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十一大机构把脉核心资产 “贵不贵”成当前焦点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7-04 10:53: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在市场投资机会稀缺、资管业抱团核心资产的驱动下,以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恒瑞医药、格力电器等保险、医药、饮料、家电等各个行业龙头股价不断创新高。许多投资者喊出拥抱核心资产的口号。


在核心资产概念火热的关口,核心资产为何大幅涨价、核心资产的涨价能否持续、核心资产是否存在溢价、还有哪些公司有望成为核心资产等一系列问题,备受市场各方关注。尤其在核心资产贵不贵的问题上,机构之间更是出现明显分歧。


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兴业证券、星石投资、明曜投资、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11家机构,共同把脉核心资产话题。


他们认为,市场上的核心资产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关注实属正常。在经济下行阶段,资金会越来越集中到最优质的资产上。


不过,有部分机构认为,目前核心资产中存在局部过热现象,在投资上需要甄别,需要自下而上、精挑细选。


核心资产为何大涨


按照业内的标准,所谓A股核心资产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具有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治理水平优秀;三是财务指标稳健;四是具有对标全球同业龙头的能力,不能局限于某些行业或大小市值。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核心资产平均涨幅高达34%,远高于上证指数22%的涨幅。


星石投资称,核心资产普遍具有高稳定性、高ROE,今年上半年这类资产受到资金抱团。一方面是外资加速涌入A股对市场风格起到边际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是在外部贸易摩擦再起和国内经济筑底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较年初再度回落,稳定性较强的核心资产成为资金青睐的对象。


景顺长城总经理助理、研究总监刘彦春表示,“悲观情绪修正,叠加公司正常的经营发展,部分优质公司盈利、估值双升,多数公司股价上涨属于价值回归。对于部分资管人员,股票上涨是买入的唯一理由。赚钱效应显现会吸引越来越多资金关注,阶段性交易拥挤可能催生估值泡沫”。


而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随着近些年价值投资的普及,价值股受到更多资金的青睐,不论是公募还是个人投资者,参与核心资产投资的热情都很高。除了核心资产这些股票外,其他相对边缘的股票风险事件增多,炒作之风受到抑制,持股风险增加,这是经济下行阶段会出现的现象,资金会越来越集中到最优质的资产上。


平安基金权益投资总监李化松也表示,代表A股核心资产的部分公司符合中国消费升级和经济转型方向,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其相对于国际对标企业的估值水平也有折价,价格上涨具有一定合理性。


“经过外部冲击的洗礼,中国的优秀企业有望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因此,机构投资者对于核心资产的配置比例有望持续提升。” 李化松表示。


“不少消费品种之所以能强者恒强,主要是因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的龙头溢价效应。比如近期热议的白酒股,2008年以来白酒行业的ROE均值超过25%,而A股整体仅为12%左右,盈利能力明显强很多。”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黄亮说,核心资产越来越贵与机构集中持股也有关系,“2019年一季度基金重仓股中大消费类市值占比超过45%,较2018年第四季度上升近5%,白酒的持仓占比甚至创了历史新高”。


不过,明曜投资董事长曾昭雄则认为,核心资产涨价现象,与去年底以来货币供应相对宽松有关。据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货币投放积极,宏观杠杆率增加了4.5%。由于“钱多”,回购利率、支付宝等理财产品收益率、货币基金收益率等均持续下行,在实体经济难言繁荣的背景下,货币的放松导致大量资金涌入金融市场,造成了“股债双牛”,核心资产估值高企。


“贵不贵” 机构存明显分歧


对于核心资产的价格上涨后是否存在溢价,机构之间则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东方港湾投资董事长但斌告诉记者,“核心资产不是越来越贵,有些是越来越便宜。”


但斌称,他在《时间的玫瑰》里谈到的许多公司,90%的公司12年前很好,12年后更好了。从估值来说,2007年时茅台动态市盈率(PE)101倍,回头看静态73倍,如今动态约28倍;中国平安2007年时动态150倍,现在静态13倍PE;万科、招行,12年前都是40多倍市盈率,现在都10倍左右,甚至以下。


“这些公司的增长大概率还在持续,如果这些企业的增长像过去12年一样,哪怕减半,取得的回报也会超过过去12年。”但斌说。


一家深圳私募认为,有些核心资产并未被大资金充分挖掘。例如,白酒、机场和水电等行业的现金流具有永续特征,估值仍然不贵,行业盈利会向头部公司集中。目前,市场给予它们的定价并不理性,行业龙头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定价相差较大,这也为理性投资人提供了布局机会。


