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18年的单边下跌,2019年A股市场明显回暖。上证指数涨幅超过20%,创业板指更是大涨40%。私募基金熬过寒冬之后,不仅业绩明显提升,募资压力也小了很多,对2020年表现出更强的信心。 寒冬后私募开始“复苏” 八成私募获正收益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9年前11月,股票策略私募录得22.29%的平均收益率,领跑八大策略,第二位的复合策略平均收益15.49%,组合基金、事件驱动分列三四位,平均收益率均超14%。排名靠后的为固定收益策略,平均收益率6.44%。 好买财富私募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今年股票类私募业绩整体更优,相对来说债券策略业绩比较平庸。 不过整体来看,无论何种策略,大多数私募今年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八大策略私募的正收益占比普遍在八成以上。记者采访的多数私募对今年的表现都比较满意。北京某私募负责人表示,客户对今年的业绩很满意,超出年初预期业绩目标。 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透露,今年业绩相当不错,平均收益率在60%以上。盈阳资产总经理傅夷透露,2019年的行情和收益超过了预期,由于把握住了市场活跃带来的机会,今年公司多数产品收益在40%至70%之间,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由于行情回暖、市场赚钱效应提升,相较于2018年寒冬,私募行业2019年逐渐复苏,不少私募交出好业绩。 傅夷指出,从指数涨幅看,2019年是能在A股历史上排进前20%的好年份。但参照的基础是过去三年、尤其是2018年极度压抑的市场行情。他认为2019年对于私募来说是一个从生死边缘挣扎离开并得以休养生息的阶段。 林存表示,今年行情热点比较多,私募行业相对过去三年明显得到喘息,相当多私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盈利。据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分析,大部分股票策略私募已经收复了2018年的亏损。 与此同时,私募的募资情况也在好转。和聚投资表示,基于市场反弹带来的赚钱效应,相较于2018年,今年客户的关注度及认申购热情都有一定的回暖。 傅夷表示,虽然公司2019年没有进行募资,但产品规模还是有不小的增长。“大半是因为净值回升,另外一小半是投资者主动找上门。今年我们接待了很多机构和FOF尽调,出于对规模的控制没有发太多产品。但我们看到,私募只要业绩过得去,都能募到钱。尤其量化对冲策略的私募今年吸收了大量打破刚兑后的低风险偏好资金。” 奶酪基金总经理庄宏东告诉记者,今年募资情况好于去年,预计股票多头明年会更受欢迎。“年末少部分客户出于年底资金需求或者落袋为安的考虑选择赎回,但也有申购的资金进来,总体上还是净申购,赎回压力不大。”他认为,随着市场行情回暖,波动率收窄,股票多头策略相对优势凸显,客户风险偏好也有一定修复,最近有不少合作渠道对价值投资的股票多头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预计明年股票多头产品市场比今年还要好。 北京某私募负责人表示,今年新产品发行和募资都有显著增长,老客户申购积极性高,没有赎回。涌津投资谢小勇表示,虽然投资人信心依然不足,但相较去年有所改善,管理规模有所增长。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一位高级分析师表示,行业整体改善幅度较大。“从新发基金来看,2019年每月发行数量基本都保持在1000只以上,而2018年仅有3月至5月的月度产品发行量超过1000只。去年四季度募集情况非常糟,除了市场总体表现欠佳外,资管新规的威力不小,银行委外资金大幅度萎缩,固收类产品为主的私募受到很大影响。今年以来,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业务开始逐步拓展。” 两极分化加剧 价值投资更受关注 虽然私募行业整体情况在2019年有所复苏,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状态。 林存认为,业内情况参差不齐,择时投机的私募业绩波动大,老牌私募也不见得业绩都好。投资人对波动有惧怕心理,造成“活水”还是很难流向股票型私募。“我们的成绩不错,但代销渠道并不畅顺,销售不给力,因此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去做市场营销。希望未来市场环境能有所改变,让我们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 曾令华指出,目前私募行业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行业并没有全面性回暖。公司好、业绩好的私募比较受关注,平庸的就比较难做。今年二级市场权益类私募规模并没有增长,而是平稳中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经过2018年的单边下跌,产品净值回到1之后,很多投资人选择了赎回。” 庄宏东也观察到市场发生的一些变化。“今年可以明显感受到,客户的投资目标变得更加理性,更认同长期投资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理念。风控意识也更强,不再追逐那些靠炒题材炒概念实现短期业绩暴涨的产品。” 曾令华还提到,私募近年来正在PE化。“一直以来私募看股票主要看两点:品质和时机。现在私募越来越关注品质,对时机没有以前那么关注了,更多地会考虑企业未来好不好、能长多大、有多少空间,而不是股票贵不贵。毕竟投资最终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 对2020年有信心 普遍看好结构性机会 对于2020年,私募整体比较有信心。