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水果价格上涨多为气候原因造成 物价平稳后“水果自由”可期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5-24 08:29:08 来源:证券日报网

近期,水果涨价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不少网友表示“水果真的快吃不起了”,更有网友用近来流行的“财务自由”概念引申出了“水果自由”的说法,一时间引发了舆论的广泛讨论。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北京市海淀区不少超市中丑橘的零售价都在每斤8元以上,随手买上四、五个就要超过20元。


海淀某水果店老板徐先生告诉记者,当前水果价格相比去年同期整体上涨了30%左右;就具体品种的涨幅而言,以苹果、丑橘等储存周期较长的水果最为明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5%,创下近半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包括鲜果、猪肉在内的食品项目的涨幅尤为明显。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数据,“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上周下降1.35%;但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平均价格为7.78元每公斤,比上周上涨2.5%。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60个品种当中,上周涨幅排名前五的品种的头两名被富士苹果和巨峰葡萄“包揽”,涨幅分别为5.5%和5.1%。


券商称水果涨价不可持续


“因为水果贵了,所以销量是下滑的。”徐先生告诉记者,尽管价格上涨表面上看起来有利于增加销售额,但如果考虑到受涨价而导致的销量的下降,今年的销售金额与往年同期相比,大约下降了20%。“今年开水果店没挣到什么钱,搞仓储以及囤货的应该赚了不少。”


而对于进货渠道及库存,徐先生表示,自家水果店从批发市场进货感觉还是比较容易的,不存在特别紧张的局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苹果价格的高企或与去年苹果减产之间存在关联。在我国重要的苹果产地烟台,一位有多年苹果种植培训经验的农业技术专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全国苹果整体减产约三成左右,而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天气状况不佳,比如说清明前后发生霜冻灾害,如果温度低于-1℃,对于苹果的花期是非常不利的。


在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7种水果当中,苹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品种,并且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消费和出口国,苹果产业在水果种植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7年12月份,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苹果期货是全球首个鲜果期货品种。


“面向消费者的零售价维持在地头收购价的2倍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专家说,“这当中要考虑仓储、冷库、包装和物流等环节的成本和利润。去年苹果的行情,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其实都或多或少地挣到了钱。果农挣了钱,也有了积极性。囤积苹果的冷库以及经销商也赚了不少”。


国金证券近期研报认为,5月份水果价格的涨幅符合季节规律,当前的涨价主要因为去年秋季苹果减产而导致的库存不足。随着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7种重点监测水果,接下来会集中上市,因此从经验上看,6月份至10月份7种重点监测水果的批发价格一般是下降的;当前水果价格的上涨不具有持续性。以苹果为例,预计10月份集中上市以后,10月份至12月份苹果价格会有所回落。


期货合约赋能产业集约化


作为有多年的水果罐头生产销售行业经验的烟台瑞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以水果为代表的农产品涨价,除气候因素之外,还有多年来农产品低价位运行后的反弹因素,这反映了农产品从业者,特别是直接生产者对于增收的渴求。针对这种现象,一方面,政府对于单一种植品种的宣传引导要把握好尺度,既要鼓励生产积极性,又要防止“一窝蜂”式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在订单环节不能搞形式,各方都应该落实合同的法律效力,及时支付货款,从而让种植户安心管理,让销售方安心经营。


该负责人认为,目前中国农业还是以分散经营为主,抗风险能力差,而农产品收购环节也乱象丛生;因此,不能完全靠市场调节,政府应运用科学手段,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律给予正确的疏导,逐步引导中国农业向着集约化、科学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尽管我国水果产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去年上市的苹果期货以及今年上市的红枣期货,不仅给特定产业,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自今年5月10日以来,主力合约苹果1910已经连续收出三根周线级别的阳线,目前成交价格已接近10000元每吨。无独有偶,苹果期货在2018年也经历了一轮大牛市。


业内人士指出,期货具有价值发现的功能,而以苹果、红枣为代表的一批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合约的推出,不仅能够理顺产业链中的价格传导机制,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标准化、集约化,为我国“精准扶贫”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