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30日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期间,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衍生品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开放发展阶段,当前正面临着全球政治、经济和产业环境的深刻变化;为此,衍生品市场要破解“两大矛盾”,打造期货、期权和互换工具体系完整,期货与现货市场连通、境内与境外市场连通的“一全两通”新局面,通过高质量的衍生品市场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衍生品市场 面临诸多挑战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衍生品市场已经进入了多元开放的新发展阶段。在新时期,衍生品市场所面对的发展环境正发生巨大变化。“我们正处于世界大变局中,既有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李正强表示,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和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全球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产业格局和经济治理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我国需要解决如何构建国际贸易新秩序、如何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大变局、大趋势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为风险管理市场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同时,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运行平稳、结构完整均衡、价格反应灵敏等要素,也需要实体产业具有很强的风险管理能力。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金融业应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服务,除了解决资金融通问题外,还要为实体企业提供高效的风险管理服务,解决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衍生品正是管理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目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支付、储备中的比例还比较低,人民币国际地位与我国GDP、我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不相匹配。这需要以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为基础,推动人民币国际计价、结算、储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突飞猛进,为传统金融业态带来巨大冲击,未来可能推动交易方式变化。“对于新兴技术,我们仍处在跟随、模仿阶段,必须积极拥抱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新技术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他说。 “我们由过去单一封闭的落后状态进入了多元开放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历程让我们加深了对‘四个自信’的理解,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李正强介绍说,强调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强调风险防范,是我国衍生品市场独特的发展理念和规划,其监管体制、监管模式也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监管机构的认同。 市场发展 亟待破解“两大矛盾” 虽然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有目共睹,但是相对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对于国家战略推进,衍生品行业的服务能力、服务方式还面临很大挑战。 李正强指出,当前衍生品市场存在两大主要矛盾:从外部看,主要是实体经济巨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与衍生品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从内部看,主要是过去30年形成的适合单一封闭商品期货的工作思维、工作习惯、工作能力还不能够适应多元、开放发展新形势的矛盾。 “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还具有不充分、不平衡、不完善的特点。”李正强指出,“不充分”体现在很多大宗商品领域还没有上市衍生品工具。“不平衡”体现在,一方面商品期权市场发展滞后于期货市场,目前国内仅有6个商品期权品种,期货与期权市场规模和发展程度“不平衡”。另一方面,我国衍生品市场存在“自然人客户多,产业企业、金融机构等法人客户少;贸易商多,生产商少;境内客户参与多,境外客户参与少”的“不平衡”局面。 改变上述局面,关键是要建设衍生工具齐备、产品种类丰富、运行安全高效、功能发挥充分的高质量衍生品市场。“发展与我国经济地位、经济需求相适应的衍生品市场,推动形成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中心和全球风险管理中心,以推动更多国内外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进一步改善市场结构,发挥市场功能。同时,以人民币计价的衍生品价格能够更好地反映我国真实需求,提高‘中国价格’在国际市场定价中的影响力。”李正强指出。 目前我国衍生品市场正处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下一步要在巩固多元开放转型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充实多元开放内涵,争取未来3年至5年在主要品种上实现“一全两通”。“一全”,即期货、期权和互换工具体系完整;“两通”,即期货与现货市场连通、境内与境外市场连通。通过构建“一全两通”新局面,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衍生品价格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李正强强调,衍生品市场要以科技促创新,借助金融科技实现技术变革、业务变革和运行管理变革。未来,通过智能合约、移动清算等新科技手段改善交易、清算、交割和风控业务,探索新业务模式、建设新市场生态。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