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保存、加工和服用的过程繁琐,让传统中药汤剂较难成为患者的最优选择。而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因更加便利得以推广,销量增加,再加上政策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不少中药企业也看中了这一市场。 近日,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以岭药业”)发布公告称,其获批增加石菖蒲等237种中药配方颗粒,自此,公司共有646种获批的中药配方颗粒。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至少有60家企业获得中药配方颗粒试点资格,A股上市公司中也有30多家药企已在布局或即将布局中药配方颗粒。 小颗粒,大增长 中药配方颗粒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免去了传统中药煎煮的过程,且方便携带。 某大型中药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中药配方颗粒自身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患者会选择购买配方颗粒。现在很多县级的中医院已经不卖中药材了,只卖配方颗粒。而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提倡中医药发展,未来为了降低患者负担,预计配方颗粒大概率可以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对于资金雄厚、发展方向明确的大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越来越多中药企业开始布局配方颗粒领域。 该负责人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潜力大,但参与企业很少。 某医药行业分析师也表示,现在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在饮片市场占比并不高,不足10%。由于配方颗粒优势明显,加上医保报销、省内试点等利好政策落地预期,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具备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目前,不少中药企业处于准备阶段,随着生产端及终端市场的的逐步放开,中药配方颗粒的成长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记者注意到,在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中销售规模较大的几家上市公司,近年来业绩增速都远超规模相当的其他中药企业。 以业内龙头中国中药为例,据Wind数据显示,其2019年三季度营业收入为69.4亿元,同比增长27%;而与其规模相当的同仁堂、济川药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4.95%、2.85%。 此外,红日药业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实现营业收入36.02亿元,同比增长18.89%,其中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营业收入约占总收入一半以上;而与其规模相当的仁和药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4%,益佰制药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84%。 红日药业也在财报中表示,中药配方颗粒顺应产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力强劲。 政策存不确定性 直到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仍相对封闭。 自2001年《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出台至今,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一直处于试点阶段。目前拥有全国试点生产资质的企业只有广东一方制药厂、江苏江阴天江制药厂、广东三九药业、四川新绿色药业、北京康仁堂药业(红目药业子公司)和培力(南宁)药业6家。近几年,部分地方省级层面政策开始松动,才将这个封闭市场撕开一个小“口子”。 记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北京、浙江等个别省市明确将配方颗粒纳入医保;黑龙江、福建等省市明确配方颗粒不纳入医保范畴;其余多数省份没有明确规定,配方颗粒参照饮片进行管理,即纳入医保报销。此外,还有部分省份仅把省内企业生产的颗粒产品纳入医保,如在河北只有神威生产的颗粒在医保范围内。 据此前记者从医保价格谈判现场获得的消息,三年后,省医保目录将与国家医保目录合并。也就是说,若中药配方颗粒三年后仍没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也将被省医保目录“踢出”。 这无疑给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中药配方颗粒最终能否如药企所愿,顺利进入医保?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事管理与法律系专家吴颖雄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要看未来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医保的政策走向。虽然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潜力很大,但来自各方的阻力也很大。国家对中药配方颗粒的推行还是应当谨慎。 吴颖雄指出,尽管现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较深厚的技术积累,但患者拿到手的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饮片,而是经过提取、分离等生产工艺后加工制成的颗粒,这可能会令患者产生疑问:少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煎煮过程,经过提取的颗粒能否达到同样的药效?在配方颗粒未来发展过程中,技术层面上,应该对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成份、药理、药效及等效性,使用更先进、更科学的分析技术,进行更深入的对比研究;对中药配方颗粒单煎合并与复方汤剂共煎方式进行临床疗效差异性研究。在政策层面,需要尽快出台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以规范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