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篇 2009年到2019年PTA产业链经历了PX产能投产、聚酯产能投产、PTA产能投产、PTA行业亏损、PTA累库、PTA产能出清、聚酯需求旺盛、PTA利润修复、PX投产、PTA产能投产的一系列过程,本文着重从产能格局变化、PTA现货定价方式、季节性结构等方面分析PTA在这个过程中的利润变化和基差变化。 这一次产业链的景气周期从聚酯端开启,2018年是聚酯新增产能集中投产的第一年,2019年是第二年,计划中的投产项目仍然不少。PTA随着需求端景气度回升,而到2019年3季度之前自身新增产能有限,库存迅速消化,预计供需偏紧下的高加工费的格局或延续到2019年3季度。 目前,PTA处于紧缺的阶段,大厂对现货的把控能力比较强,阶段性的加工利润和基差较强。随着PTA投产周期的到来,下半年PTA可能整体仍维持偏紧格局为主,但年底附近或迎来大的供需周期拐点。 1 聚酯产业链简介 1.1 PX-PTA-PET产业链 2 聚酯产业链格局演变过程 2.1 2009年—2011年上半年聚酯需求旺盛,PTA相对短缺 2009年上游PX产能经历了一轮大幅度的扩张,聚酯下游需求极度旺盛,终端的聚酯包括纺服需求增速都是20%以上。PTA产业链形成了哑铃型的市场供需结构,PX端面临过剩,PTA相对较为短缺,终端需求比较旺盛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刺激了PTA价格和利润的大幅上涨。 在定价方面,2010年由于PTA供应极度短缺,现货定价是仓库的自提价,生产商生产的货物放在仓库里,下游使用PTA是仓库自提,这种定价模式非常强势。2009年到2011年PTA的价格大幅在上涨,由2009年初的5150元/吨上涨到2011年2月15日的11850元/吨。 在利润方面,由于产能的错配导致PTA较为短缺,PTA的加工利润大幅上涨,在2011年2月11日达到了3161元/吨,随着PTA产业链利润修复,开始了新的一轮PTA产能的扩张,从2011年开始,PTA的加工利润开始大幅下滑,到2011年11月下跌至762元/吨的低位。 在基差方面,由于PTA现货较为短缺,基差趋强,基差最高的是2011年9月26日的940元/吨,最低的是2011年2月9日的-844元/吨, 2010年在宏观基本面宽松及其他有利因素的影响下,期货价格走势较为强劲,使得期货价格往往能够带动现货价格走势。而现货价格受制于下游采购积极性不足等因素,走势较为疲弱,现货-期货的价差进一步缩小,为期现套利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2 2011年下半年—2014年PTA产能扩张,利润快速回落 2009年到2011年的利润带来了2011年的产能逐步建设阶段。进入2012年之后PTA产能大幅度的扩张,2012到2014年PTA的产能增速接近20%。期间聚酯产能也随着PTA产能扩张,但是它扩张的力度相对要小。2011-2014年产业链扩张是PTA先于PX产能提前释放,且终端需求走下坡路,PTA面临原料成本端强势和自身供需端弱势的双重挤压,利润压缩较为明显。 在现货定价方面,2011年到2013年,随着供应的过剩,现货开始执行送货上门,也就是不再是仓库自提价了。2014年行业大厂执行成本定价。在产能扩张的周期中,现货价格趋于下降,由2012年2月6日的9200元/吨,下降至2014年12月25日的4520元/吨。 在利润方面,PTA的加工利润受到挤压较为明显,由2012年5月30日的1250元/吨的加工差压缩到2014年5月12日的13元/吨。 基差方面,在产能释放的过程中阶段性的供应商挺价现货缩紧,基差扩大,大趋势依旧是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价差缩小。基差波动区间较大在-306元/吨至678元/吨。 2.3 2015年—2017年行业亏损,进行了一轮产能出清 产能扩张导致行业竞争激烈以及生产利润急剧萎缩,2015-2016年上下游产业链的产能扩张能力放缓。由于行业利润亏损,进行了一轮产能出清。在PTA产能过剩的情况下,PTA供应增加,加工利润压缩,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同时PTA的加工利润和基差相对受到大厂影响较小,价差随行就市,走势较为平缓。 2015年开始执行主港自提的定价模式,逸盛确定主港自提价格,这个价格先于所有价格出来,在行业里作为标杆。2015年之后PTA现货定价采用点价的模式。PTA现货价格方面,由于供应过剩,行业亏损,价格波动幅度相对缓和,价格波动区间为最低价格为2015年8月26日的4085元/吨,最高为2018年12月6日的5800元/吨。 在利润方面,由于行业产能扩张放缓,PTA的加工差由2015年7月8日的122元/吨,扩张到2017年7月18日的1216元/吨,随着利润的修复,2017年底,福创化工、华彬石化以及桐昆累计565万吨PTA新旧产能开车,PTA有效产能和供应能力大幅增加,与此同时PTA的加工差回落至700元/吨附近。 在基差方面,2015年产能过剩的情况下,PTA供应增加,现货宽松,基差在2015年4月14日达到了低点-330元/吨,接近于无风险套利区间,随着行业产能出清,PTA基差回暖最高到2017年12月14日的381元/吨。