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下一个地产投资周期或已到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0-01-16 08:51:40 来源:雪球App 作者:蒋良勇

蒋良勇,央视投资者说嘉宾


股龄:12年;重点标的:华发股份、万科、中国恒大。2016年12月份恒大从5块4跌到了4块7的时候,蒋良勇却持续加仓买入,最后也买到了满仓,还带了10%的杠杆。到了2017年,恒大从4块7毛3涨到了32块5,蒋良勇获利差不多是九倍多。


前不久举行的长三角价投俱乐部研讨会上,蒋良勇先生给大家分享了他本人对于房地产行业投资逻辑,以下是演讲内容的整理。


一般比较优秀的企业我们不太捡烟蒂。为什么不捡烟蒂呢?捡烟蒂确实可以让自己的盈利曲线更加平滑,可以找到比较多的标的。但是我觉得个人财富在一个亿以下的时候,没必要太分散。并且GDP在6%以上,机会其实是很多的。


各行各业的,能够收割财富的公司,它的市场占有率的份额还可以再提升。尽管有周期,但是龙头公司往往在逆周期的阶段可以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自己的营业额,这样它的利润还能增长。它就可以低于这个周期的波动。这就会让它的大周期就变成一个小周期。


投这个大逻辑大周期必须不太计较波动,也不要把钱看得很重要。比如说你一个阶段上赚了很多钱,回撤一下子又少了20%。不能太看这个。


为什么我过去这么多年,投的地产行业比较多。其实我更喜欢消费,因为消费的研究没地产那么难。地产行业要研究公司经营具体要素特别多:融资的钱、买的土地、卖房子的单价、成本控制的能力、GOV的关系和人脉、领导人的能力、政治关系等每个变量都非常多。但是地产行业的好处就是在一个国家GDP4%以上的时候,它都是可以跑赢通货膨胀。房价可以跑赢。如果说你能找得到好的公司,它的增速可以跑赢整个行业。



以前恒大才几十个亿,现在都几千亿。这十年翻了100倍,很恐怖。


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前是不太好的,就是货币发放发不出去。大家知道就是,九几年的时候利息特别特别的高。其实后来就是以这个土地财政作为这个货币,把钱花出去。土地、房地产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源。很多人现在觉得经济稍微差一点,就怪罪房地产。其实不是的。房地产,房子能涨价,一定是中国经济比较好,它才涨得了。经济不好,它是涨不了的。什么时候经济到头了,房价就到头了。因为经济到头了,货币就到头了,人民的收入就到头了。


所以其实地产不用担心逃顶的问题。它会一直涨。涨着涨不动就跌了,跌了就一直跌再也不会回头的,看日本就知道了,它就是这个情况。


那么有个问题,就是大家现在经常说这个房价有没有到顶。


有没有涨到顶,是所有的人都天天关心的。以前09年就认为到顶了,后来又是16、17年也认为到顶了,现在是比17年的顶点调了一点点下来,那么这次能不能到顶。从上往下,你首先要看行业。大企业可以大鱼吃小鱼。我们刚才讲的酒,其实白酒行业年年是萎缩的,这个量是减少的,就是卖的酒的量是减少的,但是它的整个行业的销售额还可以再增长,因为它可以涨价。喝贵的酒的人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喝那个5元钱的酒的比例越来越少了。它的机会就特别多。


那么地产行业,其实是这样的。我个人做了个测算,因为原来我自己也是一心一意想去做开发商,没钱想空手套白狼套起来。我是花了很多时间,在这个行业的。


现在统计的城市化率大概是接近60%。但是这个数据有点假,就是伪城市化的数据,是因为有很多农民工进城,但是没有房子住。这个就是伪城市化。这个农民工,你认为他买不起房子,即使到了城市。其实对房地产业也没有用。但是我认为,你到了这个城市,你为这个城市提供了服务,比如从事送快递,按摩等各行业,其实也是参与这个城市的建设的。即便是租的廉租房,也是对房地产有贡献的。


有房子的人,你就是这个城市的IPO,是元老。后来的建设的人,都是享受这个城市的红利的。这个城市发展的越好,享受的红利越多。深圳不就是这样建设起来的么。所以未来的判断应该就是4567线城市的人口会逐步减少。一旦60后进入老龄化以后,因为60年一共生育了2.2亿人,70后和80后也是2.2亿人。50后出生的人比较少。因为当时大饥荒又刚好祖国解放,生的人不多。真正就是要到60后都去世了,买房子的人才会减少。


现在大家普遍认为,进入老龄化,房子需求也没有那么多。但是我问你们一个小问题,如果说各位的父母在城市是工作退休的,他退休了,你成立了新家庭,他的房子有没有腾出来,你是不是要去买房子。结不结婚,很多人都会买房子,现在就是会产生一个新问题,以前是大概平均四口人居住一套房子,现在大概降低到三口人。将来会降低到多少呢?极限的,2.3到2.2口人住一套房子。所以你看这个家庭的裂变需求的房子就是特别大,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城市的老房子,农村的人移居到城市来居住。你看上海的老房子,其实租金不贵,但是总有人住,你看到有房子空出来的吗?并没有。所以将来房地产的机会一个就是家庭变小产生的需求。另一个是农村移居城市产生的需求。


