵作战”的国内私募机构不但在资金规模上不是对手,在股指期货实战经验和套利模型的研究上更是差距甚远。“此前QFII已经在现货市场上表现出把握市场节奏的能力。未来一旦与他们交手,我们已经做好初期‘交学费’的准备。”

  从各方信息上看,外资对股指期货的关注度已经进入预热阶段。在香港拥有分公司的格林期货董事长王栓红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近期就有海外机构频繁跟公司沟通,对中国期货市场,尤其是股指期货的推出,表现出极大兴趣。

  徐海鹰也透露,市场上的中介机构目前也已经开始加强未来给予QFII的服务配备。据其了解,部分券商如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等,就已经专门成立了针对QFII参与股指期货的服务部门。 “但我们认为未来仍应该密切关注基金交易动向,尤其是当期货持仓部位上出现一致性的变化的时候。因为相对而言,公募基金在现货市场上拥有发言权并且掌握较多的政策面信息。”

     构建“消息网”

  针对QFII这个未来“假想敌”,期货私募也谋划寻求“盘外招”加以应对。

  深圳某期货私募对记者表示,应对对手盘,首要之务就在于把握其持仓动向。要掌握这些变化信息,首先是通过交易所公开信息的分析,其次则是从“圈子里”了解的信息。而他认为,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券商或者期货经纪内部。

  “基于风险控制,上规模的外资尤其是QFII在参与股指期货时,多数将采取期现结合的操作方式。而券商本来就知道QFII的现货头寸变化,如果再结合从期货公司所了解的期货头寸,基本上就能够掌握市场上部分活跃QFII的操盘路径。”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国内资本市场深化发展,出现了一批具备较强实力的“券商系”期货经纪商,因此上述期货私募人士认为,更多的期现头寸变动的信息资源也将主要集中于这些优势券商手中。

  而对于构建“消息网”的方法,上述人士则表示,目前纯粹的期货私募多数不具备在证券市场的人脉,因此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继续强化与证券私募的合作。通过证券私募在券商内部已经营造好的关系网络,去把握未来QFII等活跃资金在期货现货两个市场中的动向。

  “三驾马车”或主导期指角逐

  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海外资金能否成为国内私募等量级的对手?

  对于外资机构参与股指期货,业内人士预测将有两种渠道。其一是通过QFII的正式渠道,即外资机构可能被允许通过使用一部分QFII投资额度获准交易股指期货;此外,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有一些对冲基金属于热钱,通过经常项目等手段进入国内直接参与股指期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张跃文2008年底曾做过研究,他认为进入A股市场的对冲基金当时的规模估计就有70亿—100亿美元。虽然两者相加的资金总量估计仍远低于目前国内私募基金1万亿人民币的管理规模,但业内人士认为,初期真正会去参与股指期货投资的国内私募仍是寥寥。因此两相比较,参与股指期货的外资资金实力并不亚于国内的私募机构。

  广发期货投资研究部王翔认为,一般而言,外资参与股指期货的积极性较高,经验丰富,交易员储备和制度建设也比较成熟,因此预计从交易量上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市场将呈现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和QFII“三驾马车”主导的格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