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成立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算起,中国期货市场已走过了29个年头。虽步履蹒跚,但硕果累累。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方正中期期货公司,采访了公司总裁许丹良。许丹良是中国期货业最早一批从业者之一,方正中期则头顶“001”号会员单位的光环。 在许丹良看来,方正中期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期货业发展的缩影。近30年来,公司间并购重组加剧、监管体系完善、市场新品种上市加速、国际化程度提升、金融期货填补空白等等,期货业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自身发展不断取得进展。 “001”始末 1990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这也是中国期货市场迈出的第一步。 这一年,22岁的许丹良正好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从技术员做起,历任工程师、分厂总工程师,直至分厂厂长。不过,那个时候,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期货,更不可能想到,自己会成为“期货人”。 “进入期货市场纯属意外,自己没有什么规划。当时是在电视里了解到有家期货公司在招聘,这家公司是由物资部、商业部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字头期货公司,我比较感兴趣。后来,通过114查询台找到了公司地址,等我赶过去的时候,人家说招聘已经结束了,只有业务岗位还有”,许丹良在办公室向记者讲起初入行的缘故,“先从基层干起吧,能做领导,也能做员工。” 事实证明,许丹良的选择是对的。从1990年到1993年,短短三年之间,我国期货交易所发展到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将近1000家。当时很多人像许丹良一样,奋不顾身,一头扎进期货领域。在这几年中,中国期货市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实现了“量”的扩张。 “1994年初,国内交易所几乎没有交易量。我们当时是做外盘的,外盘也分美盘、欧洲盘,还有远东盘,例如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我是做远东盘的。”许丹良回忆说。 1994年起,国内期货交易所迅速发展,但经过一年时间,行业便进入了清理整顿期。 许丹良说,“公司旗下分支机构也面临关闭,2000多名员工只剩下不足500人。” 25年过去了,那段艰难的日子仍存储在许丹良脑海中。那时,他已经升任交易部总经理。“1998年、1999年的时候,公司发不出工资来,我作为交易部总经理,一年半没拿到基本工资。” 2000年起,历经坎坷的期货业步入平稳规范发展阶段。同年底,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成立。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期货公司——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成为“001”号会员。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几年之后,这家老牌期货公司“一分为三”了:2010年前后,演变为上海中期、北京中期和国际期货,从股权结构来看,三家公司也不存在任何关系。而许丹良所在的北京中期承继了原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业务资质和许可证,“001”号会员也落在了北京中期的身上。 “001”所承载的变迁 2000年至2010年,是中国期货业飞速发展的10年。这10年,行业贯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以期货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属性,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期货业进入了规范发展期,乱象丛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行业发展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量的扩张时期。 “2005年中期集团总部业务剥离,成立了北京中期;2010年我接手北京中期总经理一职,当时公司客户保证金规模不足10亿元,仅有5个营业部,全部人员100余人。”许丹良说,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也对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上任后,他首先考虑到公司如何顺应行业发展,做大做强,而不是延续原来的经营思路、故步自封。 许丹良的想法是对的。股指期货一方面填补了金融期货的空白,一方面为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这一年,券商系期货公司正式登场。 3年后,许丹良的管理思路得到了证明。2013年,北京中期客户保证金蹿升至25亿元,营业部扩张至13家,员工人数达到300人,在当时属于中等规模的期货公司。也就是这一年,北京中期迎来了重要机遇。 为了推动落实大金融战略,2013年,许丹良推动促成了北京中期与方正期货合并。方正证券收购北京中期60%股权,同时由北京中期吸收合并方正期货,合并后的公司更名为方正中期期货有限公司,许丹良出任总裁。很快,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峰值高达170亿元,手续费收入居行业前5名。 许丹良是一个视事业为生命的职业经理人,参加工作33年来,仅仅休假两次:一次是女儿考入北京大学,他兑现承诺与家人一起去欧洲旅行;另一次则是女儿研究生毕业,他去美国参加毕业典礼。 “001”号会员荣誉始终与许丹良相伴,可以说,“001”号会员的故事,既是他本人的故事,也是期货业近30载变迁的故事。 对于这份从事了25年的事业,许丹良不仅投入了全部精力,更是倾注了大量的感情。近年来,在带领公司快速发展的同时,他承担了更多行业责任。如今,许丹良不仅是方正中期总裁,还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理事、协会申诉委员会主任,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郑州商品交易所监事、上海期货交易所法律与调解委员会主任,北京期货商会副会长。 谈到中国期货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许丹良认为,《期货法》出台前夕是行业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梳理行业发展思路。他建议,第一,从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角度重新定义中国期货市场。借鉴国外期货市场的发展经验以及国内日益成熟的金融市场,应争取更多的创新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用金融机构属性重新定义中国的期货公司,满足投资者各种各样的风险管理需求,期货公司为其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第三,按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赋予期货公司全牌照。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