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大商所主办的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在大连举行。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在致辞时表示,未来大商所将不断完善玉米产业链衍生产品体系,积极推动生猪期货上市,加快研发食用酒精、工业酒精和淀粉糖等下游品种,争取早日推出玉米淀粉期权,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多风险管理工具。 图片来源:2019中国玉米产业大会 李正强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玉米期货恢复上市15周年,也是玉米市场化改革不断探索的15年。玉米是我国三大口粮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服务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是期货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 贡献“期货力量” 李正强表示,1993年大商所开业首日上市的期货品种中,就有玉米期货。在经历了全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之后,2004年大商所重新上市了玉米期货,大商所持续推动玉米期货市场行稳致远,积极为玉米市场化改革贡献“期货力量”。具体来说包括: 不断丰富玉米产业链的衍生工具和产品,为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提供多元化选择。15年来,大商所紧紧围绕玉米生产加工、饲料养殖的产业链条,在上市玉米期货基础上持续推出了与该产业链相关联的鸡蛋、玉米淀粉期货和豆粕期权、玉米期权、相关商品互换业务、商品指数,为玉米产业链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避险工具。 今年1至8月,玉米期货成交量6200万手,成交额1.2万亿元,日均持仓94万手,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46%、55%和35%,为产业企业管理风险提供了充足的市场流动性。今年新上市的玉米期权,已累计成交314万手、成交额8.5亿元,市场功能初步显现。已开展涉及玉米产业的商品互换业务21笔,推出玉米生产加工和饲料养殖相关商品指数10只,为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提供便利。 持续优化玉米品种规则制度,不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大商所坚持贴近产业需求和产业实际,不断完善玉米交割质量标准,实施“三步交割法”、延伸交割、集团交割等交割管理制度,玉米交割区域从辽宁港口扩展至东北三省一区,探索在玉米非主力合约上试点期货做市商业务,努力提升市场效率。 2018年,参与玉米和玉米淀粉期货交易的单位客户已达5687户,成交量占比34%,持仓量占比51%,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完善。近年来,玉米产业链品种的期现货价格相关性稳步提升,玉米消费量、贸易量前10名的龙头企业中、各有6家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玉米产融结合格局已初步形成。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不断创新完善玉米产业服务体系。大商所不断丰富市场服务平台,依托产业大会、期货学院、EDP培训、产业(产融)培育基地等服务品牌,加大市场培育力度,着力夯实市场基础。同时,积极推广“保险+期货”试点、基差交易试点,持续探索服务玉米产业的新模式新机制。 作为首批试点品种,2015年以来大商所已开展97个玉米“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累计超过300万吨玉米生产得到价格险或收入险保障。今年以来,大商所已有8个玉米县域试点项目、33个玉米分散试点项目和12个玉米场内期权试点项目完成立项或备案,玉米产业服务不断拓展深化。 维护市场安全平稳运行,积极促进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大商所始终把安全稳定运行摆在突出位置,为玉米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打下良好基础。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玉米消费大幅下降,不少玉米现货商运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玉米期货正逐步成为现货企业的避风港和现货产业链的稳定器。 据了解,经过15年发展,我国玉米产业成功经受住了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价格、2008年出台临时收储政策、2016年取消临储等一系列重大考验,市场化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特别是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屡创新高,服务实体经济功能逐步得到有效发挥。 推进衍生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正强还表示,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既是大商所的立业之本,更是大商所的兴业之道。下一步,大商所将紧密结合玉米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衍生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为玉米产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未来,大商所将不断推进规则制度创新。探索进一步创新交割制度、完善交割管理,推动玉米市场从北到南、从产区到销区、从水路到陆路的全面融合和畅通。 大商所还将不断扩大服务玉米产业的方式与手段。持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企业风险管理计划”试点,探索开展“新型粮食银行”试点,积极推广玉米基差贸易试点,努力形成可广泛复制的典型经验。 李正强表示,也希望玉米产业链企业更多地参与和利用期货市场,更好地运用基差定价模式,有效管理价格波动风险,推动传统贸易方式转型升级,从而不断提升玉米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