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4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管清友:做好最坏准备,争取最好结果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6-12 11:03:41 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作者:管清友

去年至今,中美贸易摩擦历经几个回合,一度剑拔弩张,一度一片祥和,一度峰回路转,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形势波谲云诡,前景扑朔迷离。怎么看?怎么办?是否山重水复疑无路?能否柳暗花明又一村?


做好最坏准备,争取最好结果


毫无疑问,中国的基本策略是:做好最坏准备,争取最好结果。过去一年,中国对美国有误判,美国对中国也有误判。国际政要和知名学者有诸多评论,国内各界公开或私下也有诸多评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总结其中,无非两大维度:价值观和利益。


需要中国做出判断和应对的是,这到底只是涉及贸易、技术的经济问题,还是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等诸多问题的战略问题?我估计,国内的主流意见是后者,战略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定性涉及到要动用多大范围、多高层级的资源来应对。目前来看,美国利用跨议题争端全方位规锁中国的目的越来越明显,从战略上应对美国恐怕是不得已之举。这或许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真正内涵。


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尽管可能面临马丁.沃尔夫所说的中美百年冲突,但不同历史阶段,经济问题和战略问题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转换。对此,我们必须以大历史观和国际格局演变的视野,提前预判和积极应对。


多国博弈的视野里去看谁损失更大


大国博弈,比的不是谁获益多、谁获益少,而很可能比较的是谁损失多、谁损失少。并且,这种博弈,是多国并存,而非简单的两国比较。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历经一战和二战,英国虽然都是战胜国身份,德国都战败,但是,世界霸权却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中国几千年的王朝争霸史更是鲜活的素材。


我们对可能带来的损失也做了测算。综合国外研究机构的观点,加征关税以及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加剧对于短期内美国经济的影响低于中国,但短期的冲击效应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扩延。拉长时间线来看,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里美国经济遭受的损失会由于投资信心的丧失而逐渐扩大,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将更为显著。经济损失方面,短期中国受到的影响分六种情形测算,最乐观是导致经济下滑0.57%,最悲观的下滑是2.60%。


当然,这些测算仅是理论上的推断。从实际情况来看,多种缓冲措施的存在会使得对经济负面冲击可能低于测算结果。一方面,贸易商在主动规避加征关税的冲击,调整对美出口方式,对周边经济体,如韩国、台湾地区和越南出口显著高于整体出口增速。而相应的,美国对这些地区进口增速则显著高于总体进口增速,显示贸易商在通过类似转口贸易的方式规避加征关税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内扩内需政策的实施以及人民币汇率贬值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加征关税对经济的冲击。


中国可打的牌仍然很多


美国对中国拥有很多优势,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国家博弈,不是商业谈判。美国在五月后明显出错牌,以至于无法收场。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予以反击。


一是战略性回旋。2018年是经济、资产市场以及民众心理受影响最大的一年,2019年即便美国再开征3000亿美元商品关税,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也很难超过2018年。目前的策略是对的,一方面是全面反击的策略,一方面是抛出方案释放善意。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讲话,说得很清楚,务实、高明。


二是可置信威胁。中美贸易磋商本质上是一场博弈战,双方会不断试探对方的原则和底线。当前,中国应展示可置信的威胁能力,充分利用农产品关税、汽车关税、稀土出口、在华企业合规审查、所持美债(极端情景下)等工具,增加谈判筹码,助力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三是不对称开放。美国的贸易遏制不只是针对中国,特朗普政府正在通过两手策略发动一场针对全球的“贸易战事”。 一手是一刀切的多边策略,一手是亲疏分级的双边策略。中国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差异化加大对其开放程度,提升开放级别,加强与欧盟、俄罗斯、东南亚、拉美等国的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


四是结构性改革。应对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关键还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情。短期,吸取日本在1980年代末的教训,防止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力度过大。同时,以特别国债等形式,支撑内需,适度松动过去几年主要领域的调控措施。长期来看,有几个事情是绕不过去也必须做的:基本社保的建设、农村土地要素的市场化、国企国资的市场化等等。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