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杭州举行的“中国·浙江生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猪饲料成本指数保险产品发布会”上,浙商期货、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浙江物产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生猪产业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猪粮安天下,衍生品服务“安猪粮” 我国是重要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猪肉是我国居民主要的肉食来源,占总肉食量的60%以上,国内素有“猪粮安天下”之说。与会嘉宾表示,生猪疫病与疾病、饲料原料大幅波动、猪肉价格跌破成本价,哪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引起生猪养殖企业现金流问题。其中,饲料原料大幅波动、猪肉价格风险与“猪周期”高度相关,一旦形成“剪刀差”,企业就面临巨亏风险。 据浙江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华坚青介绍,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比例较大,可以说,如何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饲料成本,是减少养猪亏损或增加效益的主要途径。我国的猪饲料组成中,最重要能量和蛋白来源主要是玉米和豆粕,占原料成本的80%。饲料价格容易受到玉米、豆粕价格的变化产生较大波动。当猪价低位运行时候,饲料价格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去年以来,国际贸易形势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饲料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分析研究影响饲料成本的各个因素,针对性综合性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养殖企业尤为重要。”华坚青说。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大商所猪饲料成本指数于2018年11月正式对外发布以来,不仅为养殖企业提供了一个原料价格标的,也为国内生猪饲料价格相关的保险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本次会议发布的猪饲料成本指数保险就是基于该指数设计的场外期权产品。具体操作上,保险公司承保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嫁风险,同时,风险管理公司通过期货市场实现风险对冲。会上,多家养殖企业表达了投保意向,体现出生猪养殖企业对大商所猪饲料成本指数及相关“保险+期货”模式的认可。 “我们也一直期盼期货等金融行业机构有更大作为,帮助我们养殖企业减少风险。”浙江兴农发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伟在发言中提到,如果金融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在控制原料和产品两端价格风险,生产安全风险又可以通过特殊险规避,养殖企业就可以保证长期正常生产,打破“猪周期”的负面影响,做到更大更强。“我们企业不求暴利,追求平稳状态。这需要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帮助。”他希望金融机构在设计开发产品时,也注重提高终端使用这些金融工具的便捷性。同时呼吁政府对行业有所支持,不仅要支持养殖行业,也要支持为养殖提供服务的期货公司、金融公司金融行业,共同保障产业平稳经营,安全供应。 金融机构携手,创新支农在路上 实际上,国内包括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和努力支持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在产业服务过程中,场内产品精耕细作,场外补充个性化服务需要。 交易所方面,大商所已逐步构建起期货期权互换并存、场内场外兼备、境外境内互联的衍生品市场体系,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封闭的商品期货交易所向多元开放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战略转型,同时高度重视产业客户的培育和发展。具体来看,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在会上介绍,一是开展商品指数研究,基本形成覆盖大商所农产品、工业品品种的商品期货指数体系;二是推进商品互换业务发展,有力服务产业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三是产融结合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推出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王凤海强调,生猪产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商所在加快生猪期货上市的同时,坚持深耕豆粕、玉米等猪饲料品种,并正式发布猪饲料成本指数,为生猪养殖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管理饲料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太平洋产险浙江分公司农险事业部总经理曾建宁介绍,通过与期货公司合作等方式进行保险产品创新供给,金融服务机构可以从重大疫病、饲料成本、生产运营等方面为产业客户提供多方保障,解决生产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来,基于期货、期权推出的“保险+期货”产品、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模式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为养殖企业对冲风险的选择提供了有效补充。未来生猪期货上市,有了价格风险对冲工具,保障生猪养殖户生产性收入的保险产品将成为保险公司的创新方向。 他表示,这些产品在保障产业收入的同时,也为产业平台提供风险背书,通过为养殖客户提供生猪疫病扑杀保险、猪饲料成本指数保险,并通过保单质押,形成信用背书,从而提供赊销服务,为养殖客户注入流动性,有活钱可用。他表示,相信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成本及产品价格风险,可以提高养殖企业生产积极性,加大生产规模,确保市场有效供应。但同时,他也呼吁地方政府能以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补贴,让生猪养殖企业真正吃下定心丸。 对于大多数养殖企业而言,这很好地解决了价格对冲需求与衍生品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指数保险等创新模式方案的设计,其实是期货及保险机构的专业性的体现。”浙江浙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彬彬在会上表示,保险、场外期权等衍生品工具都能够起到降低经营波动风险的作用,但他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区别。保险公司相当于为产业客户作出了第一道产品适当性的筛选工作,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风险隔离的作用。而且,场外期权不仅发挥着保险的作用,更多的是一个交易工具,其使用对专业度要求较高,对于大多客户来说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接受,现阶段保险产品在客户理解工具性质上有很大帮助。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