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期货公司A股上市梦圆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7-05 12:27:41 来源:期货日报网

7月4日,期货行业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在中国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2019年第71次工作会议上,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华期货)顺利通过IPO(首发)审核。南华期货作为国内首家正式过会的期货公司,开创了行业先河。


南华期货表示,以全球化金融衍生品服务平台定位自身,从1996年5月28日成立以来,公司已走过23年。23岁,正值青壮,此次通过IPO发行审核,是南华期货行“成年礼”的最好方式。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以稳健的步伐快速成长,以更好的业绩回报公司股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南华期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南华期货申请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计划发行股数不超过7000万股。本次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具体用途包括但不限于设立子公司、增设营业网点、补充公司及子公司资本金、开展创新业务、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兼并收购等。


开创:期货行业做大做强有了新路径


从2015年7月10日报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到2019年7月6日审核通过,南华期货的IPO之路走过了4年。而期货行业则是一梦多年,今朝实现。


对于南华期货IPO过会,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认为,这对整个中国期货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对于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将会有一个实质性的推动。“一直以来,期货行业资本金偏少,整体市场规模偏小的问题,实际上限制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南华期货IPO过会,将会使中国期货行业真正融入到资本市场当中,对行业做大做强具有非常好的、实质性政策的引导作用。”他说。


A股期货公司第一股的诞生,必然将给期货行业带来新变化。王红英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期货行业将从之前的一个小众的、相对封闭的行业,走向融入资本市场整体开放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对于期货公司来说,也将真正成为金融机构,成为一个公众关注的行业公司。这对于整个期货行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利好作用。


事实上,期货行业虽然一直是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期货公司由于长期是以单一经纪业务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上市之路十分艰难,期货公司业务的发展对于融资的需求也一直很难得到认可。中大期货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景川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业务模式多元化的发展,期货公司越来越需要更多资本金来支撑其做大做强。很明显,上市是其补充资本金的重要途径,期货公司上市后,后续发展中的利润增长点和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资金的保障,这一点明显强于非上市公司。


“期货行业已经在转型升级当中,从以往单一的经纪业务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式发展,其利润的构成也将更加多元,新的利润增长渐渐凸显。”他说,“从各项多元化创新业务来看,资产管理业务将更好地为客户资产做好保值增值,为市场机构化产品化拓展更大的空间;迅猛增长的风险管理业务将更好地满足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目的,期货公司深入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也在行进当中;境外业务则可以实现金融国际化服务。这些业务有了资金的支持,都将得到更好的推进。”


挑战:成为公众公司走向开放


期货公司IPO第一股的诞生,除了会为行业带来改变,对即将上市的期货公司来说,未来也将要面对新的改变与挑战。


“显然,面对新的融资方式,期货公司需要调整自己的传统管理方式,在各个方面适应公众公司的一切要求。”景川说,同时,公司还需要在拓展新业务的广度和深度上做出不懈的努力,业务规模也需要不断得到提升。


期货公司上市以后,王红英认为,面临的最大改变肯定是从以前的封闭走向开放。“作为一个公众公司,上市以后的南华期货,将会更加具有竞争力。而公司的一些运作,如财务、商业模式的公开,也会将期货行业为实体经济服务功能的发挥等,展示到资本市场更大的环境中。”他说。


开放同时也是上市后期货公司将面临的挑战,包括商业模式、未来的利润增长、风险管理等都要全部公开化,接受社会性的监督。“这对于期货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而言,将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期货公司为了应对这样开放式的监管和公众性的关注,就必须要在人才、技术和收益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努力。”王红英说。


不过,他也表示,实际上,接受公众的监管并不是坏事情,这能够极大地提升期货公司的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回报。


作为有上市经验的期货公司,群益期货(香港)董事总经理高政雍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上市提高了公司的能见度,并且更透明财务资料,有望吸引外资投资,增加策略投资股东,合并扩大公司规模。同时上市公司也增加了各项管理成本,来符合风控、稽核等高标准的要求。公司需要审慎评估各种管理流程,不要随意增加成本,重点管理,以达到标准为目的。


南华期货IPO成功过会,也给更多期货公司带来了希望,那么通道一旦打通,未来能否有更多的期货公司在A股上市呢?


景川认为,第一家期货公司的上市,意味着期货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得到了管理层以及市场的认可。由此打开了期货行业上市的大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公司运用上市的方式来实现其融资的目的。期货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模式获得了资金的保障,行业极有可能借此东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王红英也同样认为,南华期货成功上市后,对于整个行业将会起到引导性的、标牌式的作用,它的管理模式、营运模式、商业模式等,将会引领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他同时表示,上市通道的打开,并不意味着所有或者说大部分期货公司都能够成为上市公司。“期货公司IPO通道的打开,现在来看,对管理模式比较先进、技术水平相对领先、容纳人才规模更大的公司,监管层以及公众才会投出‘赞同票’。而未来,在受到公众监管的背景下,行业内可能会产生两极分化的走势。”


趋势:期货公司上市是必然方向


期货行业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但更多期货公司想在A股上市的话,不管是期货公司自身,还是整个期货行业,无疑都还有一段路要走。


对于期货公司来说,王红英认为,想上市融资,势必要在经营模式、技术标准、人才储备和其他一些综合性管理上有一个极大的提升,并且是在符合上市公司公开、公平、公正理念要求的背景下提升。“但实际上,目前期货公司本身经营业务还相对单一,主要盈利模式还是经纪业务,部分期货公司有涉及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些业务,但是绝大多数期货公司整体盈利并不是非常理想。”他说。


具体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景川认为,首先,夯实基础的同时不断开拓期现以及资管业务的新疆土,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强化新业务占比,使得资本优势得到大幅的提升。“如风险管理业务试点5年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也已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直接抓手,尤其是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发展迅猛。”他介绍,经初步统计,目前风险管理公司服务客户2.4万多户,其中中小产业客户约1.5万户。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通过金融体系结构调整,切实改进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公司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继续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经营困难,让中小企业真正享受到金融改革的红利。


其次,增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真正做到与人才密集型的发展模式相匹配。“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景川说,目前,期货公司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从事分析研究相关工作的人员占比大约为8%,也就是全行业分析研究人员仅有2500人左右,且存在人员流失的情况。可以说,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期货公司发展的瓶颈。今后几年,期货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期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了解境内境外和场内场外市场、熟悉现货期货业务的人才队伍,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建立新型多元化期货公司的根本保证。


王红英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未来期货行业需要作出的改变,就是重视研究、重视产品创新,还有随之而来的人才、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包括未来如何去提升公司自身的效益,这些指标将成为期货公司能否通过IPO的综合考虑因素。


从整个期货行业出发,景川认为,一方面,需要增强期货市场法律法规等基础性制度供给,即不断完善交易所、期货公司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研究场外衍生品业务监管规则,统筹推进场外市场建设,规范市场运行和机构经营;另一方面,需要扩大开放,比如积极推动包括股指期货在内的特定品种对外开放,同时要做好开放过程中的制度对接,在守牢风险底线的前提下,对接国际标准,增强制度包容性,方便境外交易者入市,提升市场吸引力。持续推动期货公司积极稳妥走出去,推动境外子公司合理布局和稳健经营,提升跨境服务能力,此外,还要继续加大跨境监管合作的力度,促进国内外衍生品市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王红英也表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企业风险管理实际上作用非常突出,在此背景下,能够有一些行业领先的优秀期货公司上市也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贯彻国家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大的政策方针,未来类似南华期货这样IPO过会的公司会越来越多,中国的期货公司在A股上市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