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别把长牛逻辑当做死扛的借口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9-11-06 10:34:32 来源:微信公众号-投资的关键想法 作者:关老板

牛市结束了吗?


牛市结束了吗?要说起这个问题,相信现在市场上会有很多的争议,但如果不对这个判断加一个时间维度的限制,那争论双方很难说服对方,我们对于任何趋势、任何投资品种的判断,如果最终要落脚在投资层面,都需要加一个时间区间的界定。从短期市场走势来看,无论国债或是国开都出现了明显的利率上行,而这种调整目前看也难言已经结束,因此需要接受短期(我们将之定义在四季度内)内已经进入熊市这一事实。但从更长一点(两个季度以上)的角度来看,市场对利率下行仍然报以较大的信心,核心仍然在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货币政策宽松,融资增速下降等等,对此笔者不反驳。


但想多说一句的是,长逻辑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投资落脚在具体的短期操作上,而是抱着一个逻辑过全年,那就需要注意自己能不能活到黎明前。卖方可以固守一个观点死不修正,但作为我们买方,不求所有机会都能抓到,但明显该躲开的还是要尽量做到,赶不上吃肉也便罢了,别还赶上了挨揍。不要把盲目的死扛坚挺当做投资你的坚韧品质,那只是不作为的借口。只有长逻辑而缺乏短期变化的投资,在股票里可能是价值投资,在债市里如果没有时刻对大趋势保持敏感度,那就是简单粗暴的无脑配置,至少在非银是不适合的。


无论是利多或是利空的很多因素,看似与市场息息相关,但实际上短期更多影响的都是情绪和节奏,或者说只是市场进行交易的借口。比如贸易谈判的进展和变化,当波动性明显更高的股票市场都已经逐步对其脱敏之后,债券市场对此的实际反应真有那么大吗?美债利率波动到底又是什么样的路径传导影响到国内市场,很复杂且绝不是简单的同涨同跌。地方债无论发与不发,无非影响了明年的供给节奏,这个情况在2018年的三季度也曾经出现过,但市场仍然会对其进行反复交易。这其中的某一个因素如果单独发生,我们可能难以及时把握,但如果发生了可预期的同时出现,比如今年9月初的时候,那么还是需要进行规避的。哪怕你认为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足为惧,哪怕你对自己的长逻辑有再大信心,尤其当你的长牛逻辑建立在简单的国别比较,建立在人云亦云的有A即有B的简单推演下时。投资必须脚踏实地,对市场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关注,毕竟羊群下被踩死的倔强者,你肯定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这一轮调整结束了吗?


那么这一轮的调整为什么不会很快结束呢?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市场的变化,无论是向上或是向下,都来自于边际交易行为的驱动,而背后便是对短期内多空因素综合判断后的结果。这一轮的调整同样如此,市场正是因为看到了短期多重利空的叠加和快速增强,因此出现了快速的抛压和止损盘。这种调整的驱动来自于市场多空情绪的变化,那么调整的速度和幅度也都与情绪有直接关系。当情绪逐步发酵且通过交易逐步释放在价格中之后,这种调整就会逐步放缓或者结束。


我们短期看到的收益率回落,则来自于这种负面情绪的短期降温,但请注意,这只是降温而不是消失,更不是转为了正面情绪。背后仍然是短期内利空因素是决定债市的主要矛盾,而利多因素仍然偏弱,或者债市对其不敏感,比如基本面仍然压力较大等。既然目前只是利空情绪的发酵后期,那我们只能看到调整速度的放缓,而并不能看到拐点。拐点的出现必须等到利多因素重新占据主导位置,这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利空因素显着消减后让位与利多,二是利多因素自身的明显增强从而再次占据主导。从四季度来看,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大,因此我们对债券利率再次下行没有太多期待。唯一不确定的是利空因素会不会再度加剧,如果没有进一步超预期的增量利空,那我们倾向于利率调整最快最多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调整力度减弱并不是接近拐点的充分条件。


“资产荒”下的资产配置


这一轮的债券调整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利率债的调整幅度明显大于信用债;二是这次利率上行是比较少见的,没有流动性冲击,没有监管政策引发,也没有基本面显着变化,更没有供给实际冲击的一轮调整。情绪和预期的影响带来了短期的快速反应,这也说明了之前利率下行至地位以后,市场继续做多的信心已经相当薄弱。因此在有了充足的调整理由之后,情绪的反转便非常迅猛。而至于第一点而言,“资产荒”仍然是存在的,但国内的资产欠配更多体现在对于过去高收益资产的稀缺,而并非全面性的无资产可配置。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无风险利率的上蹿下跳,也无法改变债务类资产的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趋势,风险溢价尤其是民企被挤出后的信用溢价,实际上是机构行为趋同下的一致选择结果,对于这些债务资产的普遍性认可也就决定了其收益回报率难以反弹。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也决定了信用资产的溢价在不断降低,LPR的加点回落也是其中之一。


