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板进入倒计时。5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1次审议会议公告,将于6月5日召开第1次审议会议,审议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业发行上市申请。 科创板公司怎么估值定价?这是全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科创板即将开板之际,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科创板企业的估值分化会进一步加剧,这对资本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将带来极大的挑战。 科创板定价分化将加剧 什么样的估值方法可以使科创板定价相对合理?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有哪些提高打新收益率的方法? 申万宏源证券战略业务负责人、保荐代表人屠正锋表示,从投行角度能感受到有关部门一直执行优中选优的策略,希望通过投行选出更加优秀的企业。科创板中很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可能在企业商业模式、技术还未达到所谓的成熟。目前100多家企业,肯定会出现分化,虽然是科创属性,但行业领域不同,行业周期阶段不同,定价分化会很厉害,定价会出现先扬后抑的过程,未来一定会分化,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就是筛选出真正的好企业,但这要交给市场。 前华泰联合证券资深保荐代表人王骥跃认为,定价的问题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不同的估值体系和估值方法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另一方面,A股偏筹码游戏,市场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需要观察。“越多的报价机构参与,就意味着询价的结果会更体现市场的看法。发行价、上市价,以及一年以后战略投资者退出,以及24个月投行跟投退出价格都不一样,这是市场合力的结果,不是由哪一方主体主导。”王骥跃说。 科创板适用PS估值法 兴业证券研究院大健康与消费研究中心总经理、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认为,科创板不能把PE、PB作为估值的锚,纯创新类标的锚可以有一个绝对锚,一个相对锚,把未来多年品种的爬坡期、上升期、平衡期,再到下降期,现金流折到今天是多少,作为绝对锚。一级市场定价,参考海外的案例和国内PE/VC给的价格作为相对锚。 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胡又文表示,自己经历了2014、2015年的大牛市,科创板的估值会不会回到甚至超过当年的市场估值,取决于交易环境。估值定价能力也是卖方研究所的核心竞争力。 他认为,过去几年PS(市销率,即用总市值除以销售额)的估值方法被逐步使用并推广,这是上一轮计算机市场里不太用的估值方法。但上一轮计算机行情是由交易员规则推动和市场资金面的推动,下一轮估值市场体系的重构会起决定性作用。 “美国前两大企业是云计算企业都是PS估值,正因为有这两家企业的诞生,去年美国市场诞生了一批商业体系参考对方、估值水平参考对方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会随着科创板的推出变得越来越多。”胡又文说。 富国科技创新灵活配置基金经理李元博认为,对于有盈利、有必要重资产的行业,用PE和PB的估值可以解决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公司盈利规模比较小,或者有一定的冲击性,抑或是处在研发投入的高峰期,用PS估值是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美股标志性的公司,比如说特斯拉,在第一辆车出来之后,PS估值基本上维持稳定在10倍左右。PS用现有的框架体系基本上能够解释大部分企业价值。”李元博表示。 对卖方投研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目前,科创板已经发布了100多家企业的招股书。从投行的视角来看,这些公司和以往接触的公司相比有哪些特质?研究所为备战科创板做了哪些准备,可能会面临哪些挑战? 屠正锋表示,科创板所申报的企业突出了“科技创新”的特质。“100多家申报企业都是绝对突出的,行业分布来看50%分布在信息技术,20%跟装备制造相关的,还有20%是生物医药的,剩下的是关于环保、新材料的企业,总体来看科创属性很明显,尤其是研发的强度,总体上占比是高于创业板的。我们投行在钻研企业的时候第一看重的是科创属性,其次会考虑发行条件和合规性的要求。” 王骥跃则表示,科创板的审核和此前发行部的审核有比较大的差别。从上交所发的企业问询函可以发现变化,之前证监会是围绕发行条件问问题,是否符合发行条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而科创板要求问出一个真公司,对真实性、准确性要求高,更多是对业务有了描述性的披露。 徐佳熹认为,作为研究人员,备战科创板还需要增加三方面能力,第一是知识储备,第二是和一级市场人士沟通的能力,学习投前如何给估值,怎么看项目等;第三则是规则的把控,包括交易规则和上市规则。 胡又文认为,挑战最大的就是对于卖方研究能力全方位的考验。他表示,现在上市公司的定价投行要参与。对于二级市场的参与者,投行的报告,包括卖方的报告就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这些对于卖方研究员的挑战前所未有,对于分析师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可以参与到历史性的时刻里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李元博表示,从目前预披露的100多家科创板来看,跟主板比较大的不同,大部分的公司处在高速成长期,对于成长股的投资和研究的框架,在科创板仍然是适用的。不过,在他看来,科创板也有一定挑战。因为科创板很多企业所在的领域,以前在没上市之前是相对默默无闻的,也就是说竞争对手没有看到这个市场,或者说看不起这个市场。上市之后就会面对竞争压力,这对于公司后续标的选择,或者是后续跟踪的工作的要求就更高。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