由于PTA产能投产晚于PX和聚酯,所以近年来PTA一直维持着BACK结构。 2.4 2018年至今聚酯开启新的一轮景气周期 产业链的景气周期从聚酯开启,2018年是聚酯新增产能集中投产的第一年,2019年是第二年,计划中的投产项目仍然不少。PTA随着需求端景气度回升,而到2019年3季度之前自身新增产能有限,库存迅速消化,供需偏紧高加工费的格局或延续到2019年3季度。 现货方面,PTA延续供需定价原理,由于2018年聚酯端需求较高,PTA现货流动性欠缺,叠加供应商挺价,PTA的价格波幅较大,最低价为2018年3月29日的5405元/吨,最高价格为2018年9月10日的9320元/吨。2019年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聚酯需求减弱,叠加PX投产,在成本坍塌和需求不佳的情况下,PTA价格趋弱,价格波动区间在5430元/吨到6835元/吨。 加工利润方面,2018年由于现货流动性欠佳叠加供应商挺价,加工差波动较大,最高为2018年8月24日的2300元/吨,最低为供应商放弃挺价之后的200元/吨。2019年由于PX迎来投产周期,市场对后市较为悲观,成本坍塌下PX让利PTA,PTA的加工利润修复至2019年7月3日的2400元/吨附近。 基差方面,在PTA产能不足的结构下,供应商的控货能力增强,基差走势相对强劲。2018年上半年在聚酯投产尚不明确的情况下,现货价格略强于期货价格,随着聚酯投产,PTA现货流动性欠佳,基差大幅扩大,最高至2018年9月14日的1811元/吨。2019年由于外部环境变化上半年抢出口表现较为明显,聚酯需求增加下,PTA基差进一步由2018年底的400元/吨扩大至600元/吨。 3 产业周期中的影响PTA价格及基差的因素分析 3.1 PTA的产业链的产能周期分析 产业链产能周期通常为效益修复-产能扩张-供应压力-库存累积-陷入亏损-减产降负。2009年到2011年PTA产业利润修复,2012到2014年PTA进入产能扩张阶段,2015-2017年PTA供应压力增加,库存累积,行业陷入亏损,进行了一轮产能出清。这一轮产业复苏,起始是下游聚酯端,2018年聚酯开始投产周期,需求增加,促使PTA库存去化,利润修复,2019年年底开始PTA开始新的的一轮产能扩张。 3.2 PTA的定价机制的转变 随着由于产业链产能的变化,PTA定价方式有所改变。从初始的仓库自提定价,成本定价到现在的供需定价。2010年由于PTA供应极度短缺,现货定价是仓库的自提价,生产商生产的货物放在仓库里,下游使用PTA是仓库自提。2011年到2013年,随着供应的过剩,现货开始执行送货上门,也就是不再是仓库自提价了。2014年行业大厂执行成本定价。2015年开始执行主港自提的定价模式,逸盛确定主港自提价格,这个价格先于所有价格出来,在行业里作为标杆。2015年之后PTA现货定价采用点价的模式。 3.3 PTA的期现基差格局变化 随着PTA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不同的产能格局下,PTA现货的强弱不一,使得基差格局变化较为明显。在PTA产能不足时,主逻辑是现货不足,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定价方式以及宏观环境下,比如2010年情况下PTA期货价格带着现货价格上涨。在PTA产能过剩的情况下,PTA库存较高,现货价格相对弱于期货价格,基差主逻辑是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 PTA期现价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是受终端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有明显的季节性旺季,在国内零售方面,其在每年的5、6、7月份属于销售淡季,总有1个月的销售处于低点,但是接下来的8、9月份就将迎来销售旺季。在出口方面,纺织服装的出口旺季一般集中在3、4、5、9、10月份。PTA的现货季节性特征明显,3月份开始春季需求增加;3、4月份价差不断走强,5至7月份价格保持震荡周期;进入8月份开始,秋季纺织业需求大增,价格重新走强;旺季维持9-11月,临近11月底,订单消退。 由于PTA大厂产能集中,对现货的控制能力较强,在某些因素叠加作用下PTA期现价差有时候会出现大幅的涨跌。目前,处于PTA紧缺的阶段,大厂对现货的把控比较强,阶段性的加工利润和基差较强。 4 PTA的后市看法及策略建议 目前, PTA随着需求端景气度回升,在2019年3季度之前自身新增产能有限,库存迅速消化,供需偏紧的格局或延续到2019年3季度。PTA处于紧缺的情况下,大厂对现货的把控能力比较强,阶段性的加工利润和基差较强。随着PTA投产周期的到来,下半年PTA可能整体仍维持偏紧格局为主,但年底附近或迎来大的供需周期拐点。四季度前PTA库存或趋于去化,其中去库节奏及力度将与大厂策略高度相关,年内较多大装置尚未检修。四季度以后,预计PTA的加工利润将随着供需周期的大转变而逐步迈入长期的压缩阶段,如果两套大装置(新凤鸣、恒力)投放均相对顺利,不排除明年上半年PTA利润降至行业盈亏平衡附近的可能。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