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证监会年内批复1601亿元可转债 上市公司再融资打开新空间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09-19 08:10:20 来源:证券日报网

今年以来,证监会批复可转债数量、规模大幅增加。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18日,年内获得证监会批复的可转债数量达76家,发行规模为160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批复23家,发行规模同比增加215%。


“证监会对可转债发行批复加速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满足市场需求的考虑。2019年以来A股市场有所回暖,投资者权益配置需求提升;同时,企业发行可转债热情也较为高涨。”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苏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可转债成重要再融资工具


“可转债逐渐成为重要的再融资工具。”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经过前些年定向增发市场的萎缩,很多上市公司都有再融资“补血”的需求,而这一需求集中在今年爆发;二是经过前两年的培育,上市公司对可转债的接受度大幅提高,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的积极性很高;三是相比其他再融资工具,如优先股,可转债的发行要求更低,更多上市公司符合发行条件;四是证监会对可转债发行持鼓励态度,审核周期相对较短。因此。今年证监会批复可转债的数量和规模增多。


苏莉表示,可转债放量也体现监管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证监会去年推出了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交易支付工具的试点,2019年已批复了5家上市公司定向可转债方案,以支持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做优做强。


“可转债市场扩容有助于缓解当下实体经济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中低信用评级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A股股权融资比较稀缺,可转债作为一种灵活的股权融资方式,打开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新空间。而且,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对于市场投资者也很有吸引力。在目前监管层采取多举措缓解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之下,预计可转债市场将继续扩容,可转债的配置价值也随之凸显。”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证可转债指数 月线实现4连阳


6月份以来,在增量资金入场的背景下,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样本由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转换债券组成,以反映国内市场可转换债券的总体表现)月线已经实现4连阳。


那么,为什么去年可转债还存在破发现象,而今年就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热门品种呢?在何南野看来,去年可转债破发,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认购可转债后,在上市前几日就大幅抛售进行套利,对市场形成较为负面的影响。二是受国际关系的影响,股市处于波动期,这使得很多可转债发行难度提高,破发现象一时内较为普遍。


“今年可转债成为热门品种,一是上市公司大股东抛售套利的情况大幅减少,投资者的认购信心得到稳固;二是当前股市处于历史低点,上升弹性和空间较大,持有可转债并在未来转股盈利的可能性非常高,投资者认购意愿大幅增加。”何南野说。


李湛认为,近期可转债市场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定向可转债试点的推行。去年底,证监会积极推进定向可转债用于并购的试点,今年来上市公司定向可转债方案落地增多,除了兼并收购,定向可转债在再融资方面也具明显优势,有望引领再融资市场复苏。二是权益市场回暖的带动。可转债作为一种攻守兼备的投资产品,是固定收益类投资者分享权益市场上涨红利的重要工具。


可转债后势上涨空间较大


据李湛介绍,今年来,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可转债的股性凸显,可转债价格跟随正股价格上涨,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6%,截至9月17日,全市场180只可转债(不包括退市转债)中150只实现上涨。


李湛表示,可转债作为一种兼具股债双性的投资品种,个券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是否可长期持有可转债取决于对个券的研判。当可转债的债性表现较强时,可采取持有可转债获取稳定的票息收入的投资策略。当可转债的股性较强时(即转股溢价率低),可转债价格跟随正股波动,可转债的买入和卖出时点取决于投资价值的研判。


那么可转债未来的发行还将持续高温吗?投资者是否可以长期持有可转债?何南野表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对很多政策进行了改革,预计再融资市场发行政策有可能在中短期内发生改变,定增将重新回归到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流品种,这或将对可转债发行形成分流。因此,预计定增将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工具,而可转债发行规模将趋于平缓态势。


“但是在当前时点,很多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具有长期投资的空间,未来股价上升的弹性很高,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优质公司的可转债是可以长期持有的,如果不转股,可以持有债券的保底收益,如果转股,可以享有股价上升的丰厚收益,是长期投资的良好标的。”何南野认为。


责任编辑:刘文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