第三个就是结构化城市的转移带来的需求。就比如说大湾区将来广东省要达到2亿人口。现在才1亿出头,要增加8000万的人口。要需要多少住房?整个长三角,将来达到2.5亿人口,又需要差不多接近1亿的住房。那么大家会想,统计的这个全国的住房其实已经够了。这个确实没错,是够了。但是你想到没有,后面那个乡镇的住房,可能就没人住了,房子等于就让它倒掉了。


或者有些县城大概居住2万人口的,将来那些县城就不需要那个房子,有些过剩的就倒掉了。这些人就会到这些地方来。我假设就是,我有两个小孩,如果说他们以后读了大学比较好,可能就会来深圳或者来上海。他就是新的需求。而我的父母,他们现在才60岁出头,那按照以后的寿命,活到80岁,难道你就不给他住房子了吗?他们要住我要住小孩要住,这是家庭裂变,是细分方面去观察。所以说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去分析,去年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已经见顶了,就是17亿平方的面积。但是为什么销售额今年还是增长了,那就是单价的提升。单价的提升,其实并不是讲这个房子涨价了,而是你在农村的县城是卖三四千块钱一个平方的,住到大湾区了,均价是卖1万多的。是湾区平均价格高带来的单价的提升,是这个现象。所以我个人预测3年以内,房地产整体的销售额不会跌破15万亿。今年大概15.8万亿。并且在5年以内,还会创历史新高,销售额突破16万亿,甚至17万亿。这个是与普通的经济学家看法不太一样的地方。


但销售面积已经见顶了会持续往下降,可能就是10年以内。降到10万平到12万平之间,就是会降很多销售面积,要降三分之一。但是价格可能还会涨三分之一。这个价格是区域的变更带来的价格上涨。因为如果长三角和大湾区平均价格可能是一两万,并不贵。这个收入摆在这里。


所以行业定的就是这样。就跟酒一样了。我们就是找这个行业里面的茅台,五粮液。


这个行业你放心了,就好做了,从上往下找。这个行业经历的周期,以前波动是特别大的,为什么呢?以前开发公司太多了,参差不齐。好多房地产开发公司,地方GOV也不懂,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期,在12年和13年,总共两年卖了60亿平方的土地出来。现在一年才卖17万平米,这是现在的数据,放在13年那时候,才10万多一点。那平均一年卖30亿的土地,房子只卖10亿,那些土地就囤在了各个公司的手上,各种借高利贷,只要胆子大,借钱就敢去买地,所以造成行业波动非常大。这就是造成14年房价跌的这么惨的原因。


其实房地产从15年已经见底就起来了。可能GOV领导人对经济没有太大的经验,有点怕,16年货币大放水。其实这个政策是不对的,就让它自然地见底起来其实也没有问题。这样子的话,就不会有去年大的去杠杆这么痛苦的过程了。都是为16年的放水在买单。因为它放了水之后就是12年-17年一个完整的周期就走完了。


其实带来的衍生的行业大家也看到了,就是水泥为什么还是处于这个景气高峰呢?因为你买完房子以后交房要两年,所以它的在建工程的最顶峰是在两年以后。水泥的见顶应该是在17年再往后推两年。就是这个节点的高峰,可能是水泥的高峰,再加上基建的重叠。所以你看过去围绕房地产建材行业,都是出了挺多牛股的。包括钢铁,其实也是房地产产业链的,但是为什么钢铁掉的快,就是已经见顶了,年初就见顶了。因为钢材是用在房地产建房子的主体框架当中,大概在买了房以后可能半年就封顶了。再往后是砌墙抹灰,用的钢筋很少了。所以它见顶的最早。抹灰砌墙,还是要用水泥的,使用的比较多的。


所以看所有的地产股17年就是最猛见顶了。我判断这一轮周期是一个小的周期,为什么呢,就是其实15、16、17年的卖的土地,比起销售额来说一点都不多。没有新的库存产生,现在库存都是历史最低位。


这就造成很多核心城市房子只要价格定得稍微积极一点,还是很好卖的。现在的问题就是,GOV不想让它过早地往回升。本来判断今年其实年初有过小阳春,涨得比较好,但是后面又跌下来了。


其实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一直看这个数据还比较好,这个行业还不错,然后觉得这公司拿着没问题。结果犯了个什么错呢?正是因为前四个月数据比较好,GOV看到,不能让它这么好就调控了,结果到下半年房贷的利率还往上涨,升了。所以又打下来了。