股票市场的同仁们明显比债券从业者滋润一些。即使风险偏好始终难以回升,但也很难进一步回落;尽管企业盈利整体仍在下行,但完全可以通过龙头个股的优选来跑出优秀的绝对和相对收益。因此股票市场似乎已经完全进入了轻大盘而重个股的时代。市场之所以出现如此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投资者对于盈利质量的重视程度似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动辄以“价值投资”来标榜,其背后实际是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持续弱化,从而凸显了个股研究和盈利跟踪的重要性。从影响股价的三个要素来看,由于风险偏好始终压制在较低水平,而无风险利率在经历了2018年的显着下行之后,2019年的想象空间已然不大。当这两个要素的波动性和想象空间都较为有限的情况下,市场很难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去交易预期,因此这种预期很容易被证伪。在目前两个因素都很难有大的变化背景下,市场更多的期待只能转向了盈利,尤其是确定性更高的龙头公司盈利。但仅仅依靠盈利,很难有整体性的牛市,而只能是局部性的机会,这也是市场高度重视盈利,淡化指数的原因。


市场对于龙头公司的认可和扎堆导致风格难以切换,对于个股的集中持有和密切跟踪是股票经理们的核心工作。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盯着盈利就够了,市场低于风险偏好和流动性的反应仍会体现在估值上,而估值对于股价的影响程度仍远大于盈利变化。我们需要自下而上的挖掘个股,也需要自上而下的把握全局。


笔者有两点感受供参考:一是对于大趋势的判断仍然必不可少。宏观层面的影响仍然重要,比如目前的“类滞胀”对股债都会有持续性压制,比如无风险利率上行对于估值的整体影响等等。行业层面同样如此,我们目前对于科技和消费的无限推崇,对于地产产业链的持续规避,背后无疑都是投资者对经济转型在不同阶段下的不同认识的体现。二是过去我们对于个股的期待是业绩同比增速的加速度上升(或者说二阶导的向上),但在整体经济和盈利放缓的大背景下,再去追求二阶导还能向上未免苛求,现在抱团的很多龙头其本身的盈利增速并不能加速,而只能维持甚至小幅放缓,但其依然受到追捧,核心原因在于相对比较。在整体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如果能挑出业绩增速可以维持或者下滑相对更慢的行业、个股,如果再有较强的确定性,那无疑便是市场的宠儿,因此业绩增速的相对表现可能比过去的二阶导更为重要。


还有转债市场,实际上这个市场的二八分化并不比股票市场好多少,甚至更为明显。很多转债在上市后一路上扬,在转股期开始之前就早已达到了触发赎回所需要的价格,因此进入转股期也基本等同于接近强赎。这样的转债一旦在合适的价格加仓且能拿住,那么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更多的转债确实始终在90-110之间的“冷宫”区域徘徊,或者是正股跌跌不休后,仅靠债底撑着,或者是正股始终疲软,也不能给转债有效的支撑。这类转债的占比实际是比较大的,持有的效果也都差强人意。这种分化背后实际上仍然是对于正股的判断和认可,转债投资者更需要以接近正股的研究思路去对待转债,对于好的品种敢于加仓和坚定持有,对于差的品种则坚决回避。


过去类指数化的转债配置在目前200多支存量的情况下,基本不现实,因此挑出好品种仍然是第一要务,缺乏优质品种的情况下宁可降低仓位,宁缺毋滥。卖方动辄一篮子的推券对于买方而言作用实际有限,防守性好的品种可能就是不跌而已,但也很难上涨;均衡性的品种可能始终不温不火,拿的久了甚至可能亏钱。因此这种分类推荐,大而全的标的篮子,对于买方选择而言意义不大。更有某家大卖方(该机构本以基本面研究扎实细致而在市场获取口碑,当年国内基本面为主的卖方研究也是从该机构开始做起。)的转债研究中,动辄以跟踪某某营业部主力资金为得意之作,以分析短期K线为擅长之举,这种角度的卖方研究确实做到了另辟蹊径,但实际效果很难评判。这种过于追求技术分析和短期趋势判断的研究,非常适合去券商营业部巡回宣讲。对于机构投资者,笔者建议还是谨慎参考。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