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上涨的WTI国际油价终于喘了口气,4月7日收于85.88美元/桶,较前一天微降1.11%。 但国内成品油批发价却依然在上涨。 8日,山东东营富海石化93号国三标准汽油报价7200元/吨,较前一日上涨50元。而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此前已将0号柴油和93号油价格分别上推至6790-6820元/吨、7530元/吨。 与此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却迟迟未见动静。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实施一年多后,是否还会进一步执行下去?抑或是等待涨价窗口因国际油价进一步回落而自行关闭? 亏损 近期国内成品油批发价普涨已经逼近甚至达到了上限。 根据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国家并没有限制成品油批发价,但是国家规定成品油最高零售价,并规定批零差价之间至少要有300元/吨的差价空间,所以实际上意味着成品油批发价有一个最高限制。 记者了解到,中石油和中石化已先后下文要求上调内部调拨价从而引起各地批发价的上推。在山东,中石化甚至要求部分地区停止大单销售。 对中石化、中石油以及地方炼厂而言,炼油业务已经进入了亏损区间。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克雨表示,企业在国际油价维持高位的情况下,如果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及时调整,将给炼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 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测算,如果三地原油均价保持在79美元/桶或更高,以目前的出厂价计算,国内炼油企业加工进口原油将面临亏损,这将严重挫伤炼油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市场供应的保障。进入4月份,随着各地春耕启动、基建用油恢复、工业生产加速和车辆出行增加,成品油需求逐步提升。如果炼厂开工负荷过低,可能造成局部地区的供应紧张。 “按照国际油价推算,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炼化部门在进入3月份后已经开始亏损了,具体情况将在第一季度的财报中得到体现。”刘克雨说。 但零售价格不动,成品油批发价的上升空间已然到顶。 按照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22个交易日价格平均变化率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今年3月以来,国际油价震荡走高,截止到4月5日,三地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为82.30美元/桶,较基础价格上涨4.9%,已经达到了国家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必要条件。 但成品油调价却一直未能实现。 从去年11月9日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4个多月未发生调整,这是自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最长的调价间隔期。其间,虽然国际三地原油价格多次冲高,但均未突破4%的红线。近日国内成品油调价条件逐步成熟,市场调价预期强烈,国内汽、柴油批发价持续上涨,东北、西北等地区汽柴油批发和零售价格已接近到位价。 在4月5日之后,国际原油价格依然呈现上扬的态势,并保持在85美元/桶以上,可调价与否现在依然是一个谜。 执行? 对于外界传言正在酝酿对成品油定价机制进行调整,调价将连同调整后的机制一同实行的说法,刘克雨并不认可。 “对定价机制的实行效果进行过评估和讨论,据我所知,现在并没有酝酿对机制进行调整。”刘克雨说。 刘克雨认为,“近期发改委调价的可能性较大。”在他看来,后期国际原油价格将继续高位盘整。虽仍受到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复苏的趋势基本确立。 美国能源署(EIA)3月份发表的预测报告称:全球经济复苏将推动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上升,美国2010年石油日需求料将增长20万桶,至1889万桶,较上次预估调升3万桶。机构分析师也不断上调对油价的预期,美国能源署、高盛、JP摩根和巴克莱资本对二季度WTI价格的预测分别为80.3美元,97美元,82美元和86美元,均高于上次预测水平。 但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历史上看,政府没有在4月春耕时涨油价的先例。尽管从目前的国际油价走势看,国内油价应该调整,但成品油定价机制本身就留下了调价与否都合规的空间,是可调而不是必调。 刘克雨认为,自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以来,发改委坚决执行新定价机制,先后8次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五升三降,基本与国际价格变化趋势一致,充分显示了其政策的一致性、连贯性和严肃性。去年11月9日调价后,由于国际油价在70-85美元之间反复震荡,22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动率一直保持在4%以内,国内成品油价格有4个多月的时间未发生调整。目前,调价条件已经成熟,国家若及时调整成品油价格,将有利于体现其政策的一贯性和严肃性。 “调价窗口打开了,现在是在考验是否能够坚持执行机制。如果不坚持,如果油价继续上涨,未来出现更大问题怎么办?”刘克雨说。 但调整油价进一步造成通胀的可能一直为外界所担忧。 “上调油价并不会给通胀带来压力,因为上调成品油价格对CPI的拉动作用较小。目前CPI水平在2%-3%之间,仍处于温和通胀阶段。根据商务部和农业部发布的有关数据,预计3月份CPI为2.5%,较上月有所回落,CPI的回落将给油价上涨留出空间。”刘克雨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