现在很多房地产公司卖房是特别痛苦的,因为银行不放款。大公司还可以顶得住。大公司因为有很多融资方帮它顶住,它还能够拿地。但是小公司基本上已经没办法去拿地了。所以这一轮的集中度提升是最后一轮的集中度提升。会很猛烈,会很快。因为大的公司已经很大了,卖七八千亿了。一年市场份额还提高10%。这个速度太快了。很多人说,好像还不太快。我说不是以前那么小的时候,百分之二三十,你现在已经七八千亿,提高10%就七八百亿,整个行业才十几万亿。所以这个行业最终会达到什么程度,就是前50名卖整个行业80%的房子。前十名要卖40%的房子。净利润前10名,要占到整个行业60%的利润。60%的利润是什么概念,这个行业是稳定在1万亿的利润,销售了15万亿,1万亿利润不多。六七个点,很正常。前十名就要赚6000亿,前十家公司。那个老大要赚多少呢,赚到1000多亿。那现在老大的公司市值多少呢,2000多亿。这个行业格局就是这样,里面金矿会比较多。


我们讲白酒。白酒的整个行业销售额就是几千亿,利润最多也是2000亿。茅台就算以后占到50%的利润1000亿,就按这个去估值,把它打到天花板,1000亿估20倍PE市值就是2万亿。投资我看得比较远,但实际上可以不吃最后一口肉,1万5000亿就可以撤了。所以我看房地产公司利润最高的会赚到1000多亿,归属股东可能七八百亿没有问题。


第二个就是原来我投资地产我14、15年前投了国企,投的华发,为什么那时候投国企?当时反腐败还没有发生,各个地方GOV对它国资委下面的地产公司是有照顾的,给了很多便宜土地。融资也很便宜。它是有优势的。我记得十几年前,我看经济学家分析的说,中国的地产行业不太可能产生全国性的龙头地产公司,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很困难的。他是这么看的。他站在当时那个角度写也没有错。因为各个地方GOV的GDP和领导人利益跟那个都是挂钩的。甚至以前很多地产开发公司就是城投公司。但是反腐以后就完全不一样。全国,包括三四线城市在两三年前,地方GOV的领导还想以自己官场的权力去保护当地的企业。但是大势所趋,基本上这两年就被消灭掉了。你想保护,但是现在的纪检体系还有公共的招投标,而且大家都懂得法律,以后举报领导人都不敢强出面了。所以,在这个阶段提速会很快。我估计这个行业最少三家达到8000亿以上的销售额。甚至三家到1万亿都有可能。前十名地产商平均的销售额可能是6000亿。那现在就是第二名,第三名是6000亿。第一名是碧桂园7000多亿。碧桂园8000亿没问题,恒大8000亿也没有问题。这是百分之百可以确定的。我可以这么讲。融创能到8000亿的概率,应该也有50%。万科能到8000亿的概率,也有40%。保利能到8000亿的概率,可能百分之一二十。但是这都是第一梯队的。第二梯队,其实竞争非常非常激烈。因为后面大家都差不多,什么新城、龙湖、华润、世贸,包括绿地、中海都差不多水平,所以后面的也在努力提升这个市场份额。


所以现在投资地产的逻辑就是。你可以分散也没有问题,但是最好是投资前50名的。50名以后就不要再看了。虽然有可能也有赚钱的机会,但是没有必要。为什么没有必要,因为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你在阶段性做白酒的时候,你可以做汾酒,也可以做酒鬼酒,但是到最后最猛烈那一波,还是茅台和五粮液涨得多。


我们的投资逻辑,刚才讲的就是,我们要选好好公司,投大公司。以后正常100家公司就占了整个所有股市的50%的市值。你平时再做波段做交易,你赚的钱最后还是要换成那个大公司的,你最终还是发现拿的筹码的多少,决定了你的财富。


我个人有个看法,我就觉得将来整个中国90%的财富集中在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房产,加中国最优质的股权。上市或者没上市的,90%的钱都在这上面。所以现在到了最后一个冲刺的阶段的时候,我觉得是到拿核心资产的时候了。


因为负利率的存在,将来无风险的收益率越来越降低,会把整个市场的估值提上去。把所有的大坑都给填平了。包括港股,我也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立马会填平。他可以买A股,也可以买港股的,没有什么区别。它有什么区别,都是中国的公司。


所以我第一个投资地产股就是去掉国企。国企里面当然也有好的,比如说金茂这种也还可以,但我宁可不选。


第二个就是选择能够逆势加大布局的公司。就像做股票一样,熊市跌下来,你还有能力去加仓的人,大概率,在下一轮周期的时候,不会太弱。


第三个就是管理能力又不错的。其实过去已经证明了,就是每年公司制定的目标都能完成的。甚至还能够做的稍微更好一点的,不断跑出来的公司。


你可能选个七八家十来家,平均一下也可以。你想跑的好一点就选那个激进一点,能力比较强一点的公司也可以。


今年股票涨得很好的是什么公司,都是不是太重资产的公司。其实经济不太好了,就是这种轻资产的能够高周转的公司他估值给的很高。但是一旦到这个顺周期来临的时候,这种重资产的,其实它是资产的提升。因为杠杆很大,股价就可以涨的很多。


建议最好是选前三十强可能更好,比如说像世贸、旭辉这种。还有一些勉强能够冲击1000亿的都还可以。


蒋良勇的观点是:只要坚持研究透一个行业,并且有着自己的投资体系,那么就能在投资的这条路上,达到目标。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