私募排排网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81.24%的私募认为明年A股行情大概率向上,慢牛行情可期,获取超额收益概率很大;有18.76%的私募对明年行情持谨慎态度,认为只有最优秀的公司才能上涨。 曾令华表示,现在指数整体位置不高,今年涨的比较多的主要是消费、科技板块,但私募大部分是做结构性机会的,市场上还有很多股票可选,暂时未出现价格太高无从下手的情况。 前述高级分析师称,根据他们的调研了解到,私募对明年有较为充足的信心,认为有很多结构性机会。 谢小勇表示,明年将重仓中国的核心资产以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优秀资产,如新能源、科技、服务等。“市场上涨空间我们无法预测,但部分优秀公司的业绩增长仍能维持在15%以上。” 庄宏东对明年总体谨慎乐观,表示仍将保持强风控思维,在仓位中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努力做到攻守平衡。“我们仍将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行业中精选投资标的,重点关注保险、地产、生物医药、食品饮料、银行等板块,自下而上精选上述板块中估值合理的优质上市公司。” 和聚投资表示,希望2020年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寻找一些确定性的、结构性的、甚至是爆发式增长的点,精耕细作。“把精力放在寻找具备高景气度、有足够安全边际的优质标的上。” 傅夷表示,明年会更多地关注趋势性成长行业,抓住新的核心逻辑和核心标的,以价值为准绳精选个股,密切关注市场资金面变化,把握板块高低切换。不过他也强调,虽然乐观但对2020年也不应太高的预期。 前述北京私募负责人表示,坚定看好2020年的结构性机会,将聚焦高景气度的行业中筛选优秀上市公司,主要看好包含先进制造业在内的科技领域和新兴消费领域,不过他的业绩预期要低于今年。 指数攀升,市场情绪不断升温,有投资者感叹“春季行情”提前来临。在私募人士看来,市场受到多重利好因素刺激表现强势,不过还不能就此判断“春季行情”启动,且这波行情或许比预期的要短。但从长期来看,大多私募持乐观态度,临近年底依然保持高仓位积极操作。 多利好因素助力3000点 12月份以来上证指数涨势喜人。1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4.63%。沪指站上3000点引爆市场情绪。多位私募人士表示,大盘近期受到多个因素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缓解、对政策预期乐观是主要原因。 涌津投资谢小勇认为,随着美国等国降息,全球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上升。资本市场资金持续流入,特别是近几个月,北上资金持续流入;二是困扰资本市场多时的中美贸易摩擦终于有所缓解;三是政策友好,如地方专项债提前发放,降低实体经济的实际融资水平,房地产调控不是一刀切,而是因城施策等等;另外,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仍处在低位,很多优质公司估值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盈阳资产总经理傅夷表示,市场连续几周上涨,主要是因为前期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因素一直压抑着盘面。压抑得久了,在消息明朗之后,市场就会产生一个动能释放的过程。另外,临近年底,市场对政策出台存在乐观预期。“经济增速下行已有一段时间,市场也认同一些行业的拐点即将出现,提前开始布局。”傅夷说。 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判断,最近大盘出现起色主要由于贸易协定初步达成,人心思稳。同时,大盘长期低迷,3000点以下基本没有杀跌空间,所以相对回稳。但从宏观环境上看,还是没有特别大的上升动力,后续要看政策措施和国际间贸易局势的发展。 北京某私募负责人表示,前期投资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逆周期政策、中美贸易关系等方面的预期都太过悲观。近期的事件让投资者悲观预期得到修正。 春季行情提前?长期乐观 年底不减仓 持续升温的大盘让不少人惊呼“春季行情提前来了”。私募人士大多对未来行情持乐观态度,表示年底不减仓,不过,私募对这波行情的持续时间并不看好。 “这波行情可以定义为冬季行情而不是春季行情的预先启动。”傅夷表示,当前的行情,旧的逻辑正在高潮且或将消退,新的逻辑逐渐萌芽,处于争取市场认同的过程中。当前这轮应该是结构性的行情,不能算一波中级行情的启动。现在的市场参与者专业化程度提升非常快,博弈结构变化也很快。所以,这波行情可能比市场预期的会短一些,快一些。 谢小勇表示,短期行情没法预判,但是对未来数年的市场机会始终乐观。 北京某私募负责人判断,从现在到明年市场都是结构性特征,景气度高的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具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林存表示,将坚持自下而上的投资方法,从微观独立景气的思路着手,不太在意大盘的牛熊。特别看好医药医疗方向,这个领域只看产品和需求,最容易出现牛股。 在长期看好市场的情况下,私募在仓位上也比较积极。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表示,临近年底,私募对后市越发乐观。从私募仓位指数来看,在经历了前期的震荡走低后,百亿私募仓位指数开始回升,一半百亿私募的持仓在80%以上。 “私募在发产品节奏比较正常,没有年底冲量的举动,不做择时。仓位上,跟我们合作的私募都比较高。这些私募风险收益比较明确,优选资产,年末不太会减仓。”好买财富私募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