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1月份全国期货市场(含商品期权)交易规模较上月有所增长,以单边计算,当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约3.9亿手,成交额约27.3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1%和30.80%,环比分别增长36.09%和29.33%。前11个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约35.76亿手,累计成交额约262.7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01%和36.67%。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前11个月商品期货期权市场成交规模增速稳中有升,国内期货期权市场稳步发展的基石仍是商品期货市场,同时金融期货市场成交规模增速也再次加快。 11月期市成交规模同比增长超三成 分交易所看,11月份,上期所成交量约1.37亿手,成交额约8.87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5.18%和32.47%;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交量约207.68万手,成交额约0.85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0.53%和3.10%,同比分别下降54.25%和59.85%,环比分别增长12.75%和5.57%;郑商所成交量约0.88亿手,成交额约3.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22.57%和11.73%,同比分别增长14.46%和9.26%,环比分别增长21.92%和18.07%;大商所成交量约1.57亿手,成交额约7.6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0.18%和28.05%,同比分别增长70.69%和41.56%,环比分别增长49.98%和57.24%;中金所成交量约599.06万手,成交额约6.73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1.53%和24.65%,同比分别增长99.72%和144.02%,环比分别增长24.98%和26.37%。 国都期货金融期货研究员张楠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交易所成交情况来看,相较10月份,规模上升显著的主要为大商所,其中棕榈油月成交量激增,环比增长304.08%,同比增长727.47%,占全国份额迅速提升至9.92%;豆油月成交环比大增111.35%,占全国份额达3.82%。上期所中,成交规模增加的主要品种包括燃料油环比增长99.65%、橡胶环比增长94.81%。 “11月期货市场成交情况维持了今年以来的均势,11月单月成交量同比增长30.11%,前11月同比增长30.01%。”智阳研究院院长相阳说。 沪镍一波大跌为何能登上成交额榜首? 从价格涨幅看,11月全国期货市场中,价格涨幅居前的主要品种为螺纹钢、棕榈油、20号胶、焦炭;跌幅居前的主要品种为沪镍、鸡蛋、燃油、豆粕、甲醇。其中,棕榈油延续了单边上涨态势,成交量迅速放大同比增长逾7倍。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以来沪镍走出一波流畅的下跌行情,整个十一月跌幅超15%。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昨日中期协11月期货市场交易情况统计中,镍高居上海品种成交额榜首。大跌的沪镍为何如此受市场青睐呢? 张楠分析表示,沪镍期货单边下跌势头较猛,主要由于镍矿进口仍在上升、港口库存积压,同时下游需求疲软。 东证期货有色金属高级分析师曹洋表示,虽然印尼2020年开始禁止镍矿出口理论上将造成明年2000多万吨的进口缺口,但考虑到库存和其他国家的补强效应,年底至明年一季度,国内不会出现实质性缺矿。“多头与空头核心驱动在基本面上均不充分,短期对不锈钢市场的担忧经过市场情绪渲染,在价格上面已经充分甚至过度得到体现。多头的主线逻辑仍有观察发酵的空间。大方向上面,我们认为应该由空头思维逐渐转向多头思维,操作上更多考虑中线逢低做多的布局。操作层面,由于今年镍市行情受情绪驱动明显,我们建议右侧交易为主。”曹洋说。 而对于其他涨幅较大的品种,螺纹钢在10月大跌后回暖,随着各地区秋冬采暖季政策落地、房地产数据超预期等,钢材供需关系不断改善,螺纹钢主力合约涨近9%。张楠表示棕榈油在11月备受关注,资金疯狂涌入,价格强势拉涨,主要原因在于今年厄尔尼诺造成东南亚降雨减少,干旱导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棕榈油的产量减少,推动棕榈油价格上涨。 此外,相阳表示,大部分有色金属成交量依然低迷,仅有镍成交量维持在高位,但沪镍指数单月跌幅达到17%。黑色金属和化工品交投相对保持平稳。此外,虽然股市行情维持在区间振荡,但金融期货方面仍然延续了复苏态势,IF和IC仍然是市场更偏爱的品种。 12月期市关注三个重要事件 展望12月期货市场运行,张楠表示,值得关注的事件如下:一是限产落地情况,秋冬采暖季到来,后续需关注在高利润刺激下各地区采暖季政策执行情况对黑色产业的影响;二是春节接近,受部分港口封航影响,港口到货再度出现延迟,带动部分化工品上涨,后续需关注运输方面进展。 相阳还表示,由于2020年春节较早,农产品的需求炒作有望提振市场情绪。而工业品则面临需求淡季和稳增预期的对立,关注黑色金属需求题材和化工品的供给题材扰动。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