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发改委批复的基建项目已超过50个,总投资额超1.3万亿元,从项目类型来看,多集中在城市轨道、机场扩建、煤矿等领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短期经济运行有重大影响力。 投资拉动对政策敏感度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六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论在新环境下的重要补充。而此番强调“稳”字当头,并不只是单纯地追求将经济数据稳定在一定区间,更多的是要求各个模块都能稳定、健康地发展,在稳投资方面更是如此。 王青表示,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上仍处于20%至30%左右,是仅次于消费的经济增长支柱。更为重要的是,在消费相对稳定、外需波动较大的背景下,政策敏感度相对较高的投资往往能够成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力量。 国新未来科学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实现高效投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总的来看,我国已逐步进入由投资规模驱动向规模和效益同步驱动的发展阶段。投资一方面可以确保经济平稳增长,不断补强交通、能源、公共服务等传统短板和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短板;另一方面可以持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稳投资政策逐步发力 今年以来,稳投资政策逐步发力。今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提出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随后,部分领域的资本金专项债案例也相继落实。 11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文件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投资权益,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好社会股权投资资金,发挥其作为资本金的撬动、放大作用,切实促进有效投资。 王青告诉记者,以上措施主要针对今年以来制约基建投资增速的资金来源瓶颈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以来的稳投资政策仍然体现了“有保有控”原则:一是在支持基建投资的同时,继续对地方政府隐性负债保持高压态势;二是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这意味着今年监管层更加重视在稳投资和防风险之间把握好平衡,不搞“大水漫灌”的决心很强。 徐光瑞表示,今年以来,政府在投资领域的政策措施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确保基建投资,不仅体现在下半年加快了铁路等基建项目的批复速度,也体现在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方面;二是提高有效投资,促进投资效率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加大补短板力度,并发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设施建设;三是优化投资环境,推动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促进经济发展的投资,包括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鼓励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等。 明年投资将呈现三大特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10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442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领域。 就明年稳投资的方向,王青表示,预计明年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不会减弱,制造业利润下滑势头有望扭转,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其次,金融对制造业投资、特别是对民营及小微企业投资的支持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预计2020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将是大概率事件。在基建投资方面,2020年房地产市场有望保持稳定运行格局,房地产投资增速不会从当前10%左右的水平上明显回撤。整体上看,在一系列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支撑下,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比今年加快3个百分点至4个百分点。确保在收官之年实现“GDP十年翻一番”的目标。 唐川告诉记者,整体而言,明年的投资将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重交通、重通信;二是重均衡性;三是严格执行党中央相关政策会议所强调的“适度发展”和“不搞土地财政”的思路。 “展望2020年,投资主要有三个发力点,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精准补短板力度,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持续优化投资环境,不断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三是进一步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壁垒,加快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通信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力度,持续增强经济活力。”徐光瑞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