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沪深两市再次大幅反弹,延续了上周五大幅反攻的态势,市场反攻的机会来临,预计11月份A股市场将迎来较好的反弹行情。消费电子、华为概念股、5G等科技板块再次崛起,带领了整个市场的回升,而科技股在前期调整已经比较充分,现在开始吸引资金入场抄底,出现较好的回升。 之前因为三季报业绩出现意外下滑,部分白马股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被称为“假摔”,为什么是“假摔”呢?我认为白马股的投资价值,并不受到短期业绩波动的影响,每个季度的业绩,实际上是一种高频数据,而这些白马股的投资价值是取决于长期投资价值的,因为短期业绩的波动导致股价的下跌,是为投资者提供抄底机会。事实上现在一些机构已经开始趁意外白马股意外下跌的机会去抄底。 白马股还是最受市场信任、业绩增长最稳定的群体。2016年我就建议大家重点配置白龙马股,即白马股加行业龙头,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真正的胜利者,也是各行各业的龙头,因为这些行业仍然是未来将会继续增长的行业。 近期外资流入A股的速度又在加快,上周外资加速流入A股市场上百亿,外资在11月份还会加速入场。10月31日,北上资金单日净流入将近74亿,刷新月内单日净流入的新高,外资对A股的抢筹越来越明显。 外资大量流入,说明外资对于A股市场的看好,另一方面,外资确实有大量配置A股的需求。11月份,MSCI将迎来历史上最大的单次扩容,无论是增量规模还是覆盖范围,都是历史最高水平。根据MSCI的消息,11月份MSCI半年度指数评估将于11月8日凌晨6:00公布,该变动将于11月26日收盘后实施,11月27日正式生效,这是MSCI今年第3次提升A股纳入比例,MSCI将把指数中的所有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5%增加到20%,同时将中国中盘A股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指数。这可能会给A股市场带来315亿美元的增量资金,约合2200亿人民币,这部分增量资金属于指数基金,也就是被动资金,无论是否看好A股,这些资金都是要流入的。MSCI将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20%之后,会引发更多的主动资金来配置A股,因为很多外资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就是MSCI指数。可以想见,年底外资还会加速流入A股市场。 外资流入A股配置最多的就是消费股,其次是金融股。外资的选股逻辑就是价值投资。外资属于旁观者清,他们不会受到国内一些消息面的影响,也不会受到短期GDP增速、波动的影响,更加看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所以他们可以更坚定的去配置这些优质的股票,哪怕这些股票的价格可能已经不便宜了,但是外资还会继续抢筹。 过去三年,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逐步深入人心,业绩优良、增长确定的白龙马股走出了牛市的走势,以茅台、格力为代表的白龙马股,股价不断的创出历史新高,把一些绩差股和题材股则明显出现了下跌。 现在A股各个板块的估值分化处于历史的高位,我建议大家关注的消费、券商和科技板块,估值中枢显著的提升,而绩差股和题材股则不断的下跌,估值受到打压。各个板块之间估值的剪刀差明显扩大,这说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正在重构。而包括外资、养老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在内的机构资金不断入场,改变A股市场的生态。可以想见未来这些绩差股的估值还会继续下降,还会进一步被边缘化,资金还会集中于业绩优良的优质股票。 投资者经过了2015年股灾之后,已经吸取了教训。对业绩的确定性会给出很高的估值溢价,而白龙马股无疑是业绩增长最确定的,在市场风格转换之后,白龙马股的股价无疑会受到业绩的驱动,不断的创出历史新高。一些白马股因为短期业绩的波动,或者是短期业绩低于预期而出现下跌,恰恰为投资者提供了抄底的机会。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有下行的压力,大多数行业出现了低迷的走势,越是行业进入到寒冬的时候,越能凸显出龙头股的优势,龙头股不仅不会受到行业低迷太大的影响,反而会趁机扩大市场份额,等到下一轮经济开启上升周期的时候,这些龙头股将会获得更大的回报,龙头股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更加确定,这就是核心资产的价值。 在外资机构投资者看来,核心资产具有稀缺性,它们的估值提升是确定的。高估值的白龙马股,在将来很难再见到低估值的机会。即使出现短期的风格转换,这些白马股出现短期回调,跌幅也非常有限。大趋势仍然是不断的上升,不断的给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 当前基金三季报已经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大幅提升到21139.5亿元,占到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4.76%。股票ETF保持逆势增长的态势,市场份额增长超过1.5倍。公募基金持有股票市值提升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对于A股核心思想的看好,以及市场的话语权提升。过去十几年,公募基金在A股市场占比是不断下降的。2007年9月30日的时候,公募基金在A股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了最高点27.93%,之后就一路下滑,相对而言,公募基金仍然有比较大的增盘空间,这也会给A股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10月份有大量的新基金成功发行,这些资金都是未来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