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开始,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较多新词、靓词频现地方两会现场。《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在2019年的工作成果斐然,与往年不同的是,多地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基建投资方面更加偏向“新基建”领域。 1月13日,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唐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地方政府以消费和有效投资带动各行业均衡发展、全面升级已成为必然路径,故而产业配套和基建都面临向高水准服务模式转型的整体诉求。所以,“新基建”就成为了促成服务,乃至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要素。 整体来看,“新基建”将主要集中在促进信息和资源高效流动的领域,如5G、互联网、大数据、物流等;以及利用传感设备、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系统帮助传统基建迭代升级的项目领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铁公基”为代表,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传统能源等项目。“新基建”则聚焦于信息数字化和新能源方向,主要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特高压、充电桩及冷链物流等项目。 “新基建” 成2020年投资热点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湖北将继续发力,聚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瞄准细分领域,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加快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IPV6规模化改造和5G商业应用。 而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样聚焦“新基建”发展,指出河南省2019年5G网络在超高清视频、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始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提升。2020年河南省将聚焦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9个领域,统筹实施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万亿元。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全覆盖,启动全省5G规模化商用。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则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聚焦服务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围绕量子、光电、医疗健康等领域,超前谋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同时将更大力度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出台北京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方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计划。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 王青表示,当前各地普遍重视“新基建”投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传统基建经过多年发展,边际投资收益有所下降。除了一些战略性、网络型项目外,短期内大幅增加投资的空间较为有限。其次,“新基建”代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市场潜力巨大,部分需求正在释放,适当超前布局有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国新未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光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两会关注“新基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在2020年以及未来的数年中,投资特别是有效和高质量的投资仍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基建将继续作为稳投资的基石发挥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第二,新型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对数字经济、智能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业态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而这些领域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三,无论是传统基建还是新型基建,其可控性相对较强、见效较快,同时能够带动相关领域和技术的需求,并对稳就业和稳预期起到积极效果,外部效应显著。 资本市场对“新基建” 支持作用进一步凸显 可以说,与传统的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通常站在全球技术前沿,创新驱动明显。 徐光瑞表示,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点主要有三个。一是基础不同,新型基建更加关注科技的应用,带动智能设备的生产和应用;二是作用不同,新型基建不仅本身是新业态、新技术,并且能够通过数据的收集、计算、模拟、反馈等激发出更多的新需求;三是模式不同,新型基建可以通过更加丰富的金融手段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优化和改变以往传统基建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模式。 唐川表示,地方两会关注“新基建”,对于掌握高新技术的独角兽企业是利好。“新基建”的发展少不了资金的支持,从管理层角度来看,针对“新基建”,在专项债、ABS、REITs等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提供政策倾斜是比较好的促进方式。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参与“新基建”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资金配套也将有利于项目的高效落地。此外,利用好PPP模式,结合优惠政策,全面引入具有技术能力的中小民企、外资企业参与新基建,也能够令“新基建”项目发展得更为完善。 王青表示,创新本身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匹配度相对较弱,而资本市场中股权、债权等多样化的直接融资方式对“新基建”的支持作用有望进一步凸显。具体来看,可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基建”相关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上市挂牌,支持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不同类型、品种的债券;另外,通过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一些“新基建”项目还可以通过私募产业基金、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筹集资金,有助于优化金融资源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上的配置效率。 责任编辑:刘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