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首发-跟风”时代,国家曾经组织过钢厂去跟四大矿谈判,当时日欧钢厂是同盟,场面盛大,结果四大矿该涨还是涨。11年前后矿价到了1200、1300元/t,也就是那个时候四大矿开始扩大资本开支,产能在2、3年后释放。 正因为四大矿低成本产能的释放(大家注意看曲线最左边的FMG、RIO、BHP、Vale),铁矿的供给曲线(现金成本曲线不断下移)才不断向右移动,全球才会在需求曲线右移(生铁产量增加是明证)的同时,还迎来铁矿价格的下行。 铁矿价格是怎么形成的呢?假如市场需要10吨矿,把矿的现金成本从1美元到10美元排一遍,第10吨钢的现金成本10美元就是价格啊,所以不应该去攻击前面成本才1、2、3、4美元的矿。四大矿扩产的意义就在于有了0.5、1.5、2.5、3.5美元的成本的矿,你买10吨,第10吨的价格就变成了5美元,买12吨也才6美元。(成本最高的那些8、9、10美元的矿其实是在中国国内,如果他们的成本降一降,矿价也有可能会降低的) 普氏指数到底有没有合理性?普氏指数是中小钢厂铁矿的成交价,国内一直说这个机制不合理,也有推出自己的指数,不知道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居然还是普氏指数,是不是存在有它的合理性?比如大钢厂其实只能用高品矿,反倒是中小钢厂灵活,高中低品矿都可以吃,它们才是高品矿需求波动的制造者。当然,如果大钢厂能想办法吃差一点的矿,也可以生产出好的钢材,那么其实也可以在短期降低对进口矿的依赖。 阴谋论就是口好锅,涨价跌价都是它。14-15年是整个行业的下行周期,铁矿价格也巨跌,但四大矿还在释放产能和扩产,加剧了铁矿的下跌,很多高成本的矿退出了市场。当时攻击四大矿的说辞是逆势扩产、挤压高成本矿山、扩大市占率,市场当时非常心疼国内的矿山,那现在四大矿“放任”价格上涨又是在引诱高成本矿复产吗,市场还记得疼爱过的国内矿山吗? 矿企利润高了就要政策来调控吗?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都是在努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利润高的不合理,自然会有新的进入者,最近难道没有发现宣布要扩产的矿山变多了吗?14、15年矿价虽然低,但仍然在四大矿现金成本曲线以上,扩产是可以增加利润、维持现金流的。今年矿价上涨的主因还是上一轮四大矿资本开支扩张带来的产能扩张到了尾声,叠加矿难,加剧了供给收缩。矿山事故的发生其实也是资本开支收缩、安全维护不足带来的影响之一。 四大矿垄断了铁矿石供应吗?还有攻击四大矿垄断的,有四家大矿山外加罗伊山和无数中小矿山,这跟垄断没啥关系了,只能说议价能力比较强,要打破这种强议价能力,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如果中国有长臂管辖权,逼迫海外的矿山分拆成小矿山。当然,以四大矿的市场占有率,他们也确实可以搞卡特尔,但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他们在搞卡特尔。 四大矿消耗了大量外汇?四大矿阴谋说、垄断说之外,还有外汇说——进口铁矿消耗外汇。中国去年进口铁矿花了800亿美元,今年可能花的更多,也许1200亿美元?1200亿美元多吗,中国2018年出境游就花了1200亿美元,怎么出境游就没有人攻击外汇流失了。况且,外汇只进不出,宏观失衡也是个问题,谁还愿意跟你做生意呢? 从供给曲线就要明白,抑制矿价的长期有效手段是扩大低成本的铁矿供给,把供给曲线往右边移动。短期的话,可以想办法降低国内矿山的成本;以大钢厂对进口矿的依赖程度,谈判恐怕很难凑效;钢厂不可能在短期转向短流程,废钢产量、电费、钢材质量、设备成本等都是问题。 行政干预确实可以短期压制矿价的,但同时也会给矿山带来不确定性,降低矿山扩大资本开支的意愿,反倒是抬高了未来几年的价格中枢。也有人说现在这个价格是投机、炒作出来的,那么到底炒作到底抬高了矿价多少,10元还是100元?干预价格带来的好处是否可以覆盖增加不确定性的坏处。 有时候人们总有很多美好意愿,比如限制最高房租可以让你租到便宜房子,但5年后你就会发现房子都破破烂烂,可租的房子变少了;搞环保限产就真的有金山银山吗,不会,企业就不想投资了。 最后,铁矿不算什么特别重要的战略资源,上一个觉得铁矿是战略资源的是印度,它的铁矿产业啊——已经残了;钢铁也不是特别重要的部门,如果重要的话,钢企的PE不会一大堆6、7倍。当然作为一个钢铁研究员,我还是非常希望钢铁有好的盈利的,毕竟几十亿、几百亿的利润去碾压那些几个亿业绩、2021年几十倍PE的高贵行业还是很爽的。所以钢企怎么才能有好的盈利呢?向南看盼望印度大力搞基建地产,想想希望渺茫;向北看美帝人民还长期生活在钢价比我们贵上200-300美金的地方,不如一起好好建设社会主义,维护世界贸易自由,突破美帝对我国钢铁长期的反倾销,哪怕多挣100美金,也是600多人民币,大家就又可以重回毛利1000的美好时代了。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