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肖国平:商品收益来自哪里?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9-03 14:12:27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肖国平

2019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预热论坛——期货投资机构论坛9月1日在郑州举行。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期货投资机构论坛”上,永安国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平发表“商品投研理念与期货市场建设”主题演讲。


商品的收益来自于基差和杠杆收益



肖国平首先谈到什么样的大宗商品能够适合做期货的问题,肖国平表示,除了以前经典的理论认为的现货市场要足够大、易储存和不易变质、容易标准化、市场化程度高高外,还要能吸引足够的企业参与其中,“比如原油,如果就两三个卖家,买家也不多,相对来说在在加工环节、在参与的环节可能还有所缺陷,如果只有这么几家公司参与交割,一到交割月份的时候就容易出现价格急剧涨跌的问题。有货就是有货的价格,没货就没货的价格。”


另外,肖国平认为流动性更好也是一个品种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条件。“比如郑商所的菜粕,这个品种流动性非常好,其实它是市值比较,但这个品种这么多年给了投资者非常好的流动性,对套保商来说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种。”


“商品期货市场看起来像是实体经济的衍生品,但实际上现在商品期货市场上的品种那么多,基本已经覆盖大部分的大宗商品了。”肖国平说,他提出可以将期货市场看成是两个东西,虚拟工厂和物流集散中心。



肖国平表示,一个正向的市场应该给出仓储和利息,反向立场就是给出现货的持有收益,这就是大宗商品的基差收益。“此外还有价格的变化,推动商品价格长期上涨的因素在于通胀,而推动价格下跌的理由则是科技的进步。从长期来看,商品的收益来自于基差收益、杠杆收益。”


期货市场发展迅速,机构投资者成了主要力量



“我2003年进期货市场的时候,第一天上班就到郑州来考察小麦。”谈到这刚进入期做研究员的经历,肖国平依然印象深刻,或许很多人都想像不到,当时小麦是郑州期货市场最活跃的产品,那时候期货市场是多大规模非常小,保证金规模或许不到100亿元,但如今期货市场已有4000多亿元保证金规模。十几年的时间,40倍,虽说当前期货市场占整个资本市场的比例还很小,但是期市绝对额和品种的丰富程度,以及市场参与的程度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



“以前商品期货市场是以散户和大户为主导的市场,机构参与这个市场的很少。”肖国平说,机构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参与这个市场。但是现在,机构投资者已逐渐成为期货市场投资者的主要力量。“自从基金业协会批了私募基金的备案制度之后,私募基金参与这个市场的程度就高了很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肖国平表示,现在也带动了公募基金做商品期货ETF,还有其他的都可以参与进来,还有包括QFII,现在整个市场的主要的投资者构成就是我们的机构投资者(私募为主)。他认为商品期货ETF获批是个很好的契机,以后可能参与期货投资的公募基金会越来越多。


“目前期货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机构投资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他说,“从这个市场的博弈来讲,要大力发展套期保值,同时要大力发展市场的流动性,有足够多的实体经济参与,这样的市场才是丰富和均衡的市场。”


投研力量不足



对于期货市场的发展建设,肖国平认为目前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关于商品如何定价方面的研究文献大部分都是国外学者贡献的,国内做深入研究者少,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


“特别是商品定价方面,我们能搜到的国内商品定价方面的东西很少。”肖国平说,“在国外其实这是行业里面的小众领域,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去做研究。”另外品种设计方面和品种的研究方面,要找相关的文献都很难。 



此外,他认为期货市场国际化目前还是单向的。国际化不单需要引进来,也需要走出去。引进来实现了部分国际化,另一方面也要让国内企业走出去,很多经营国外定价品种的央企或者大型现货企业都在从事境外期货业务,但是国内机构投资者,受制于资金、制度等限制,真正能做这方面业务的比较少。国内品种有效性不足,市场相比境外更容易犯错。比如有些品种,多年来一直让套利者常年赚钱,这是品种制度的不完善。



肖国平还表示,期货市场的法律还有待完善。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国务院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为核心,证监会发布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体,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制定的自律管理规则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制度规范体系。但是,期货市场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