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的A股,有点让股民揪心,截止收盘,沪指跌1.4%;深成指跌1.69%;创指跌1.98%。 但是不要慌,总理发话,新一轮的降准可能要来了。 受此消息影响,A50盘中一度拉升。 来看看总理到底说了啥。 总理:进一步研究采取降准和定向降准 再贷款等多种措施以降低实际利率 据中国政府网报道,在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省长尹力陪同下在成都考察。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改革创新,激活力解难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中提到,李克强十分关心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他来到成都银行自贸区支行,了解小微贷款规模和利率等情况。他说,国家会加大对直接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的支持,推动贷款需要的涉企信息共享,完善考核办法,促进大中小银行形成服务小微企业合理分工机制,希望中小银行也进一步提高小微贷款比重。李克强与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人员交流,听取建议。他说,国家将进一步研究采取降准和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种措施,降低实际利率和综合融资成本,推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明显缓解。 降准真的要来? 一般来说,总理表态降准,短时间内相关部门就会有动作。 先来说说为何降准。 据光大固收团队分析,在跨年过程中,市场对于回购融资的需求会季节性地加大。例如,2017年11月末待购回债券余额为4.82万亿元,至12月末时快速上升至6.20万亿元,上升了28.8%。回购融资需求扩大的背后是结构性资金短缺的加剧,此时资金可得性远比资金成本重要。 而在2020年的春节,据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测算,一月份的流动性缺口或接近2.8万亿。原因如下: 1、2020年春节在1月份,1月对现金的需求变动就会更加显著,或高达15000亿元左右。 2、债券供给冲击或也较大,2019年11月28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并要求早发行、早使用,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这部分专项债有可能集中在1月下发。 3、另外,财政方面将不再是净投放。没有货币政策工具到期。 那么大概是何时降准? 国君分析师称,近三个月,在春节扰动及专项债发行下,流动性压力最大的时间点在1月份。我们认为,或需一次降准(约释放1万亿流动)来对冲,从历史上看,央行不太可能单独因为春节扰动现金需求增加而降准,但2020年春节叠加专项债发行,或会给资金价格带来较大压力。我们认为央行有可能降准来为专项债发行提供流动性。 光大固收团队也认为,2020年1月初降准的概率较大。一方面,2020年春节出现在1月25日,春节前银行体系现金投放的规模会超过往常,降准可以对冲该因素形成流动性缺口。另一方面,1月初即将有大量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也需要中长期流动性的注入。事实上,在2015年以及2019年初地方政府债券大量发行之前,人民银行即通过降准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提供低成本、稳定的负债,我们预计2020年大概率仍会是这样。 不过,也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从宣布到实施需要一定时间,也不排除今年底宣布降准政策。 首先,年底资金面虽易紧难松,但由于有大额财政支出,流动性总量往往会增加,资金紧张更多是短时性、结构性的,动用准备金率工具必要性不太大。 其次,明年1月情况比较复杂,实施降准的条件比较充分。一是明年春节时点较以往靠前,节前现金需求量大;二是1月是传统税收大月;三是年初是信贷投放较为集中的时点;四是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意味着明年初就将迎来较多地方债发行。如此种种,预示着明年1月资金需求量会很大。届时,央行若降准既可保障跨节资金面,又可助力年初信贷投放,同时还配合了地方债发行,可谓一举多得。 近日央行投放流动性的频率高 近年末,中国央行的最新动向,备受市场关注。12月20日早间,央行公告称,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均为14天,中标利率为2.65%。 而回顾12月16日以来,央行投放流动性的频率非常之高: 12月16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3000亿元; 12月18日,央行开展7天、14天逆回购操作,合计投放2000亿元; 12月19日,央行再度开展7天、14天逆回购操作,合计投放2800亿元。 以此计算,近期央行累计投放资金高达9300亿元,实现净投放6440亿元。面对如此密集的资金投放,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最新一轮降准有望于元旦前后落地,在保障春节前资金需求的同时,为2020年初银行投放信贷、地方债发行提供流动性。 同时,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公告中直言,将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状况,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