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资持续流入A股市场势头不减,下半年又将陆续迎来多路外资排队入场。受外资普遍具有长线资金特点的影响,外资持续流入有助于改善A股的投资者结构,从而有利于改变A股投资风格;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扩大开放的趋势,这在根本上利好A股市场发展。 按照计划,今年8月份和11月份,MSCI纳A因子将进行两次权重提升。另外,在今年9月份,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将成行;而标普道琼斯指数也将于9月份正式纳入部分A股。 对此,富国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马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MSCI、富时罗素,还是标普道琼斯指数纳入A股,都将进一步推动A股国际化的进程,不断改善A股市场生态的环境,有利于在诸多层面建设我国长期健康的资本市场,也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MSCI将两次提升权重 下半年,MSCI将A股纳入因子进行两次权重提升,并最终提升至20%。有业内人士预计,8月份和11月份所带来的增量资金,将分别达17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在总体上仍高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且经济的结构性不断得到优化和调整。因此,A股市场作为新兴经济体中最重要的证券市场,是海外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时所不容忽视的。 对于MSCI持续扩大A股纳入因子,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顾慧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MSCI本身资产配置的需要,中国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理应在MSCI中占有更大权重;二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相关制度建设的完善,A股筛选好公司的能力也在增强;三是目前A股处于全球股票估值的“洼地”,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员祁宗超对《证券日报》记者也表示,由于我国拥有着巨大的消费群体以及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国内一些优质企业拥有着持续盈利能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这类企业的投资机会对于海外机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9月份两大指数“强势”纳入 今年9月份也将是我国A股市场对外开放“喜气洋洋”的月份,A股将纳入富时罗素指数至40%,而标普道琼斯指数也将A股正式纳入,纳入因子达25%。马兰预计,这将为A股带来约800亿元人民币的增量资金。 马兰对记者表示,9月份海外两大重要指数纳入A股市场,作为资本市场开放和A股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将进一步强化开放的姿态。同时,这也是加快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机制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契机。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股票金额达1.68万亿元,持有债券金额达1.82万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外资持股占比已首次超过保险,与公募基金1.95万亿元的持股规模非常接近。 马兰称,外资提高A股持股比例,将给市场带来三大变化:一是A股的投资结构、来源、理念会发生变化,自2016年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机构化加速的特征;二是投资者的“变迁”将不断提升长期ROE稳定性的估值权重;三是投机性交易行为获利难度将加大,个股更倾向于走出分化行情。 外资规模仍存较大提升空间 无论是下半年MSCI将中国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20%,还是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指数对A股的逐步纳入,均是中国资本开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这意味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使海外投资者无法忽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将日益增强。 “随着各项国际指数的发展,更多的资金会流向中国。”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将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对海外投资者持有A股的比例逐步放宽,外资投资中国的限制较前期大大降低,资金的不断流入将在全球资产配置格局上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偏平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且资本市场估值相对较低,投资中国市场将获得更大的资本回报。 “随着我国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大,外资占比逐渐提高,A股市场的整体环境也将逐渐完善。一方面,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会进一步减少,A股市场会更加市场化,交易环境会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外资的逐步进入会改变A股市场的估值结构,具有持续稳定盈利的行业龙头会更受市场青睐,平抑市场的波动和换手率。同时,也会引领市场中投资者行为,使得价值投资、理性投资更加被市场参与者接受。”祁宗超表示。 展望未来,马兰表示,参照新兴市场国家经验,资金流动随着开放政策会显现出“缓慢流入—不断扩张—收缩至平衡状态”三个过程,预计外资将成为未来几年A股市场上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目前,QFII持股比例在2%左右,尚未达到饱和状态,即使算上陆股通资金,外资持股比例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