李化松认为,与历史估值相比,目前核心资产的估值基本处于中等水平。若横向和国际对标企业相比,估值水平较低,因此当前估值风险不大。


不过,也有不少机构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核心资产已经存在一定的溢价。


泓德基金投研总监王克玉认为,当前不少消费股公司不论是净态估值还是远期估值都有些偏贵,有可能蕴含着一定风险。


曾昭雄也认为,随着核心资产的估值不断提升,绝大部分公司股价已经大幅超越它的内在价值。市场对核心资产的追逐已经不能算是“价值投资”,更多的是“基本面趋势投资”,任何一个趋势形成后都有一个不断自我强化最终盛极而衰的过程。类似于2013年~2015年东方财富等“创业板龙头”的走势。


“目前一些上涨较多的白酒股、医药股估值处于较高水平,这些股票中积累了较高的获利盘,可能会有部分资金兑现投资收益的需求。”上述北京大型公募投资总监表示,核心资产标的股行情与市场风格有很大关联,目前核心资产还会随着市场惯性继续保持强势,成长股风格虽经调整,但仍然没有有效转变过来。目前市场增量资金还是不多,如果未来市场风格切换,核心资产可能会慢慢保持滞涨状态,而存量博弈的资金会转移到优质成长股的投资上去。


“当前时点做权益投资难度很大,很难找到估值具有显著吸引力的优质资产。预期市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波动加大、回报偏低。”刘彦春称,风格快速趋同是市场最大风险,所谓“核心资产”很多处于鸡肋状态,基于板块逻辑集中配置风险较大。自下而上、精挑细选,才有可能适当回避风险。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也认为,资金对于核心资产的一致看涨预期,其带来的溢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虽从估值来看整体不贵,例如茅台、五粮液等消费品龙头估值低于行业平均,但对于市场的一致性预期是否将长期持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仅如此,曾昭雄认为,目前A股的整体估值都偏高。其中,A股TTM市盈率中位数达到33.36倍(剔除负值),如果将负值视为高PE作排序,则A股市盈率中位数达到38.78倍,跟A股高估值的历史相比不见得贵,但横向和其他市场比并不便宜。


“我们是不会买差的公司的,但是令我们困惑的是很多我们看得上的好公司都很贵。例如海天味业静态估值已经到了66倍,市场预期的2019年动态市盈率为53倍,而与之对应的是每年净利润15%~20%的增长,这样高的估值,股息率自然很低,我不知道这样高的估值还能持续多久。”曾昭雄说。


星石投资表示,目前来看核心资产已经存在一定的溢价,以Wind白马股指数为例,当前该指数总体PE为15倍,整体估值水平虽不高,但较年初的11倍已经上行近50%,这种贵可能短期内仍能持续,但随着核心资产的性价比逐渐降低,未来将逐渐回归低风险、低收益的一般规律。


两极分化趋势将加剧


核心资产受追捧的背后,边缘资产市值则呈现大幅蒸发的现象。


星石投资认为,这一方面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资金涌向核心资产,边缘资产则遭到抛弃;另一方面,也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成果。今年以来多项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推出,“垃圾股的春天”难以回归。


在一些机构看来,市场两极分化的趋势未来还将加剧。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A股市场分化严重,特别是像茅台等消费白马股,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而绩差股和题材股则无人问津。下半年同样要采取价值投资的策略,抓住白马股的机会,做好公司的股东,这样才能真正的抓住市场反弹的机会,绩差股和题材股在下半年可能还会继续被边缘化。”


那么,未来还有哪些资产可以成为核心资产呢?这也是投资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李湛认为,确定性仍然是下一个核心资产可能涌现的主线:一是科创板方向;二是传统上短线抱团的板块,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医药和银行都存在着配置上的硬伤,预计下一阶段资金会在贵金属主题股等方向抱团。


“中高收益的成长股可能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核心资产,消费类和科技类都存在这样的机会。”星石投资称,在资产配置方面,应紧跟产业发展趋势,挖掘已实现技术突破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把握成长空间大的优质企业,比如新能源、生物医疗、高端装备等。


兴业证券研究所则认为,各个行业竞争力提升的龙头公司都有希望成为核心资产。从外部环境来看,要特别重视外资“定投”中国的现象。外资买的是各行各业的核心资产,不局限于某些行业或市值规模。外资持股比例居前的标的中,从传统周期到新兴行业,从制造业到服务业都有分布,个股层面来看也绝不都是大市值公司。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